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陈晓明的《细节对于小说的意义》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阿莉森将文学看作是无神论者的宗教,认为那里面有信仰,有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价值。”
我联想到,我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有的作家把自己喜欢的文学叫做宗教,比如著名作家曹文轩有一本书叫《阅读是一种宗教》。同样,我也是把文学阅读叫做一种宗教,天天离不开文学阅读,从而诠释了我内心的喜爱,内心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既然如此,应运而生的是一种文学信仰。文学是我内心的一种信仰,我不仅阅读,而且写作,写出我的坚定不移的文学信仰。既然是信仰,所以,为文学奉献就成为一种必然,也是题中之义。如果自己面对自己的文学信仰,而不奉献,那不是真正的信仰。所以说,信仰内蕴着无私奉献与献身精神。
2
在周大新的《小说与欲望》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我们很长时间把欲望变成一个贬义词,说到欲望就认为是指物欲、性欲,其实这是一个狭义的理解。欲望就是我们人根据本能产生的那些心理要求,应该说欲望是一个中性词,不带褒义也不带贬义。按照我们语文教学中给它下的定义,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它是一种正常的东西。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广,期望、愿望、向往、希望、热望、渴望这些词语都应该是在这个概念上的延伸。”
阅读启示:文学创作所涉及的关键词,一定要弄懂其本意,以及概念的外延。只有如此,在叙述上才会流畅。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3
在孟繁华的《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当国家民族处在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时刻,作家自觉地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百年中国文学值得引以为荣的伟大传统。”
这一伟大传统,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不离不弃,因而在散文创作中,我都自觉抒写家国情怀,民族情怀,让这种国家民族情怀与日同辉。
4
在贾平凹的《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你的题材一定要是你个人的,又超乎你个人的,要是大家的,是这个社会的,一定要找那个节点,选材一定要注意这个东西。”
写作的前提是选材,宛若一个厨师选择食材一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而,在选材时,一定要考虑相关的几个因素:个人的,大家的,社会的。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中国的文化就是关系文化,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关系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活得更自在。”
一语中的,表达了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实质是“关系”。因而,在书写文化篇章时,一定要用关系的观点看文化要素的关系,而不能用独立的观点看写作对象的文化意义,而是要用联系观看写作对象。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文学感觉越强的人,越会说闲话。你要表达的人和事表达得准确了、明白了,然后多说些有趣的闲话,肯定是好语言。之所以有人批评谁是学生腔,学生腔就是成语连篇,用一些华丽辞藻、毫无弹性的东西。现在文学创作不需要那些,文学创作完全要还原原创、原来的东西,所以会还原成语的人都是好作家。如果你想在这一段写一个成语出来,你最好不要那个成语,把成语的原生态写出来。比如说,你需要写牛肉罐头,你要还原成牛肉,还原怎么杀牛,牛怎么生长的,写那么个东西。这是作文与创作的区别,也是文学语言和学生语言的一种区分。”
阅读以上文字,受益匪浅:一是对“文学感觉”强弱的感悟,可以从“闲话”叙述中获得。当然,“闲话”要与“准确、明白”结合,辉映成趣。如果是这样,文学感觉就强;如果不是这样,文学感觉就弱,走向学生腔,走向学生的作文。学生腔、作文的特征是成语连篇,华丽辞藻、毫无弹性的东西堆积如山。那么,文学创作的特征又是什么?原创,要表达原来的东西,还原成语,把成语的原生态写出来。
5
在高洪波的《对当代诗歌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文学改变人生、改变命运。”“现在文学更加安静,更加回归到文学的本体。”
我从十六年的文学写作中体会到以上所言,是正确的。文学改变了我的人生,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文学安静,源于回归本体,同样,文学让我安静,让我回归人类本性,回归真善美。
作家高洪波说:“寺庙是装思想和信仰的地方,这边一个言字和这边寺字,这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把两个古字组合起来,就是现在这个诗。”
