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晕如雨后霁霞红 ——薛绍许钧瓷艺术管窥
晕如雨后霁霞红 ——薛绍许钧瓷艺术管窥
作者:王浩

薛绍许(曾用名薛绍旭,薛少许)字大山,1971年出生于河南禹州钧瓷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手工艺美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古文物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河南分会会长》中国宋瓷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国艺宋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郑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画刊》副主编,钧瓷美学与鉴赏学者,发表论文《论介休窑白瓷的历史与传承》。2014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艺术评论 

懂钧瓷的人都知道,一件上好的钧瓷作品,需要很多道严格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是工艺匠人精湛技艺的完美呈现。钧瓷艺术工艺大师薛绍許先生的作品,器型简约,古朴多样,窑变色彩绚丽,丰富自然,无不源于古法,同时又有自己的推陈出新。

一抔泥土,水火淬炼。出生于河南禹州钧瓷世家的薛绍許,从小玩泥,用自己的一双手掌控泥土的温度和品性,用捏塑手法,初从型体与线条入手拉坯成型,到烧制技艺,过手八十三,需八十多道工序来完成,才能最终成器。是从泥,到浴火涅槃窑变后,呈现色釉多变的惊艳。期间,走的是一条恪守传承的正脉之路。

中国传统瓷文化博大精深,没有多年来潜心研究、探索,反复的实践,很难有所成就。薛绍許先生之所以在钧瓷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源于他的刻苦和勤奋。多年来,许多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坚守在简陋的工作室拉坯,制成型后去窑里烧制。冬天,手冻裂了,夏天,汗流浃背,酷热难挡,而不改其志,始终饱含着对钧瓷的热爱之情。有时候干累了,就翻阅关于钧瓷的经典著作,从书中领略先贤的睿智和智慧,钧瓷艺术的高贵和纯粹。一个人若懂得了审美,便能做到心手如一,赋予手中器物于神采,典雅之意。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功夫瓶》,设计简约却不简单,线条明朗,素雅含蓄,1999年在上海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评比上荣获金奖。收藏他作品的人,开始络绎不绝,他创建了自己的钧窑文化交流中心。

乾隆皇帝曾写诗赞钧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这说明钧窑作为五大名窑之一,这以窑变美妙,趣韵无穷的艺术,不仅在民间受宠,更受宫廷的偏爱。

古有钧瓷见红价值连城,今有钧瓷宝石蓝。薛绍许把没落几十年,甚至几经断代的钧瓷烧技艺经过反复研究,他创作出宝石蓝,鸡血红,在窑变上,都是钧窑名贵的变化。而且器型,有登高瓶,淑女瓶,四季有余瓶,葫芦瓶,集名家精华,传其神而不袭其貌。这些器物,身怀深趣,被人陈于室内,或案几之上,当其欣于所遇。

薛绍许制瓷的独到之处,不仅在器型上古雅大方,构思精奇。他烧出来的瓷质地温润如玉,釉色浑厚,且变化丰富,从型、线、窑变、纹理、意境上,都赋予作品一种文化内涵,这说明他塑造出的作品,具有一种蕴藉之美。蕴藉是一种审美类型,也是一种内在精神和品格。

采访薛绍许先生时,他说,钧瓷作为工艺范畴,加上美学范畴,技术和艺术难以分割,缺一不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下,釉色所产生变化,是不可能预测的,也许是高温窑变后自然喷涌的败笔;也许是情感迸发后的完美呈现,出现珍品的概率,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才有“黄金有价,钧瓷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这就是陶瓷艺术令人着迷的魅力所在。也是薛绍许爱上钧瓷的原因。

薛绍许先生,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手工艺美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国艺宋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在自己的制作的每一件作品上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他的作品具有浑然天成的窑变和天人合一的色彩,在外形和格调上,传承了唐钧的凝重、清钧的素雅、元钧粗狂,明钧的飘逸,清钧的细腻。所以,能在全国各大艺博会与陶瓷博览会上屡屡摘金夺银,成为鉴赏家、收藏家们争相收藏和馈赠贵宾的高档艺术品。

钧瓷历经千年的涅槃窑变,几经沉浮,以艳美绝伦,窑变奇特,红紫相映,被世人喜爱。当然,这也是薛绍许在钧瓷艺术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也不断在追求窑变之美的意义之所在。



[上一篇] 晋州书法传奇——黄彬波

[上一篇] 闫玉伟和他的粗瓷艺术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