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遥远的记忆——那年 那月
遥远的记忆——那年 那月
作者: 马占顺

       这个冬日,坐在电脑前,暖暖的阳光洒进屋里。不免让我回忆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来到北京,住在胡同里的岁岁月月。
       八岁那年,我上二年级上半学期时,跟着父母从辽宁旅顺苏军盖的小洋楼里搬来北京,就住在西单东南侧的那片一个胡同里。那里有我的深爱,也留下了我想早日离开那里的企盼!

儿时的感觉还算美好。那时放了学可以在不宽的、全是土路的胡同里踢球。

       ——四、五个同学就是一场足球赛。在胡同边上摆上两块小石头就是一个足球大门,看谁踢进去的球多。为争着踢那个不大的、甚至气儿还不足的破皮球,几个小同学滚得满身是土,回到家里就活生生的一个土猴,母亲见了不是一顿唠叨就是几巴掌,可再次看见人家踢球,我早已把母亲的唠叨和巴掌放在了脑后;

       ——玩“砍包”是最热闹的游戏,每队四五个男女孩子为一组,当你们这组人赢了是站在对方两边人的中间,对方站在你们这组人的前后,手里拿着自己缝制的、装了半包砂子的六面形沙包,奋力砸向中间欢蹦乱跳的人,如果中间这组人无论谁用手接到了砍来的包,就算赢一分,可以救活被对方手中沙包打中下场的人,继续上场。如果打在身上没接着就得下去(我们开玩笑是“下蛆”)……。这个游戏就是看你机灵不机灵,稍笨点的或是跑动不灵的人往往就是看着;

       ——还有在胡同里找块平点的硬土地,吹吹地面上的浮土,几个放学的孩子就跪在地上玩起拍三角,这些三角是用软烟盒叠成的;

       ——秋末初冬的季节,满地的杨树叶从高大的树梢上飘落在胡同里,那厚厚的、萱萱的,踩在上面真是美极了,小同学们还忘不了捡起杨树叶,掐掉叶片只要树叶的梗儿,玩起“拔梗儿”,看是你捡起的树梗儿结实,还是我的结实,我经常是两手紧揪着树叶梗儿的底部玩“拔梗儿”,让露出的部位少一些,这样树叶梗儿就不易断。拔不断的就算赢了……。

       后来长大了,总觉得走在窄窄的胡同里憋屈的慌,住在那有几十年破落的院子里,人多嘈杂,漏雨的房屋。特别是夏日里,家家户户拿着盆、提着塑料桶排队都等着接那像滴香油似的自来水,让人极度难忍。还有那臭烘烘的下水道,如同小说里的龙须沟,都让人心烦。
       记得那年,傍晚下班刚进屋门,屋外就是隆隆的雷声伴随着瓢泼大雨伴哗哗地落下,那震耳欲聋地响雷裹着凶猛的大风,差点把我那间破旧的小房顶给掀了。眼看着院里的水迅速漫涨就要淹过门槛了,忽听后墙床底下有“哗哗哗”的漏水声,拿起手电,撅起屁股钻进床下,手电的光柱迅速地照射着那面泛着黄水的后墙。真的不好,墙缝开裂的地方,有一股水如小男孩撒尿般使劲地往我床底下灌,无奈之时只好让孩他妈拿起脸盆递给我,放在喷涌的跟“趵突泉”似的地方。
回忆着往事,想着;想着......
       当时我盼着这里赶紧改造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让住在这胡同里的市民尽快享受楼房的温暖和温馨,让这破旧的平房不在!
       可是如今,我又非常想站在这充满沧桑的胡同里,天天感受这浓浓的老北京文化气息和这胡同里的冬夏。
       当然每次再走进胡同,我都会掏出手机,记录这一段段沧桑的美好,带回去、带回去。待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地咀嚼,回味那绵绵的过去。

       昨天梦里又一次来到这里,几年前的梦想早已变成现实。

       ——这里还是平房,可是大部分已经翻盖;

       ——这里还是胡同,可眼前竟有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响声!

       2021年1月15日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牛年要有“牛”精神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