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遍山花椒连天红
遍山花椒连天红
作者:师美素

     革命老区涉县有个王金庄村,房子错落有致建在两山夹一沟的地方,山很近,沟很窄,沟底是主路,两旁分支出许多或陡或缓或长或短或直或曲的小路,连接着一个个建在石堰上的石头院落。几百年来,没有土地的王金庄人,一辈接着一辈在山上石头窝开垦出了远近闻名的梯田,选择花椒树作为主产业。王金庄人家家户户养毛驴,山里的花椒全靠毛驴往外驮运呢。

     今年花椒熟的时候,我来到了曾经扶贫的王金庄村,站在村口熟悉的那处高地,放眼望去,层层梯田椒红尽染,摘椒的人仿佛在彩云中隐现,多美丽的一幅丰收画面!

“回来了”刘大哥开着满载花椒的山马车停在我跟前,扭身拍拍车上鼓鼓的花椒袋“你看,今年花椒又丰收了,想不小康都不行了”又拍拍车把“山沟有了水泥大道,咱开着车运花椒,比以前驴驮不知强了多少倍,花椒再多也不发愁了。”看着刘大哥满脸得意的神情,我的心里顿时升腾起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我还紧着拉花椒呢,不多说了,中午去家吃饭啊!”山马车一溜烟没了影,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三年前那扶贫攻坚的岁月。

那个定调的村民代表现场会就是在这个高地开的,多么宏大的一个作战沙盘啊,大家像将军一样,指点着周围坡岭上的梯田畅所欲言,找出了禁锢王金庄人致富的问题,花椒产量上不去是缺乏科学管理;花椒成本高销售跟不上是山沟的羊肠小道太难走了。找出了问题,就找来了办法。于是制定了“扩大规模兴产业,科学管理增效益,拓宽硬化羊肠道,降低成本促销售”的工作思路。扶贫攻坚战拉开了序幕,白天女劳力上山把闲置的梯田补栽上花椒树;男劳力进沟劈山修路;晚上在村民中心举办花椒树修剪管理培训班,老师是从县里请来的专家,连续办了三期,期期学员爆满,许多村民成了花椒树修剪技术能手,当年花椒产量提高百分之三十。成立了花椒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节省了村民大量的劳动时间。

开山修路的资金虽然从上面争取了一些,但缺口很大。发动村民义务劳动解决,谁的心里都没底,没想到几次会议几番广播发动,出乎意料得到村民的拍手支持。其实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这种积极性早就埋藏在村民们心底了,太久的人扛驴驮局面憋足了村民们要改变现状的愿望,就像压住的弹簧一旦放开,必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大局势顺利中难免存在困难,修路要占地,占地要调地,占谁地谁都有个说道,给谁调地谁都想要近点好点的地。有一段路要占王大爷的地,王大爷提出给他调的地要跟他离村较近的一块地挨住,种的时候方便,可那附近没有闲地,为这事工作组和村干部多次上门给王大爷做思想工作,后来不仅顺利调了地,王大爷还成了修路积极分子,他是村里有名的砌堰能手,修山路许多地方需要砌堰,王大爷的绝活派上了用埸,哪里有大堰哪里就活跃着王大爷挥汗劳动的身影。

遍山花椒连天红的景色就是王金庄人红红火火小康生活的底色,大山深处的水泥路就是王金庄人走向小康生活的金光大道,就连这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堰、石头房、石板街、石拱桥、石碾、石磨、石臼、石盆、石砌的小水库、家家大门口拴着的闲下来的毛驴都成了颇具魅力的致富资源,吸引着远近人们来这里旅游观光,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丰盛着小康生活的大餐,推动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作者简介:师美素,男,河北涉县新桥村人,国家首批创新工程师,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一级著作《新时期工会精细化管理与工会制度改革指导手册》编委会委员,《中国乡村杂志》中国乡村作家人才库会员。荣获多项国家专利,曾在《光明日报》《河北工人报》《中原经济报》《共产党员》《中国乡村》《老人世界》《渤海风》《关东美文》《邯郸文学》等报刊杂志及多个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散文和诗歌;多篇散文在省作家协会,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奖;多篇学术论文被省、国家级论文集和大型丛书收录。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岁月悠悠——王磊回忆录和作品集》节选(一)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