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曾祺说:“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我得到的写作启示是:写作要广泛接触社会,那么就要走向社会舞台,比如汪曾祺笔下的泡茶馆,这泡茶馆就是汪曾祺离不开的一个社会舞台,而且是日常的舞台,汪曾祺经常到泡茶馆。在茶馆,汪曾祺看各种各样的人,看各种各样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汪曾祺用文学表达,或小说或散文。汪曾祺感慨一番:“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风趣,幽默,但呈现了一个写作之道。
2
汪曾祺说:“当时许多学生报考西南联大都是慕名而来,这里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
学生求学,选择学校,是选择教师的,是选择名师的,是慕名而来的,而不是选择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是现代化。这犹如以上著名作家汪曾祺所说,西南联大是全国名校,是因为有名师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从而得知,学校建设的核心是要有名师,一个两个,许多。有了名师,莘莘学子将从四面八方而来。这是我阅读后的感悟。
3
“吴祖光有一次跟我说:你们老师文章写得好,为人也是那样好。他们的话都是对的。沈先生的客人很多,但都是君子之交,言不及利。他总是用一种含蓄的热情对人,用一种欣赏的、抒情的眼睛可能一切人,对前辈、朋友、学生、家人、保姆,都是这样。他是把生活里的人都当成一个作品中的人物去看的。他津津乐道的熟人的一些细节,都是小说化了的细节。”
做哪一行,时间长了,一旦入行,将成为行家,从而用行家的眼光看人,看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著名作家沈从文的看人眼光就是这样的,看到的人与事,都是文学。我目前的文学写作感觉,就是如此的。
4
汪曾祺说:“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大学。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也极少。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也还有那么几个。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
我创作了十五年,高中语文教学也教了几年,认同作家汪曾祺的以上说法。作家是社会培养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就要走进社会,广泛而深入社会,比如著名作家迟子建,著名作家阿来。如果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成为作家,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
5
汪曾祺说:“沈从文先生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我想到语文教学,想到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在语文单元教学中,一个单元一般就是一个文体的训练,而且从字词句段开始,从认知零件开始。如果学生对文体,比如对散文文体的基本知识的牢固把握,并且吸收于心,那么,学生写起散文来,进行散文文体实践,笔端将会呈现水到渠成的书写景观,一篇学生自己满意的散文,便会横空出世。所以说,学生学习语文,要学好语文,首先要阅读,然后做练习,做作业,最后写作文。这三部曲,也就是输入、思考、输出,构成一个令人震撼的交响乐的整体,而每一部曲却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零件。这是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贯彻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这思想,也是语文教师教好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思想。
6
汪曾祺说:“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
我认为,这是著名作家已经抵达的最高创作境界,也不知修炼了多少年,这才是文学作品的原创性,叙述自己要说的话,写好自己的文章。同时,著名作家汪曾祺,便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已经抵达的文学高峰,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张维源:画里内涵深遂,笔下满怀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