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国学 > 元氏县历史和文物古迹
元氏县历史和文物古迹
作者:佚名

    周初分封诸候,槐水流域建有诋(dǐ)国,封龙山南麓建在飞龙邑。赵国时,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为县。19431月获鹿县路南区域并入元氏县改称元获县,19498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5月元氏高邑两县合并为高元县,同年12月赞皇并入,改称元氏县。1960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元氏县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复设石家庄专区,元氏复属之,19623月三县分置,元氏县恢复原建置。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东西向39km,南北向28km,总面积849km2,辖6镇、9乡,人口39万。


元氏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 开化寺塔 古建筑 1982723

西张村 西张村遗址 商周 古遗址 1982723

东韩台村 东韩台古墓 古墓葬 1982723

封龙山 封龙山石窟 北齐、宋 石窟寺 1993715

孟村(移至蟠龙湖停车场) 朗公和尚塔 古建筑 1993715

故城村 常山郡故城址 古遗址 1993715

封龙山下 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 东汉 石刻 200127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封龙山摩崖石刻(-)-元氏县封龙山上

封龙山书院遗址(-)-元氏县封龙山上

方冢古墓(-)-元氏县方中村北500

修真观遗址(-)-元氏县封龙山上

智公石塔()-元氏县封龙山上

湘山普济寺塔群()-元氏县牛家庄村北

三里桥()-元氏县南苏阳西南三华

节孝流芳碑()-元氏县池村村内

北褚石人造像()-元氏县北褚村村北一公里

一、省级文保单位东韩台汉代古墓(三疙瘩)

      1956年,东韩台汉代古墓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曾出土过陶鸡、陶狗和“半两”、“五铢(zhū)”等钱币。古墓原为县城南汉墓群一部分,原有9个,封土高大。学大寨时期大部已平,现仅存三个底部相连的土丘。另外“韩台夕照”为元氏县县志所载八景之一。

公元前205年,大将韩信率汉军两面夹击,在泜(zhī)(今槐河)大破赵军,为刘邦最终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局面。当年,韩信曾在泜水附近虚设假粮台点将,相传,现存于元氏县东韩台村的古墓遗址为点将台的一部分。

东、西韩台的村名由来于韩信点将台,以方位东、西命名。

二、关于常山郡

     《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分布在华夏族四周的原始部落,而华夏族只是占有河南、陕西的黄河流域地带。石家庄这一流域则是东夷商族的北部地区,南边的邢台曾经是商朝的第四个都城,石家庄这一带的商文化和商王室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西周灭商后,把商部落居住地分为三个国家。后来这三个国家的贵族叛乱,被西周镇压,所有商部落的人民被北迁到南至邯郸漳水北抵保定涞水之间的地区,使商族人又迁回到了他们的发源地。西周为了稳定对北方的统治,在石家庄一带分封了一个诸侯国--(车氐)(泜水流域),都城就在今元氏县西张村附近。而此时,北狄中的赤狄鲜虞、肥子等部落开始从太行山西麓东迁,在正定、晋州、藁城等商族故地定居。由于民族的矛盾,以鲜虞为首的狄族部落则对(车氐)国发动了连年战争,(车氐-这是一个字,打不出来)国国力不支,同为西周属国的邢国赶来支援。对于这件事,在元氏西张出土的著名“元氏铜器”上有明确的描述。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已徒有虚名,鲜虞等狄族灭掉(车氐)国。然后转而进攻邢国、卫国,后来齐桓公联合其它诸侯,打退了鲜虞人的多次进攻,并确立了齐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414年左右鲜虞人建立的中山国在元氏封龙山南侧的设立飞龙(封龙)邑,就在今南佐镇封照村。赵国灭中山后,于赵孝成王十一年(255),封公子元于封龙邑,并在封龙邑东侧5公里处重点建设元氏城(今元氏县故城村),意在加强对石家庄南部地区的统治。从此,封龙邑这个名称消失,“元氏”这个称谓始见于史册,见证了石家庄从西汉到西晋几百年的文明。

从战国到汉朝立国期间,元氏出了祖孙两代英雄人物,他们都是元氏北楮村人。一是赵国大将李牧,对于他,我们是熟悉的,他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一破匈奴,匈奴十年不敢南下,两破秦军,秦国不得已使出离间计才消除这个最大的障碍。另一个是李牧的孙子、楚汉名士李左车,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是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应该是很熟悉的。李左车原来是项羽属国赵国的谋士,在韩信一战成名的“井陉之战”前,李左车曾经向赵国统帅提出了一个能打败韩信的计策,(当韩信这个计策后,竟然吓出一身冷汗)但是赵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以至被韩信打得大败。赵亡后,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韩信采用李左车计,燕国不伐而降。在十面埋伏中,李左车诈降于楚,诱项羽深入重地,围于垓下。

    在两汉时期,元氏城是石家庄的中心城市,说到常山,就是指的元氏。例如“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这个常山就是指的元氏。西汉增设元氏县,作为恒山郡的治所,是这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管辖石家庄地区的25座城池。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避讳“恒字”,改恒山郡改为常山郡。东汉时期,常山郡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军事活动频繁,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可以说是常山郡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建武4年刘秀又一次带兵来到元氏,驻扎在元氏县北部,具体说就是现在的万年乡万年村。这一次是来平定渔阳太守彭宠和琢郡太守张丰的叛乱,皇后阴丽华(当时尚为贵人)从行,生汉明帝刘庄于万年村。这个刘庄是东汉比较贤明有建树的皇帝。原来这个村子名为万岁村,后人还建立了汉明帝的始生堂和阴皇后的梳妆楼以表纪念。刘庄作了皇帝后,多次减免当地钱粮征收,以示对父老的关怀。汉章帝(刘秀的孙子)元和三年北巡,到常山郡元氏县舍正堂祭祀刘秀,又到万年村始生堂祭祀刘庄。

    三国曹魏时期,将常山郡城由元氏城迁到真定城,并增设赵郡,郡城设在500年历史的房子城(今高邑城西南),元氏归赵郡管辖。此后,元氏的地位让位与真定和赵州,他时而归常山郡管辖,时而归赵郡管辖。隋末,元氏县治迁至槐水之阳,即今元氏县城槐阳镇。原来的元氏城于鹿武德二年(619)为窦建德部将刘黑达所破。现东西南部城垣尚存,逶拖连亘、若断若续,昔日雄姿依稀可辨。

[下一篇] 从石家庄走出的“核”司令——张蕴钰

[上一篇] 宰相李峤传奇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