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风民俗 > 丧礼文化
丧礼文化
作者:徐树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且不说酒文化、茶文化等,就连举办丧礼通过多年的演变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流程,姑且称之为丧礼文化吧。

       老人去世后,第一件事去专门从事扎纸扎的店铺取来“投魂车”,放到门口烧掉,意思是灵魂到阴间了。屋内的镜子等物均用被单遮盖严实,不能反一点光。亲人给亡者换上事先备好的“寿衣”,抬到专门停放死人的凉床上。尸首旁边顺放着一根扁担作镇物,据说是一旦有猫狗等小动物闯入,就会诈尸,这时要用扁担打倒。嘴里含上口铃,手上戴上了元宝形的戒指,胸脯上压上了用五色线拴着的大钱。头顶上摆上了供奉,点燃长明灯。灶口点上了蜡烛,有人从死者头部拉起白布到灶口,儿子爬到房上对着烟囱口喊着:爸爸,三条大路你走中间——这叫引魂儿。死者的被褥扔到房顶上,接着送“早道纸”:前边一个远方的侄子拿着一个破马灯带路,死者儿子端着盛放着纸钱和香火的小簸箕嚎啕,其余的孝子们紧随其后。一直到村外小庙,众人跪倒烧香烧纸。纸灰过后,众人往里转回来,哭喊着回家。这时本家的长辈陆续到齐,收拾停当后便聚到另一个屋子议事。一般的村里都有一帮专门从事丧事工作的人,被称为“落忙的”——取其意白白帮忙。其中有一位牵头者,被称为“大操儿”,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分工:谁在水房、谁在菜房,谁负责烧火、谁负责做菜,谁负责打井(挖墓穴)……这是过去,这些工作已被“包桌”和“勾机”取代,也就轻松多了。至于棺椁、纸扎、喇叭等也由他联系。

       扎纸扎的一般被安排到一个本姓家中干活儿,无非就是什么摇钱树、聚宝盆、莲花椅、九联灯等。院内搭灵棚,门前搭供吹喇叭的台子;账房一般设在灵堂的对面屋,安排两个年长的接礼钱和记账。门口有迎宾的候着,每看到拿着烧纸的人来就高喊一句:来客(qie)了,男客(女客)。这时屋中就做好准备,点燃一张纸,由孝子或孝妇陪着哭。哭几声后由旁边人劝住,进屋和孝子或孝妇寒暄:怎么?添病了?怎么这么快呀?昨天我们还唠嗑着……孝子或孝妇陪着小心,讲些感激的话。有来往的就到对面屋账房去上礼——少则一百,多则数千,看来往情况而定;如果是亲戚领取孝帽或孝衫子,朋交则领取白布一块或毛巾一条。停放尸体的炕上有扯孝人(有经验的2至3名中老年妇女)专门缝制孝帽孝衫,不同的人缝制方法不一样。棺材到后,在送材人的指挥下,把它摆放到灵棚之中,搬下棺材盖备用。吹喇叭的到后,就开始“乌里乌拉”的吹奏起来,显得比较热闹。天一擦黑又开始送纸,接着吃饭。饭后喇叭吹奏了一会儿就回去了,算一个工。

       晚上,孝子们要守夜,一般由儿子、侄子、孙子外甥等近亲属担任。午夜12点,女眷们要烧夜纸,大哭一场后便去歇息。守灵人为了打发时间,就打纸牌作乐。也有的来点彩头,弄点小输赢。也有的加个夜宵,喝点小酒。困了就轮流眯会,和衣而卧。早起要送“开门纸”,延续上一过程。接着吃饭,准备下一步。

        一大早孝子带领村里的几个落(lao)忙人去挖墓穴,名曰“打井”。在事先选好的地址,孝子先挖三锹,众人开始工作。上午九点多钟,开始“入殓”,“大操儿”组织为死者“开眼光”——女儿、侄女、儿媳妇等用清水为死者擦洗五官,还要念念有词:擦眼光,看四方;擦耳光,听八方;擦嘴光……。擦拭完毕,女人全部撤出,男人开始运尸。儿子拿起扁担,插在死者腰部撬三下,叫“撬炀”,同时喊着“爸爸,起身了”。众人一起动手,将尸首抬到担架上往外走。门外早有众人高举一张草席遮光——尸首是不能见到阳光的。众孝子孝妇跟在后边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痛哭,惹得心眼软的旁观人跟着掉眼泪。

