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读书笔记(1)——读《关系的魅力》
读书笔记(1)——读《关系的魅力》
作者:马永欢

      阅读邱华栋主编的《关系的魅力》(鲁院讲义集2),大16开,共599页,我一页一页地细读完,感觉颇丰,如果不记读书笔记,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叙述摘录下来,不来一次认知升华,感觉可惜。于是,抽出珍贵的时间写一写读书笔记。
1
      在铁凝的《关系的魅力》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今天,我承认天赋、机遇和勤奋是成为作家的三个重要因素。但我觉得当你成为一个作家之后,勤奋就非常要紧,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从根本上讲没有近路可走。”
      我认同这一说法,因为文学我已经经历了十六年。文学创作,没有天赋不行,但何时呈现天赋端倪,因人而异。有的人早,有的人迟。其次,是文学创作的机遇,机遇对于一个作家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因而,有了文学机遇就要积极主动,一往无前。比如报刊投稿,我开始走上文学之路的2005年,2005年后的几年,报刊较多,报刊的文学副刊较多,我积极投稿,发表的文学作品较多。如今,正是报刊走向衰落时期,网络文学兴起之时。因此可知,作家的成长机遇是重要的。再次,是作家的勤奋。我认为作家的勤奋就像农民种田,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而且要使自己从外行变为内行,成为行家,而不是业余作家,业余爱好者,就要勤奋,天天写,天天阅读文学,阅读纸质的网络的文学。
2
      在吴义勤的《如何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五四一代作家,文学观念我们讲都是一个社会学的观点,就是文学是干什么?文学都是功利主义的,工具论的观点,从鲁迅开始就是这样,鲁迅他们为什么要写作,说穿了就是为了启蒙,就是为了唤醒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就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震惊于国民性的愚昧,国民的劣根性。因此李泽厚就说我们整个现代文学就是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救亡是因为整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战争,文学干什么?文学也是一种武器,战斗的武器,唤醒民众投入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中去。”
      文学观念,就是文学是干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时代背景,文学就有不同的使命。而且这使命具有层次性,国家使命,民族使命,等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文学具有唤醒民众投入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作家鲁迅从文便是一个代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文学的使命却是表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文学,除了从国家层面观念外,还有民族层面观念,家庭层面观念,个人层面观念。也就是说,文学是一种武器,是一种工具,是为国家服务,是为民族服务,是为个人心灵服务。比如,中小学语文课文,就是为国家服务的,国家提倡的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时代精神。中小学学生,今天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所以,要好好学习中小学语文课文,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精神的教育,深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以说,看文学观念,看文学工具论,看文学武器,就是要从什么层面看,从什么角度看。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
3
      在白庚胜的《文化的力量》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宗教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宗教的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先后不同,但是都融入我们的世俗生活当中,如果像基督教圣诞节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没有胸怀去包容它,我们还包容什么呢?而且如果丢掉了我们节日当中的一切宗教的因素、宗教文化,我们几乎就没有什么节日文化,我们只会是剩下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小寒等等,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内涵、信仰内涵、审美内涵的纯粹的对物候、对太阳地球运转之间关系的一种确立节日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说我们马上过腊八,腊八是什么节?腊八也是宗教的节日,我们老说过端午节,端午也是来自佛教节日,我们来自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里边的节日更多了,各种各样的节日,所以对于信教的教民来说宗教的节日更重要。我们很多节日真正淡化它的信仰的功能,我们已经强化了它的审美的、世俗的、生活化的功能,成为我们今天生活的一个部分。”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一个概念,而宗教文化却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已经融入我们的世俗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应该以宽大的胸怀去包容它。如果丢掉、否定、删除节日当中的一切宗教的因素、宗教文化,我们几乎就没有什么节日文化。很多节日,人们已经淡化它的宗教、信仰的功能,而强化了它的审美的、世俗的、生活化的功能,从而成为今天生活的一个部分。
      “文化融入了一个民族的智慧、理念、气韵、气度、神韵,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是民族认同。文化是最基本的、最深刻的,所以文化的确是无处不在的。文化有不同的阶段,文化有不同的主体,文化有不同的程度,文化进入到文明,又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我是一个永平曲硐村的回民,业余研究回族文化已经多年,所以,对以上叙述却是感触深深。从民族文化来说,文化融入了一个民族的智慧、理念、气韵、气度、神韵。反之,可以得知,一个民族的智慧、理念、气韵、气度、神韵融入民族文化之中。从民族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认知。文化有不同的阶段,文化有不同的主体,文化有不同的程度。也就是说,在文化历史长河中,文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源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曲硐回族文化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证。所以,要树立一个文化阶段意识,以此诠释文化阶段现象,诠释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关系。文化有不同的主体,比如宗教文化,就有宗教文化的主体,比如宗教人员。比如中小学教育文化,主体为中小学教师。文化有不同的程度,就像阶梯,从低到高。文化的发展,就是由低阶段向高阶段发展的,由程度低向程度高发展的。文化进入到文明,又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即核心文化,传统文化,也就是文化地标,比如回族村落的清真寺建筑,就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地标。
      “怎样才能获得文化自信?需要三种手段能获得文化的自信。一个是文化需要,文化的语言激励,你天天说它不好,天天讽刺它,天天糟蹋它,再伟大的文化也不能很好地成为我们的精神力量,它会被否定。另外一个它需要情感的唤起。要建立起对这种文化的情感,打通我们和它的联系,转换它的各种功能,成为我们今天的一部分,才有可能转化成我们今天的文化自信。对文化要有一种信仰,要提高到一种信仰的层次。”
      简言之,怎样才能获得文化自信?一是文化需要,二是文化情感的唤起,三是文化信仰的确立。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三个文化元素,即构建了这三个文化元素,并且形成一个文化整体,那么,这个人就具有文化自信。同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的确立,也如此。一旦文化自信确立,文化的内在力量,将呈现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关于文化,这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在座的人在文学上有语言驾驭的能力、情节设计的能力、人物塑造的水平,基本上都没有问题,在省市和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的人,我们现在重要的是要补文化课。”
      从文化角度来说,一个作家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文化元素与文学元素。文学元素,比如语言的驾驭、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塑造,等等,就像物质文化非遗,具有技术技能的能力,也就是说,作家,特别是文学专业毕业的作家,读过大学中文的作家,文学创作的技能是高的,但缺失创作对象内蕴的文化,所以要补文化课,补文化元素。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读书笔记(2)——读《关系的魅力》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