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率先报道尹升事迹 大爱新闻誉满乾坤
媒体多家同报道,一时红透百千城。画家大爱传天下,记者领头是槐卿。名扬天下的中国好人尹升是我在全国率先报道的。
尹升祖籍河北青县,是天津知名书画家。我在未进报社之前就了解尹升收养孤寡老人的事迹,因为尹升的姐姐是我三婶。三叔、三婶从天津回老家时总念叨:“你老舅赡养着好几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头,他把自己的画卖了给老人们买好东西吃,你老舅是个慈善人。”
1994年春,我三叔、三婶和尹升老舅同时回到上伍老家探亲。这天上午,他特意为我画了一幅6尺宣纸的墨荷。“中清,你敢写‘人情砖’、‘人情果’维护了老百姓利益,不简单。我愿你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尘,希望你今后为乡亲们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言罢,他挥笔落款“圣洁通体清香溢,犹恐未能满乾坤。”接着尹升又给我画了一幅彩色大公鸡。“中清,你看这只大公鸡昂首挺胸,清晨高歌,像征着它为人民鼓与呼,你若是个记者就好了。”1998年我真的当上了人民的记者。
2001年11月,我带着摄影记者来到天津尹升家。采访结束,我连夜赶写了《收养十七位老人的书画家》长篇通讯。当年11月23日在《沧州晚报》头版头条配彩片见报。尹升的事迹登报后,我给《天津日报》《今晚报》各寄一份样报。因为尹升的户籍在天津,天津媒体理应大力宣传尹升的事迹,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尹升。《天津日报》《今晚报》见到《沧州晚报》后,立即派记者采访尹升,并连续跟踪报道。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也相继报道了尹升的事迹。
2002年7月,《沧州日报》记者曹杰请我带领她去天津采访了尹升。7月25日《狮城晨刊》以《尹升:收养17位老人》为题见报。
2007年8月,我又引导《燕赵都市报》记者祁胜勇采访了尹升。 当时尹升身体欠佳,整天忙着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2007年10月21日,祁胜勇以《尹升泪别张老汉》为题,报道了在尹升家生活16年的张玉堂(化名)老汉,于10月15日凌晨,安详辞世(享年92岁)的消息。祁胜勇记者说,8月6日,本报刊登了我省青县籍好人尹升36年赡养17位孤寡老汉的故事,曾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切反响。
几个月前,张老汉患病,70岁的尹升昼夜侍奉床头达136天,喂饭擦身、端屎端尿,期间张老汉经过9次抢救。4个多月的劳累守候也使尹升几次心脏病发作,但尹升很欣慰,他说,老人年轻时曾冒险救过一家人,我很敬重他的为人,应当让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17日,尹升为张老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葬礼上,尹升执孝子礼,想起与张老汉相处16年里的生活点滴,不禁放声大哭。
8月6日,《燕赵都市报》对尹升的事迹报道刊发后,曾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许多读者通过记者联系尹升,向他表示敬意。中秋节前夕,青县县长李新平代表家乡父老特地去天津看望尹升。李新平对记者说,看到尹升的事迹后,很感动,家乡人民为青县出了这么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士感到骄傲。 后来,全国若干报刊、网络纷纷转发尹升的事迹。从此,尹升红遍全国,尤其文化艺术界更是人人皆知。世界级影星成龙资助尹升10万元生活费赡养老人。据悉,尹升拿出大部分钱赠送给青县的大学生和特困老人。2010年5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各省市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尹升的事迹。 请看,2010年04月1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记 |
者朱虹的文章:《好人尹升,大孝如歌》
他把自己的钱都花在义务赡养老人上,自己却一贫如洗;他照顾的老人享年全部超过80岁,其中6位活过了90岁;他经常教育儿子,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世代传承下去;现在,他希望多卖些画,盖一所免费养老院,等他老得不能动了,可以雇人来照顾老人们。
他,叫尹升,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今年73岁。
走进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尹升的家,记者不禁惊呆了。谁能想到这位书画家竟住在一间不到3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室内没有厕所,几张老桌子和老柜子就是全部的家具。屋里最显眼的摆设,是他获选“2007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和2008年第二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时得到的奖杯。尹升说,自己的钱都花在赡养老人上了。
偶遇结缘
“遇上你是我的福分,你的心就像金子”。
尹升今年73岁,河北青县人,1954年起定居天津。尹升收养老人始于39年前。
1971年,34岁的尹升是天津感光胶片厂工人。一次在城郊,尹升偶然发现一位老人昏倒在路边。他看着可怜,上前把老人救起并给老人买药送饭。老人康复后对尹升吐露了身世:他叫赵永贵,年轻时曾当过东北军武术团团长,后来部队打散了,家人也相继离世,无依无靠的他流落到天津,在城郊一个水坑边用木板搭了间6平方米小屋居住,以打草拾粪为生。那天昏倒是因为喝了坑里不干净的水,拉肚子虚脱了。
尹升同情老人一生坎坷、无依无靠,决定照顾他。尹升每天5点起来帮老人打芦草,到7点再骑自行车去上班,周末还带着家人帮老人打草、挑水做饭。那时候尹升每月工资40多元,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但老人口粮不够,尹升就把自家的粮食送给老人吃。他带着儿子们和泥脱坯,帮老人盖了两间土房。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余震未消时,尹升抱起赵永贵准备出屋,老人死死抓住门框不肯出去:“你快跑吧,为了我苦了你了,让我死吧,省得再连累你们全家!”尹升拼命将老人抱出屋,对他说:“放心吧,只要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1978年,赵永贵老人以82岁高龄谢世。临终前,他拉着尹升的手说:“遇上你是我的福分,你的心就像金子!”