这一文字,让我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我想到我故乡的清真寺,它是装思想和信仰的地方,自古皆然。清真寺是别样美丽的建筑与思想信仰构建的诗歌,美!令人敬仰。此时此刻我内心涌现一个诗题《清真寺是一首美丽的诗》,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我慢慢地创作这一首诗歌。
作家高洪波说:“咱们自己本土的老师艾青是这么评价,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我觉得诗是人类语言艺术王冠上最亮的一颗宝石。”
阅读启示:故乡的清真寺,是一首美丽的诗,它已经向未来寄发了信息,它给敬仰它的人们理想的勇气,它是人类语言艺术王冠上最亮的一颗宝石。
作家高洪波说:“我觉得诗人应该是骨子里头和自然、天空、宇宙、神灵对接最好的一种人类,他能破译很多宇宙密码,能感悟到祖先遥远的召唤,用自己心灵深处酿造出的蜜汁,浇灌自己的民族,把自己的心血浇灌在诗篇上。”
我被以上文字震撼,第一次领略真正诗人是什么样的人,是骨子里头的东西和自然、天空、宇宙、神灵对接的人,是能够破译很多宇宙密码的人,是能够感悟到祖先遥远召唤的人,是用自己心灵深处酿造出的蜜汁,浇灌自己的民族,把自己的心血浇灌在诗篇上才人。
作家高洪波说:诗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想说的,就是诗歌还是要给人以正能量,至少是在人沮丧、颓唐的时候,诗歌给你一些支撑内心坚强的东西。
说得好,这是好诗歌的标准:给人以正能量,催人奋进;给予人精神力量,在人沮丧、颓唐的时候,诗歌给予一些支撑内心坚强的东西。也正如作家高洪波说:“在人类灾难面前,这个时候,诗歌还能支撑他们渡过这种难关,这就是诗歌的作用。在大的历史灾难面前,那个时候是一个诗歌的勃发期。中国古人确实有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有了痛苦,有了沧桑之后,你的诗肯定就写得好,没有任何历练,没有任何沧桑感,你没有不幸,光写快乐,快乐当然也需要,但是你也打动不了人。”
6
在梁鸿鹰的《文学:承载与如何承载》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文学的作用之一是为人类打开一个个认识世界的窗口,提供一些事实,让人们了解、懂得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一切,或者有机会接触,却了解不深的一切,让人们通过作品去认识别人怎么看世界,从而让自己更加有见识,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因此,文学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借以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武器。”
人们认识世界的武器,有多种多样,文学是其中之一;从认识世界的途径来说,文学是一条认识世界的有趣途径之一。而文学认识世界有两个角度:一是文学创作,二是阅读。而创作是自己直接打开认识世界的一道窗口,阅读是通过别人的作品,去认识别人怎么看世界的。
“文学作品承载着对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命运的诠释。比如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作品当然不是讲葬礼的,是讲一个民族的历史、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说到底是通过讲民族的命运,反映社会,反映时代,给世上的人们带去独特的、新鲜的信息,提供一个民族富于心灵撞击力的历史画卷。作品对回族的文化传统,有很好的展示,比方通过婚俗,淋漓尽致呈现民族性格。”
从而得知,文学是一种承载,一种独特的载体,承载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命运,同时,也是一种感性诠释。诠释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命运,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宗教,比如法律,比如道德,比如科学,等等,而文学是其中之一。
“对于人们的世界如何变得更加美好,文学向来不推辞自己的职责。伟大的文学,就在于以自己的方式,发出善意的声响,希望能够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具有美好意蕴的世界。”“文学历来承担传达正面价值、正能量的作用,弘扬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使命。”
一个真正的作家与真正的诗人,追求的是人类的真善美,表达的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构建一个美好意蕴的世界,发挥承担传达正面价值、正能量的作用,弘扬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使命。
“由对比入手写,从反面写、反着写,也是文学承载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说,作家诗人不仅从正面创作,而且从反面创作,传达文以载道的文学创作理念。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