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 光阴贵于黄金
我的祖先韩愈一直是我引以骄傲和学习的楷模。他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在我国历代名人中有若干发奋读书的故事:东汉政治家孙敬悬梁刺股;西汉大学问家匡衡“凿壁偷光”; 晋代高官车胤囊萤映雪;梁代时彭城人刘绮燃荻,“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隋朝李密牛角挂书;西汉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攻读,孜孜不倦;西汉名相陈平忍辱苦读书,学业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少年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人称“包青天“;司马光“警枕”促读……等等。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的若干名人求学故事,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当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周光召、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等,都是刻苦读书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一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杜甫有诗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读书》诗:“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宋代朱熹在《劝学诗》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毛泽东主席生前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知识就是力量,求学不可松劲,光阴贵于黄金。1970年7月的一天,我担着挑子下地打草,路经上伍公社门口,李洪军老师看到我问:“韩中清你怎么没去青县上学啊?”
“上学?青县中学不是不招生了吗?”我被李老师问楞了。李老师说:“看来你不知道,青县又招生啦,所有的学生都去了。你是不是辍学了?”
“李老师,您调到公社时间不长,我就辍学了。”
“哎呀,你怎么能不上学呢?你的学习成绩不错嘛,不上学太可惜了。少年不求学,老大徒伤悲!到我办公室来,我给你讲一讲人生吧。”
李洪军老师告诫我,人混得越差,越要谨记两条天规,才能时来运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没有人可以一辈子无忧无愁。祸福相依,有得有失的才是现实的人生。有些时候,逆境往往是我们最常面对的,有些人选择视而不见的逃避,有些人选择积极努力地面对。逃避困难是掩耳盗铃,只能暂时的不去想它,但是不可能一辈子不去面对。越是要在这种逆境,掌握一定的知识,可以帮助人生更快地从逆境中解脱出来。
李老师说,第一条人要有一定的眼界。眼界这种东西是随着人的阅历和成长经历而增长的。随着个人素质的不断升高,自身更加努力,比如上学深造,刻苦读书。增长自己的所见所闻,打开眼界。不能鼠目寸光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更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放长线钓大鱼嘛。人要顺着自己的定位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所以眼界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去上学却去打草,你还能打一辈子草吗?不上学是不会有出息的!
李老师说,第二条就是要学习深造,严于律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上充满了欲望和诱惑,有时候就算自己不去寻找刺激刺激也会向我们扑来。在这个追求“快”的世界里,太多人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有些人因此成功,但是却都像昙花一现。有些人甚至为了博眼球频频突破底线。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浮躁的,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年轻人不能气馁,不然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沼泽之中。鬼谷子曾说过:“遇大事而有静气”,遇到困难先冷静,不要慌张,更不要一味地抱怨而错失良机。让自己起伏波澜的心情平复下来,再努力想出解决办法。