       尸体装入棺椁,蒙上苫单,“大操儿”指挥有力气的青壮年抬起棺材盖儿,齐心协力盖上。要钉钉儿了,孝子们跪在棺椁前听从木匠指挥。钉东边时,叫着亲人的称呼喊“西躲躲”,钉西边时喊着“东躲躲”,意思不要让亲人碰着。木匠把一个拴着五色线的大钱儿钉在棺材盖上,就算入殓完毕。接着起灵,将棺材用两条凳子架起来,孝子们又是一顿大哭。灵棚内外摆满了纸扎,上面写着“侄女某某敬献聚宝盆一只”、“外甥女某某敬献花篮一个”等字样。纸糊的金童玉女分列棺椁两边,手捧生活用品伺候着。门外长绳上挂着村里人送的幛子布,书写“某某敬挽”字样。

       中午的送纸是重头戏,比较隆重。一班儿喇叭在前,仍是提马灯的打头,孝子手端放着香火、纸钱的簸箕,由两个人架着蹒跚哭行,后边按亲情远近紧随其后。男人排完后,又是一班儿喇叭,后面是孝妇及其他女亲属。事先扎出来的“九莲灯”,由“落忙人”分别扛着次第排开,队伍开始在村内游行。孝子孝妇悲痛欲绝,鼻涕眼泪流成一片。亲属及本家有的假哭,有的伤心掉泪,更多的如赶集一般木然前行。惹得看热闹的品头论足,谈论着谁思念、谁不哭;也有的眼睛红红的、跟着掉泪。队伍绕过街道,径奔村外小庙。送纸回来,开始享用午餐。

      下午出殡前,开始行奠礼仪式。莲花椅摆在大街正中,孝妇及侄女等开始为逝者梳头洗脸(当然是做样子),并把贡品向四周抛洒。然后把一个象征性的纸拂尘请到车上,叫着爸爸或大爷上车了。椅子后铺着席布供孝子们跪拜,前边铺着席布供祭拜者跪拜。村里专门主持仪式的司仪已从丧礼薄上抄来了名单,另有一人给他打下手递香、烧纸。只听司仪喊道:“众位亲友前升升,行奠纸咧!”“第一位某某村的某某先生行奠纸咧!”行礼者哭着就慢慢走进来,向司仪作一个揖。助手把点燃的香火递给他,他接过去插在香炉里,助手点上一张纸。他往里转一圈跪在地上叩三个头,再站起来往里转一圈,再叩三个头,反复三次叩九个头,称之为“九百礼”。站起时司仪喊道“请啊,谢——,孝子谢!” 他便再作两个揖,后退着出去。孝子们跪在后面,来人哭便跟着哭,来人叩头就跟着叩头。“又一位,某某村的某某先生行奠纸咧!” 仪式继续。 

       行完奠礼就该“发行”了。现在一般都仪式从简,发行和出殡同时进行。棺椁被装上专门运送的车辆,那些纸扎分别装上了两个“三马子”。孝子扛着纸幡跪在棺椁前,在“大操儿”的指挥下,摔掉用来盛放烧纸灰的瓦罐。顿时哀乐齐鸣,哭声一片。孝子们在车前倒退着哭泣,灵车缓缓而行;孝妇们摘下头上的孝帽拆掉,像蒙头巾一样蒙在头上,跟在车后痛哭。吹鼓手在灵车两侧卖力的吹着,这是他们在丧礼中最后的表现。“九莲灯”仍是“落忙人”分列扛着,这也是它们最后的露面,一会儿即将化为灰烬。到村外后,孝子们在灵车前叩头,随后到小庙处“发行”——烧掉纸扎。“九莲灯”、部分“站棚人”、“麻将台”、“数字电视”等尽被点燃,在一片火光中烟飞云散。

      到墓地后,孝子下到墓穴中用铁锨做最后的平整,不能留下任何脚印。上来后众人在开灵车人的指挥下,把车推到了墓穴的上方,用粗绳子兜住缓缓下降。停放好后,再校正方向。一切就绪后,孝子要把“下水罐子”——白布、草纸包裹的粉条、大葱等,放到棺椁的前面,拿下那个用五色线拴着的大钱留着三天“圆坟”用。把从家里带来的米饭粒抛洒到棺椁上,孝子先埋三锹,众人再一同动手埋起来。到一定程度,纸幡要插在坟头,埋一会要拔一下,一共要拔三下。待攒起坟头,花圈插在上面,花篮摆放在两侧,剩下的纸扎烧掉,整个葬礼宣告结束。

责任编辑:赵献刚

[下一篇] 儿时记忆

[上一篇] 旧时粉条制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