精心照料
“老尹对收养老人的关心照顾,亲儿女都做不到”
从赵永贵开始,尹升收养孤老汉就再没停止过,他前后照料了17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一个“苦”字表达不了尹升赡养老人的艰难历程。1981年,他从厂里病退,每月只有31元工资,3个儿子要上学,又要赡养老人,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尹升师从著名书画家吴玉如、梁崎等,书画功底深厚。他给外贸公司画过8分钱一张的标签,给北京荣宝斋画过20元一张的画,零星的收入用以贴补家用。一度,尹升的儿子儿媳全部失业,妻子700多元的工资要养活15口人。直到如今,尹升每月工资也只有1182元,一双袜子补了几十次都舍不得丢,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赡养的老人。
最多时,尹升同时赡养着4位老人。老人少食多餐,尹升一天要做5顿饭,以稀烂的粥面为主。尹升熬粥要放3种杂粮、加牛奶,保证营养均衡;煮面则加鸡蛋。
由于肠道功能退化,有的老人们大便困难,尹升就用手掏。掏一次大便常常要两个多小时,累得尹升一身大汗。为了老人心情舒畅,尹升每天陪老人聊天,带老人散步,半夜还要起来数次,看老人有没有不舒服。
老邻居齐仁良说:“老尹对收养老人的关心照顾,亲儿女都做不到。”尹升照顾的老人享年全部超过80岁,其中6位活过了90岁。收养之初的老人都有些疾病,经尹升照料后,不仅恢复健康,连感冒都没有得过。尹升的经验就两个字:“精心”。
2013年5月12日尹升在天津去世,终年75岁。《燕赵都市报》祁胜勇记者闻讯后来到天津万新村尹升老人的旧居。“老人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居室已人去楼空,令人百感交集。”
老人的大儿子尹刚接待了记者,他说,老人简朴了一辈子,家人也就低调操办了他的葬礼,13日火化,同时举行了葬礼。尹刚介绍,老人自去年11月身体不好,住院后确诊为肺癌晚期,老人仍很乐观,对生命充满了渴望和信心,总盼望着奇迹发生。尹刚和两个弟弟昼夜侍奉,给老人提供了最好的治疗措施,但还是没有留住老人。
尹升老人去世后,尹刚做主,低调操持葬礼,没有通知媒体。但老人是公众人物,朋友也多,互相传递消息,一天内来了上千人。老人除了是新闻人物,他还是国务院老干部局特聘书画指导教师,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美协、书协会员。国务院老干部局、河北省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史馆、河东区政府、沧州市委宣传部、老家青县县委以及乡村两级都派员先后来送别老人。
青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玉环代表家乡人给尹升先生献上挽联:真情大义,燃不尽仁者挚爱;绣口锦心,道不完敬老深情。陈玉环说:“尹升老人去世,我们非常悲痛,他虽然客居天津,但他的善行义举为引领青县成为全国道德高地功不可没”。
尹刚说,“我们不想惊动太多的人,而且父亲一生重礼仪,我们也怕来了客人招待不周。但就是这样,还来了上千人。我父亲一生在家收养了17位老人,但帮助过的、没有跟我们说过的太多了,这次来了好几位要饭老人的后代,都是附近的,他们的孙子、曾孙子们来给我父亲送殡。”
2012年秋天,尹升的身体就不好,尹刚在外地经商,回家来看他,惊问:“爸爸,您怎么这么瘦?”但坚强的尹升坚持说自己没有病,最后好说歹说,2012年11月2日,他被儿子送到了464医院。11月9日,尹升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从此一直住在医院里,直到他生命的最后。
尹升的好友,裱画师傅齐仁良含泪对记者说,“老人太好了,没法说,我三天两头到这儿来,他当时身体就很不好了,但天天见他用轮椅推着宫爷爷遛弯。”宫爷爷是尹升老人收养的17位老人中最后一位,多年前,尹升赡养老家的一位独居老人时,认识了独居的宫爷爷。随后,尹升便时不时去接济他。2000年,宫爷爷生活已无法自理,尹升于是决定把他接到天津自己家中照料。宫爷爷也有亲属,但就是愿意跟着尹升。尹升住院,宫爷爷被送回家。
没有给宫爷爷送终是尹升的遗憾。2013年1月10日,93岁的宫爷爷去世了,尹升老泪横流,他很伤心,对儿子说:“如果不是我住院,还能多照顾宫爷爷几天”。尽管不能送老人最后一程,尹升在病床上吩咐儿子,依照古礼,送去了出殡用的白布,表达一个孝子的哀思。
尹刚说:“我们之所以低调处理父亲的后事,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觉得,这就是他平常的生活”。尹升好友,天津康城画院总经理刘成华说,尹先生的书法、荷花、山水,都是一流的,功底深厚,但这些年他不出画集、不搞展览,几乎也不参与任何艺术活动,知名度远远不及他的艺术水平。另外,他的文章、诗词也都是宝贵的遗产,这些艺术品都是老人心性的产物,弥足珍贵。
尹刚说,“我父亲从来不把书画的名声当回事,也很少跟我提,我也不知道他留了多少东西,需要认真整理。他最大的财富是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他让这些孤苦老人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我觉得父亲挺值的,因为他做这些事快乐,如果不快乐,他不会做40多年’。”
欲知中国好人尹升更多的故事,请在网上搜索。
行笔至此,草作四联赠尹:
修身岂为名传世;
助老唯思利及人。
磨秃长毫绘就千张画;
尊儒大笔楷书百卷经。
披星戴月,精心伺候如亲父;
暮鼓晨钟,售画善行济孤翁。
步入蓬莱,怎向高天施妙手;
挥毫云锦,更托慈善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