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国学 > 秦汉古县 隋唐遗风
秦汉古县 隋唐遗风
——藁城“汉唐公园”的历史根脉资源之我见
作者:百草丰

藁城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进程史上的宝地,台西商代遗址的考古发现向世界揭示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七项世界之最”;藁城人文历史资源丰厚,自古就有“河上之城”之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源远流长。藁城史志称赞藁城“水绕滹沱,带清流而朝沧海:连城拂汉,美哉天堑之雄;长堤如虹,屹矣金汤之固”;人民“忠厚俭勤,家留唐魏之遗俗;悲歌慷慨,人袭燕赵之高风。”藁城自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设“肥累”、“稾城”,二县迄今已有二千一百已十五年。也就是说自汉武帝时起,中华民族历史版图上,在郡县制的行政大家庭中,“藁城”成为其中一名不可或缺的成员。至隋朝时,藁城又被破例升置“廉州”,郡治在今藁城区旧县城,首开“廉州”称谓之始。自此,无论朝代更迭,藁城县城做为行政首脑机构所在地,再无被更改过。

历史是根脉,文化是灵魂。藁城做为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古县治,其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堪称世所稀有。一些有识之士在为藁城二千多年堙没无闻的人文历史惋惜之余,并为挖掘保护工作大声疾呼、奔走,更可喜的是已有跃跃欲试者已开始投资开发。但看周边县市对历史文化开发者“其兴也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究其因都是千篇一律,圈块地,建个馆,内容空洞,最根本的还是缺乏自身独有的根脉资源。因此,有历史学者面对藁城丰厚繁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建立“藁城汉唐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立足藁城本土人文历史,以标志华夏民族历史上“统一、团结、兴盛、强大”的最有代表两个朝代“汉唐”命名,画龙点睛,代表由远古到近代的一了连续的历史脉络,以历史遗址、遗物,特别是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型化,穿珠成串的反映出藁城的历史全貌,彰显藁城特色。无疑这是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构想和命题。笔者曾收录到先秦时期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燕赵之地的拟地图,这是符合历史科学、感知藁城地名、地域历史变迁的最“直观”醒目的图象资料。这更激发了笔者对家乡藁城的本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爱好,能够多年来收集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对着“藁城的历史全貌”的这条主线,以历史朝代为纲,以简明扼要的标题揭示出重要节点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来丰富充实主题线索的内容,更详细内容参见笔者发表的有关文章。

一、  先秦时期

1、    仰韶文化时期——王家庄出土的陶器

2、    商代中晚期——台西等覆盖全区的商代遗址的

3、    周代春秋和战国时期

*肥累国遗址——昔阳亭、城子村

4、    秦灭六国时期

*赵国中部的军事重地——宜安与廉颇、李牧

*古军事要道与秦皇驰道“东垣线”

二、  两汉时期(晋及南北朝)

1、    西汉——武帝置肥累、稾城二县

2、    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光时期、龙兴之地——刘秀与藁城的故事

3、    麦饭石、王莽沟与马棚疙瘩遗址

4、    耿纯封耿乡候

5、    唯一的皇后——郭圣通与郭氏家族(“三宫”与“刘海文化”)

6、    在藁城第一个县令碑——蔡令碑

三、  隋唐五代时期

1、    廉州

2、    藁城之战

3、    第一个进士——倪若水

4、    寺院的兴起

5、    颜杲卿

四、  宋金时期

1、    河北西道

2、    贾逵

3、    欧阳修与蔡令碑

4、    三杨——杨伯渊三兄弟

5、    文化巨擘——王若虚

6、    隐君子——安熙与安氏家族

7、    遗爱碑、本土县令——董文炳与三阀“董、王、赵”

五、  明清时期

1、四辅大臣赵民望

2、礼部尚书崔亮

3、刑部尚书张子麟

4、大司农石阶

5、阁老石珤

6、兵部尚书许守谦

7、藁城新城

8、藁城八景

9、四明楼与县令

10、清朝武状元李白玉

11、城内牌坊

12、历朝历代名县令

13、文庙祭祀、校场操演、饮酒待客及打春文化风俗

小结:藁城自汉武帝立县,东汉县令蔡湛,隋朝立城置州,唐有倪若水,金有王若虚,明代人杰辈出,城内名人牌坊林立,成为一大文化景观。蔡令碑,滹南遗老词等实物建筑成为藁城置县两千多年重要见证和文化历史渊源主要标志和象征。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历史起共鸣

[上一篇] 藁城“宫文化”的命题与探究(一)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