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风民俗 > 儿时记忆
儿时记忆
作者:徐树仁

        在幼年的记忆中,有很多难忘的事,回忆起来也颇有意思。

        每天放学,打筐草喂羊或喂猪是必须的事。近处的草被人们捎带脚儿都收拾了,只好往远处走,要去“第二个树林子”或是“第三个树林子”。约上几个伙伴,带上筐和镰刀,说说笑笑也挺有趣。在桑稞行(hang)或是玉米地里,把筐放在地头儿,打完的草就一堆儿一堆儿的放。为了和同伴儿的区分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标记。差不多了,就一堆儿一堆儿的往回收,到地头儿就装筐。装筐也是个技术活儿,会装的比不会装的能多装一半儿。从后面看像座草山,根本看不到背筐的人。周日或假日比较宽松,可以玩玩牌或是下军棋、“下五糊儿”,有时也“来猫猫儿”或是“冲(四声)仗”。有时玩的尽兴,竟然忘记打草,回家少不得挨顿责骂。玩伴儿中如果有会上树的,就去掰树枝。尽量掰槐树枝,这种树枝羊才爱吃。如果是春季,还可以吃到甜甜的槐树花。有时多捋一些回家,可以用开水焯了做棒子面菜饽饽。再放上点韭菜,更是难得的美味。掰树枝当时可是犯错误的事,会上树的上去掰,不会上树的要在下面放风,一旦“护秋的”来了要尽快通知,然后溜之乎也。要是被捉住了要送大队去,要受到批评教育。

       记得当时有一个特别能上树的伙伴,每次都是都是他上去掰,我们在地下做拾捡等服务性工作。这比打草要轻松的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尽情玩乐。记得有一次在村子跟前的一片玉米地里,偶然发现中间一个小水坑,长着一片茂密的青草,如获至宝。当时没舍得打,留作了应急之用。几天后和同伴儿尽情的玩,快天黑了去了地里,几分钟就打了一筐,到家交差了事。

       现在也没人打草了,即便是路边的垂手可得,这跟现在大都不养活牲口有关系吧!

责任编辑:赵献刚

[下一篇] 昔日老祖立天下,如今欢聚满和园

[上一篇] 丧礼文化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