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报告文学《生命精彩,凝结于每一章的 韵律节拍》创作体会
报告文学《生命精彩,凝结于每一章的 韵律节拍》创作体会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报告文学《生命精彩,凝结于每一章的韵律节拍》终于完稿并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7年2月号发表。
    在这篇报告文学创作中,我的心灵也得到了震撼。写作的过程,也是思想锤炼的过程,不知多少次,被主人公赵东升,被众多的好人所感动。
    回想起来,感受颇深。
    一、创作背景和意义
    自2016年7月以来,通过参加相关的活动,对房山区的残疾人文化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深深地被赵东升理事长和他的同事们,被作曲家陈光以及艺术家和众多的爱心助残人士所感动。特别是听了《同在阳光下》音乐专辑的歌曲,便创作了纪实散文《晨光东升曲》。
    房山感人的故事有很多,赵东升就是其中之一。这篇报告文学,采用文学手法,利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从赵东升遭遇车祸、面对高位截瘫、面对残疾、面对亲人的关爱,正视现实,乐观坚强,通过康复训练,创造了生命奇迹,终于可以继续行走了。在区文化委和陈光、宋青松、小春、赵雅萱等词曲作家、歌唱家的帮助和支持下,他通过创作歌词,走上了音乐艺术之路。
    赵东升是一位有传奇故事的人,经历了由健全到残疾,又由残疾到健全的过程,他是一位经由传奇故事铸就的词作家。痴迷诗歌和歌词写作,让赵东升在音乐道路上不仅健步行走,而且攀爬到了一定的高度,在音乐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篇报告文学,所赞颂的不仅仅是赵东升这个个体,而是赞颂了以赵东升为代表的残疾人这个群体,赞颂了残疾人工作者和各界的爱心人士,赞颂了亲情、爱情、友情和真情,颂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这篇报告文学所宣扬的内涵和思想,已经超越了赵东升本身和残疾人这个群体,从人与时代,人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传播着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这篇报告文学,以生命为主线,描写了赵东升遭遇不幸,承受痛苦,经历健全与残疾,残疾与健全的命运转折过程,颂扬了生命的宝贵,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坚韧,生命的内涵和自强不息精神。颂扬了亲情、爱情、友情和真情的珍贵、温馨以及人性的善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尾三部分,正文又分为唤醒生命回声的顽强,温暖生命内涵的勃发,重塑生命音符的篇章,高歌生命底蕴的和弦,丰满生命高翔的翅膀五个部分。
    首尾呼应,相互依托,紧扣主题。
    全文15200多字。从初稿到定稿,前后修改很多遍,曾经默读近十遍。
    三、开头、正文和结尾
    一是开头和结尾,前后衔接,彼此呼应。
    在引言部分写了:“赵东升,是土生土长的房山人,不仅是一个文化名人,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二是在结尾部分,采用了简短的开放式结尾:“这就是赵东升传奇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因为赵东升还要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继续谱写,谱写崭新的生命乐章。”
    这里的“朋友们”,包含房山区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广大残疾人、各级领导、各界艺术家和亲友等等。“生命乐章”,包含赵东升、残疾人群体和各个方面的人们。包含音乐艺术、人生旅程、残疾人事业等等。生命乐章是一个音符连着一个音符,永远没有结尾,所以才用了开放式结尾,不仅可以引起读者联想、思考和回味。还能预示着赵东升以后的道路,陈光等艺术家和他们所钟爱的艺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果,不断谱写出崭新的生命乐章。
    三是正文部分,从五个方面,采用了描写、叙述、对话、心理描写、环境烘托和多种修辞,逐章逐节进行创作。
    四是思想升华,把赵东升比喻为涅槃重生的的鲲鹏,誉为伟大的歌者,虔诚的布道者。
    “赵东升曾经是一个健全人,还是一方大员,按照他的生活轨迹,可能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然而,他却经历了人生巨大的不幸和命运的转折。
    在这场人生涅槃之后,他超脱了生死,蜕变成为行空万里,展翅高歌的鲲鹏。
    他是一个伟大的歌者,不仅为残疾人而歌,为残疾人工作者而歌,为善良的好人而歌,更为那些遭遇命运不幸的人而歌,激励着他们鼓起生命的风帆,勇敢地迎接生命的挑战。
    他是一个虔诚的布道者,通过歌词,传递着大恩大德和大善,把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练到他不朽的歌词中,给人正能量的引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四、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这篇报告文学遵循了真实性和艺术性
    在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群体人物表现等方面,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借代等修辞手法。这样可以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清晰地说明复杂的事理,让人细细品读,从中受到启发。
