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文坛动态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原创作品
诗词
散文
摄影
美术
书法
小说
人物风采
文艺名家
群星灿烂
民间高手
行走天下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创作漫谈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关于我们
申请入会
本站声明
本网简介
本会机构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建议意见
会员服务
采风基地
本站推荐
哲理短语
采风专题
首页
>
历史国学
> 诗圣杜甫的一生,全在他的诗中
诗圣杜甫的一生,全在他的诗中
作者:
陇耕
时间在流淌,一个灵魂却在掩埋的岁月里执著流浪;王朝在覆灭,一个诗人却在亘古的时空中深情吟唱。
他是杜甫,那个愤懑吟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翩翩少年;他是诗圣,那个默默哀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霜鬓老人。古往今来,世事变迁,许多文学作品都已随岁月湮没在历史的洪荒中,他的作品却能够在时间的淘沥中存留,并且时间愈久愈能散发出一种悠长的芬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驻足。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时59岁。他所处的时代,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所描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开元盛世”的梦幻中时,“安史之乱”已经在酝酿之中。杜甫的人生亦是如此,他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较为明显的时期。
读书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跟现在的很多文艺青年一样,杜甫第一次在广播中听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就已被深深吸引,赶紧掏出手机搜索下载。从此,杜甫每天早上都是在“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中醒来。后来,杜甫索性将微信签名也换成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还别说,在追求“诗和远方”的道路上,杜甫赢在起跑线上。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既是书香门弟,还是官二代,7岁即能作诗文,15岁时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19岁时,杜甫开启了游历山川的生活。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在洛阳得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结伴同游,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和谐画面与同志之谊。后来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开启了寻仙草,炼仙丹的追梦之旅。这期间,杜甫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后来,杜甫还曾独自登上泰山,写了一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露出雄伟的气魄,语言的精炼,着实“惊人”。是的,杜甫的凌云壮志在诗和远方,他的远方不止田野,还有考场与朝堂。
困守长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公元736年,24岁的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这对于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来说,简直不敢相信。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均不予录取。他向唐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这就是传说中的“野无遗贤”。杜甫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亲眼目睹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奢靡与腐朽,写下《丽人行》等批评与讽刺权贵的诗篇。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民不聊生。杜甫见到哭声震野、妻离子散的情景,含泪吟出了这首悲怆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兵车行》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以及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流离战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至长安。一同被俘的还有“诗佛”王维,惊喜的是杜甫因官职太小,无足轻重,没有被囚禁。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前两联从描绘长安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幽怨;后两联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后来杜甫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即“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不仅找到了工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还在城西浣花溪畔,自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当然,此时赖以栖身的杜甫草堂,自然不能与后世修葺扩建的杜甫草堂相提并论。
期间,杜甫还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那首感
人肺腑的咏史怀古诗 《蜀相》。诗中那句光耀千古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杜甫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委婉表达了自己未能建功立业以及忧国忧民的心情。
不幸的是,第二年八月,狂风不断,吹破了杜甫的茅草屋。屋漏偏逢连夜雨,令老杜一夜无眠,百感交集之下创作了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震耳发聩之声向当时的朝廷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公元766年,严武死,杜甫再度飘泊,来到夔州,并得到夔州都督的照顾,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第二年重阳节,56岁的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极目远眺,百感交集,写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好一个“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一首《登高》道尽了诗人晚年落魄的心境,将国破家亡的愁苦及自身坎坷命运融于萧瑟的秋景之中。明朝胡应麟《诗薮》评杜甫《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是名符其实的“七律之冠”。
诗中的“百年多病”是指杜甫年老体衰的处境,患肺病(还好,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简称为杜甫病。走到这一步,杜甫已是凄苦不堪,山穷水尽了。
在夔州住了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公元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年仅59岁。
杜甫一生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来源:
采风网
点击量:4232
发表时间:2020-09-04
审核人:张占宣副总编
[下一篇]
“秦始皇驰道”考证
[上一篇]
《诗经》之根在南皮
评论
登录
/
注册
热门
《韩信登坛》《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四十五
《韩柳欧苏》《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四十四
《韩康卖药》 《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四十三
韩卢逐块《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四十二
画报
《韩陵片石》《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四十一
非遗手艺人(二)
非遗手艺人(一)
骨质疏松的老龄化村庄
临江仙 山村晚秋 (徐昌图体...
最新发表
美誉 采风酒
幸福一定会来
七律 凇花
南歌子 游子吟 (毛熙震体词林正韵
宋伟整理的4连日记(66—71)
眺望
父亲的压力
乙巳大寒风情
应急女神
小青山之恋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已有采风网账户,请绑定已有账户
没有采风网账户,需要新建账户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