人生在世,大都有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挫折而让年轻人成长和进步。面对困难你更要冷静沉着,才能更上一层楼,看见更美丽的风景。
“中清啊,上学,上学,快去上学吧!”50年过去了,李老师的教导一直记在我的心里。
李老师告诉我:“你马上去找上伍招生办的韩中伦、李洪禧,他们知道招生的事儿。”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立即跑回家放下打草的挑子找到了韩中伦。中伦是我家族二哥,他告诉我:“招生办早已撤销,新生6月开学了,现在是7月放假了。还招不招新生我不知道。”
“二哥,我渴望去上学,你给我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
“你要去上学,必须到青县教育局找局长王铁成。他说了算,招生办撤了,我就没有权了。”
次日,晨曦初露,我独自一人步行25华里来到青县教育局办公室。一位姓董的女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你们上伍公社下伍村的刘庆和、张庆明前两天将报名申请表拿走了,我给你一张表,回去填写好马上送过来。”我连声道谢。
李洪禧老师帮我填好申请表,需要公社盖章。我拿着表找到了公社秘书。一位大个子秘书仔细看过后说:“家庭成分中农,你这孩子愿意上学,中农也可以。”第二天,我拿到盖着大红印章的申请表,高高兴兴地又步行送到青县教育局董老师手里。
等啊!等啊!好不容易等9月1日。其他人都开学了,我没有接到入学通知。一天晚上,我与刘庆和、张庆明在上伍看电影。“人家都开学了,咱们还没有接到通知书……”此时我的心里,竟是油、盐、酱、醋、茶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来了。停了一会儿,我颤巍巍的说道:“看来咱们完了。”我回头一看刘庆和,眼泪一串串的流了下来。张庆明低着头一句话没说。
等待通知的时间度日如年,我们昼夜期望着……大约过了两个星期,韩中景老师终于给我送来了入学通知书。接过通知书,我欢蹦乱跳:“我又可以上学啦!”父母、姐姐、哥哥、妹妹也都向我祝贺。
那时家家穷困潦倒,大王庄、小许庄、清和庄、上伍、坑头等村的学生每周回家一次,都是往返步行。星期日下午回校时每人带着一袋干粮和咸菜。一个班的学生们几十人分睡两个大通铺,木板上面是麦秸秆。由于学生们成绩参差不齐,入学后首先补习初中课程。我初中没读完,一元二次方程都没学,物理、化学更是知之甚少。但是我知难而进,主动地向同学们请教,星期日常常不回家,请老师补课。尤其是班主任、数学老师郭凤长对我帮助最大。那时老师补课一分钱不收,而且对我的勤奋分外喜欢。语文老师黄绮丽、英语老师郭臧媛、化学老师周彩、物理老师刁贵海等,都是一流的高级教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的精心培育,在青县一中建校55周年之际,《青中校报》刊登我赠送母校四首诗,其中之一是:
赠青县一中教师
巧手耕耘拓八荒,辛勤汗水汇长江。
舌头犁出丰收果,粉笔启开智慧仓。
催绿春风滋旺树,返青好雨润花香。
灵魂巨匠芳声远,学子成材变栋梁。
2018年我创作一阕《沁园春·微信有感》,传给青中微信群引起共鸣。
毕业多年,别梦依稀,离易见难。往事曾记否?峥嵘岁月,风华正茂,歌舞翩跹。拉练蒿坡,背包步履,夜宿农家土炕眠。挖深洞,读毛选五卷,政治为先。春花秋月高天。 夕阳灿、心潮逐浪涓。莫道桑榆朽,根生沃土,新妆缦倚,枝干弥坚。笑傲园林,清泉灌溉,喜讯佳音日日传。吾老否?有师生微信,话语新篇。
由于我勤学好问,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人称绰号:“韩中钻”。一次我在观看壁报,郭凤长老师笑容满面地对我说:“韩中钻又在这里钻上了啦……”面对着郭老师的我羞却一笑。
1971年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批判“师道尊严”,教师又一次受到精神打击。这年学校搞拉练,步行几十里分住在曹寺乡东蒿坡村若干农户。一天晚饭后,班长张某某、陈某某组织学生准备批斗郭老师,说郭老师“师道尊严”,对学生管教太严。学生们全坐在炕上,地上留给郭老师一个凳子,凳子上有涮碗洒落的菜汤子。
“郭老师来了让他自己擦吧,大家要积极发言,谁不说也不行!”郭老师进屋后擦净凳子坐下,批斗会开始,班长率先发言。紧接着,你一言,他一语,郭老师一边听一边记录。一个多小时的批斗会,我一言未发。会后班长对我严厉批评:“韩中清你平时能说会道,怎么一句话也不说?”