    (二)日期在文中的表现
    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公文,如果过多地使用年月日,就会减弱文学色彩。因此,本文在日期使用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巧妙地表现了日期,增加了感染力。
    一是需要重点突出的。比如:“时间永远定格在2007年5月18日。”这句话放在了车祸发生的最后,强调这是赵东升命运转折的日子。人生经历的重大事件,人们都会永远记在心里,并伴随人的一生。
    二是重复使用,如:“过了几天,他还在病床上躺着,插在身体上的管子,一根也没少;又过了几天,他仍然在病床上躺着,插在身体上的管子还是一根也没少。”
    三是描写宋青松、赵雅萱、陈光来残联的日子,没有说具体时间,而是采用了“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那个热情洋溢的季节”“在那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来代替,突出了文学色彩,也让文字更有内涵,含义更加深邃。尤其是后一句的阳光,突出了阳光的内涵。
    四是表现赵东升康复的进步和心情,如果按照日期写,就会成为流水账,不是文学作品了。因此,采取了集中表现:“奇迹终于在赵东升身上出现了,6月18日,他能坐轮椅了,尽管是护工把他抱到轮椅上的;7月21日,他依靠四个人扶着,能下地站立了,尽管每次只能站立四五秒钟;8月19日,他迈出了受伤以来的第一步,尽管还走不远;8月23日,他能自己扶着平衡杠站立起来了,尽管站立的时间不能太长;9月中旬,他可以坐起来了,尽管时间很有限;9月底,他的大小便可以自己排了;10月1日,他在亲人的帮助下回到家里,痛痛快快洗了一次澡,心里别提有多美了。”这样集中表述,让人一目了然。
    (三)其他表现手法
    一是称呼不同,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环境,描写称呼。如赵东升和爱人(妻子),二哥和老伴儿(媳妇),母亲和当家的(丈夫)。
    二是用了房山的方言。只是在赵东升母亲那段用了,如:当家的(丈夫)、今儿个(今天)、老疙瘩(小儿子)。
    (四)兼顾了上下左右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一是赵东升的领导、领导班子成员、区残联的前任理事长、同事、同学、朋友、亲人都提到了。
    二是一些领导的名字都隐去了,只提到单位,如市残联和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等。因为文学作品和公文是有明显区别的,不能写成总结。突出的是单位,而不是个人,他们来也是代表单位。单位的人是不断变化的,而单位是相对固定的。
    三是对重点人有所侧重,描写的笔墨或多或少,比如陈光、宋青松、爱人、二哥二嫂、刘建华医生、歌手赵雅萱。因为涉及的人物很多,不能都说到,只能写写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主要层面。
    (五)心理描写和对话
    本文使用了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都力求真实自然,尤其是符合人物的身份,从而增强感染力,吸引读者。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应当像所涉及的人物,不可编造,不可张冠李戴。
    (六)知识的传播
    本文牵扯到医学、急救、康复、音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作者查阅了相关知识,反复比对,力求准确无误。比如在康复知识方面咨询了常海英大夫,苍建福大夫。
    五、发表和致谢
    这篇报告文学,写的不仅仅是赵东升一个人,还写了他的同事和朋友们,包括所有的好人们。赞颂的不仅仅是房山区的残疾人优秀代表、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事业,还赞颂了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篇报告文学发表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7年2月号总第186期。此刊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刊物,是国内外发行的中国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和最大容量的纪实文体刊物。传承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文学性、人民性的优良传统。杂志主编李炳银是中国报告文学学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此杂志还是国家领导人及中宣部、中组部,中央各部、办、委、局的重要参阅刊物。(百度介绍
    这篇报告文学从构思到发表,得到了著名作家孙朝成、刘辉,词作家赵东升,作曲家陈光,北京军区医协体检中心常海英大夫,北京骨伤医院老主任苍建福,《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编辑廖全国等良师益友的热情鼓励、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地谢意。
            
                                                2017年3月12日

[上一篇] 《校花》30万元奖金征集长篇小说《校花》阅读评论

[下一篇] 巴学园,百草园-----读《窗边的小豆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