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百度上,我阅读了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的《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的一文,感触不少。
作者说:“文化是一种现象,我们需要理性地、历史地、自觉地认识中国文化,面对各种民族、各种文化时,才会有互相理解、互为平等的态度。”我联想到在2020年我的故乡曲硐回族村,文化城的清真寺被整改,回族家庭门头(匾额)被整改的民族文化现象。感知这种文化现象,我是从理性、历史、自觉的角度去感知的。我感知我们的回族文化时,也深刻理解一种少数民族文化要生存时,互相理解、互为平等态度的重要性,这是民族与民族的辩证关系问题。
作者说:“我希望讲清楚,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这里主要指汉族中国的文化。”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也就是汉族中国的文化,简言之中国文化就是汉族文化。
作者说:“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汉字思维”。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第三个特点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所谓“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第四个特点是很有趣的阴阳五行。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第五个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不一样。古代中国人有一个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这五个方面合在一起,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这五个方面的文化,我是理解的,因为我的读书经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习汉族中国文化。后来教书,交友等,都离不开汉族文化。
然而,我是回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回族的作家,不得不关注研究回族文化,研究回族文化的特色。作者说:“德国学者伊里亚斯曾提出,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而文明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我感悟,文化与文明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是一对哲学范畴,对立指的是,文化体现特殊性,而文明却体现普遍性,因而二者便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如果我用这一关系作为指导思想,去看去研究曲硐文化城的清真寺被整改,回族家庭门头(匾额)被整改的民族文化现象,就会探索出答案,这样的整改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整改即使戴了一顶帽子即“沙化”,也是不符合回族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符合回族历史文化的“源”与“流”的文化规律,也不符合回族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其实这种“整改”的做法,是强调汉族文化文明的普遍性,统一性,共同性。
作者说:“伊里亚斯也指出,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而文明常常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它总是和教养、知识、规则等词语相连。就好比说,我们经常拿着球来玩,但一旦上了篮球场就不能用脚随便踢,要遵守规则。如果这样理解文明和文化,就不必担心自我的文化会被全球化或现代秩序侵蚀掉,要关心的是如何在现代文明的时代,在一个普遍文明规则下,保存好中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理解这些文化在历史中的合理性。”在全球文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此看我们的中国文化,同理,在中国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我也应该如此看我们的回族文化的特色性。
阅读所得,往往与体验有关。如果没有体验,阅读不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