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翰墨丹青歌大志 山水花鸟寄深情 —— 柳顺峰先生山水画赏析
翰墨丹青歌大志 山水花鸟寄深情 —— 柳顺峰先生山水画赏析
作者:颜 默
  

       柳顺峰,1946年8月生,笔名林曦,字舒扬,抱然斋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河北国画院副院长.





   在美术界,柳顺峰先生(笔名林曦,字舒扬,抱然斋主人)是位值得关注的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清雅、谦恭,重情感,处事低调,不事张扬。近年来他的美术作品频频入展全国大展并获奖,在美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名气越来越大,各种头衔也越来越多,如今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河北国画院副院长等职,但他依然心态平和,一如既往地寄情愫于翰墨丹青,在沉静执着的笔耕岁月中追求高古的画风,在取法诸家的继承中铸造着自己的面目。






   顺峰先生成长在一个注重文化修养和书画艺术的家庭,其父母谙熟翰墨丹青,对开启顺峰先生的艺术天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为他后来走上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

   顺峰先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很早就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他七岁时就能帮助父母画线着色,9岁时已经能独自作画,在学校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当我俩足膝交谈时,他说:“自己能走上艺术这条道路,最感谢的就是我父母,是他们培养了我的艺术兴趣、教会我如何做人、做画和从艺,当时一套芥子园画谱,让我画了十年,从此打下了线条和造型的基本功。上中学正值文革,天天写标语、画壁画、办专栏,虽然终止了文化课的学习,但练熟了我的绘画技能,这也是得失的平衡吧。十八岁那年,带着对军人的向往携笔从戎,军营的优越条件和良好环境,使我倍加珍惜,更加刻苦研摹唐、宋、元、明、清及当代诸家名迹,从古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取众家之长,特别是对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齐白石、陆俨少、李可染的绘画艺术进行了长久的深思妙悟,同时还得益于现代著名画家白庚延和军旅著名画家杨再溪的潜心指点,绘画水平得到长足进步,因其专长很快成为部队文化工作骨干”。







   听到这里,我翻阅了他一本厚厚的作品集,首页一幅《延安颂》进入我的视野,从构图到画面都使我眼前为之一亮,体味其画面养眼提神的个性化语言,不由感受到一种怡情、怡神、怡心之魅力。他说这是自己到部队后的成名作,曾得到军内外同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此也实现了由理想王国向艺术王国的跨越。










   顺峰先生在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里,一直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他衷情丹青,能诗善文,工书法,擅金石,博学多才。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绘画艺术真谛,从革命的时代和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汲取着创作素材,全方位地丰富着自己的学养。艺术之路是寂寞的,齐白石先生说过:“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人要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任何一名准备献身于艺术的人,都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与恒心;任何一名成功者的花冠都充盈着无尽的汗水。他说:“军旅的励练,锻造了我的心志,也坚定了我对理想的追求”。在从艺的道路上,顺峰先生与其他同道一样,也经过了“池水尽墨”与“废笔成冢”的艰辛,临古习今、谈诗论画几乎占据了他业余时间的全部,然而他又是快乐的,乐在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中,乐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中。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始终是从容的、理性的,不是盲目的,对自己的绘画体会经常反思,做“一日三省之功,以理性的经验指导具体的学习。他将自己的学画体会总结为三句话:即:写生是取自然之景,是学造型,练线条;临摹名作是取经,是学技巧,练笔法;创作是追求美,求神韵,画意境。





   这种以理性的总结是他创作境界的升华。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指的就是将自然形态变为艺术作品,瑞士思想家阿米尔曾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所以一切美的事物源于心灵,没有心灵的映射无所谓美。顺峰先生经常深入名山大川,采日月之灵气,取山川之精华,“搜尽奇峰打草稿”,绘就了一批山水画力作,所画的太行山水,笔墨婉丽,气韵高清,常以意气为之,写境与造境共存,境界与意境并生,以精神贯之。




  纵观顺峰先生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一、他师古而不泥,博约益出新,纳千里于咫尺,召五岳于斗室。顺峰先生虽年过花甲,但仍每日勤耕不辍,他的山水画构图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山石险峻,树木繁茂,渊泉丰盛,云雾蒸腾、意境深邃,既可见古人之法度,亦可见今人之神采,使观赏者,随情入画,随画入景,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美术界有极高的评价。