“郭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恪尽职守,没有错!”我说:“咱们学生是向老师学习知识的,怎么能批斗老师呢?我认为郭老师做的对,没有错。”
拉练结束前一天,班里评选“三好学生”,班长让我到另一住户为班里写总结报告。他们借我不在之机,全班除我一人之外都评上“三好学生”了。对此我十分气愤……拉练结束返校后,我立即向学校领导反映上述情况,就连班长弄虚作假的一些事也举报了。校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第二天,其他班级学生放年假回家。唯独留下五班进行整顿一天。年后返校,校领导对五班学生干部进行了调整。
在青中我还有一件特别痛心之事。1971年6月,我们上体育课到运河里游泳。运河就像是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的在为祖国输送养料。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细细品味运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运河的博大与精深。运河,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夏天到了,运河之水一下变得浑黄起来,他好像一匹烦躁脱缰的野马,由南向北狂奔而去。
这天下午,我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青县解放桥下运河里游泳。我们看到郭凤长老师也来了,有人给他一个救生圈,他在河边水浅的地方练习,慢慢地游来游去,同时还有一个学生守护着他。半个小时候左右,我们顺水而下,不知漂了多远,突然听到哭喊声:“郭老师……郭老师找不到了!郭老师没了……”大家惊慌地回到岸上,跑到郭老师落水处,找啊找啊,水流湍急,到哪里找啊!听到噩耗,全校师生几百人下水捞人……附近居民张某拿来一根长长的带着十几个铁钩子绳索,据说那是专门用来捞人用的工具。运河两岸,年年有人溺水死亡,这个绳索捞上好多死者。
傍晚,黑云堆成了野狼图腾,像一快厚铁,渐渐地往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运河岸边的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将屋子压垮。郭老师终于被捞上来了,尸体放在学校南院一间小屋里。晚上,我和几个学生前去探望:“郭老师!郭老师!”郭老师安祥地睡着了,他没有回答。透过玻璃窗,眼望着郭老师的尸体,我潸然泪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级!”这正是:
青中岁月梦相闻,打捞恩师堪忆君。
曾约来校常聚首,却遗傲骨惜离群。
人生贵贱当无定,教学才高已自分。
欲诉哀思何以慰,溺亡浊水泪黄昏。
1972年冬季,青县征兵开始。我得到一个好消息,高中学生可以应征入伍。在那个年代,农家子弟入伍参军是改变人生的大好机遇。领兵人住在青县招待所,我找到赵连长请求入伍。
“赵连长,我体检合格,身体特棒,还会武术,我愿意参军。不信,我练给你看看!”
“好啊!你练一套拳吧。”赵连长说。
我收敛笑容,刷地亮开架式,两只眼睛像流星般一闪,眼波随着手势,精神抖擞地舞动起来。我的动作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稳健潇洒。“好!好!赵连长等人连声叫好。”“赵连长,沧州是中国武术之乡,沧州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大有好处!”我接着说:“沧州武术,技巧在于快、准、狠。快速的出击,以瞬间的强大力量打倒敌人;准确出手,找到对方的弱点,并准确无误地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狠狠地出手,用攻击力打败对手。沧州武术还要具备勇气,随时准备被对方击中,要勇敢出击,不能畏手畏脚,这才是沧州武术。”
“我让你上特务连行吗!”“行!无论当什么兵,我都愿意!”
从那天起,一放学我就到招待所找赵连长谈天说地,家常理短,没完没了,渐渐地我们越来越熟。一天上午,接兵负责人齐排长对我进行了家访,父母同意我参军。那些天,我高兴极了,心里说参军入伍是十有八九了。突然,我听说学校不同意我参军。接兵的因为我与学校闹到青县武装部。一盆凉水浇头,弄得我昼夜难眠。“为什么?为什么?”我立即找到学校党支部书记魏虹光,再三请求当兵,当着魏虹光的面我咬破中指写下“我要参军”的血书。
48年过去,至今我也不知学校为什么不同意我参军。
刘庆和、张猛、张宝魁、张印忠等几十名学生换上军装,光荣入伍。真是令人羡慕!
面对现实,我只好专心复习功课,迎接毕业考试。1972年年底,我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
1974年、1975年,我在青县根治海河指挥部政文组,工地分别在海兴县、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宣惠河,我连续两年回村报名参军。体检合格,但是都被村干部子弟顶替了。军旅生涯梦想未能实现。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罕事。
写到这里,献县文友李顺成先生在手机上给我发来一条《早间心语》。写得真好,就作为这一章的结束语吧。
今天是2020年5月18日,星期一,农历庚子年四月二十六。人生路上,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无论如何,都要一直走下去。荣耀也罢,屈辱也罢,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少一些无奈与感慨,多一份从容和坦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静之水;把心放轻,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云花。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