顺峰先生是位颇具才情的艺术家,不仅作品笔墨韵味高古,而且对论画的见解也颇为精辟。他说:“不学传统,画则无根;没有生活,画则无情;如无创新,画则无魂。”他在几十年的临习创作中,非常推崇著名国画大师陆俨少对中国画家的知识结构“三三四”的分法:即三分时间用来画画,研究中国画的传承历史;三分时间练习书法;四分时间用来读书,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是因为在他的画笔下传达出一种传统文人情怀与当下人文关照的主体精神,使作品表现出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用诗意化的语境诠释出中国画的无穷魅力。




二、他的作品笔墨语言丰富,在温雅恬静的情致中折射出他恢宏的胸襟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作品中既有古人的笔墨语言,又有现代人的绘画技法,这都得益于他对古今名作的深研细究,使作品中的山石,已不见斧劈、解索、披麻等皴法,而是连写带勾,勾皴洒泼并举;线条粗中有细,直中有曲,刚中有柔,能放而不失之狂、细而不失之拘。随笔点染虽“不具形似”但“意态生动”,观看他的创作过程时,只见画笔上下飞舞,左右勾带,连勾带皴,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充分表现出他的传统笔墨语言和现代技法的穿插运用,使观赏者入神入境。在构图上,他很重视对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对虚处的把握、对留白以及水墨晕染的控制都比较恰当,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山大而不空,石块错落自然,林密而不塞,疏密有度,气韵生动,看起来似乎轻松随意,但在率意中又有着理性的节制。因此,他才能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在理性和非理性交互作用下,努力构建一个心灵可以畅游其间的水墨淋漓、苍茫恢宏的诗意世界。欣赏他的作品,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三、顺峰先生的写意山水,展示的是图画,表现的是人、是情、是境界。一幅好的作品,不以形似取胜,而以神似慰人,这种境界,是以“心匠自得为高”,“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顺峰先生的绘画语言,倾向于主观表达,追求的是“心匠自得”的境界。因此,无论是笔墨的意象处理,还是对画面的构图,他努力追求一种内美,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的:“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谓内美”。他对笔墨语言、图式结构的运用,是在中国山水画内在精神本质上与先人的暗合,而没有仅仅局限于技法层面的追求与继承。他的作品中意象的组合也有意超越客观世界规律的限制,随心情致,以达心意,山峰突兀,似倚天之剑,云烟飘渺,宛凌霄仙境,凝神遐想,不由得心也高了,境也高了,这就是顺峰先生带有鲜明氤氲意境和时代气息的山水图。形成一种异于他人,也异于传统的个性图式,几十年来,顺峰先生在一纸一笔一砚中,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寒来暑往,春秋更迭,孜孜不倦追求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如今终于迎来了艺术的收获全盛期。



   近年,在全国各类美术大赛入选获奖作品有:《盛世中华‘长通杯’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一等奖、《首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金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中美旧金山中国书画国际大奖赛》中际金奖、《当代文人画艺术北京邀请赛》金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书画联展》二等奖、《当代中国书画家与收藏家北京交流展》银奖、《2004年中国书画名家新作展》银奖和铜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入选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全国知名书画家小品邀请展》,作品并多次获特邀、精品、优秀等奖项。作品入编《2001——2005中国美术选集》、《河北美术文献》和河北美术等出版社出版的《山水集》、《小鸟谱》、《蔬果谱》等多种画册专集。曾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和“当代杰出书画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实力派书画家”、“国际杰出书画艺术家”、“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家”、“百名中国书画名家”称号。《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家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燕赵晚报》和《中华儿女》(海外版)、《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科普之光》《河北经济协作》、《中国新农村报》和《财富艺术网》、《中国名流网》、《0.618书画网》、《河北古玩城网》等媒体发表作品向海内外评介报导。作品并被国内及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或私人所收藏。 

   艺术的发展是永不停歇的,艺术家的创作是无止境的,我们期待顺峰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下一篇] 不忘初心 笔耕墨耨——陈茂才书法印象

[上一篇] 书斋对话 ——任桂子先生访谈录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