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国学 > 元氏汉碑之首——三公山神碑
元氏汉碑之首——三公山神碑
作者:王仁君





三公山神碑碑阳


三公山神碑碑阴


元氏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战国时因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地,得名元氏。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置县。同年,刘邦下令在元氏(现殷村镇故城)设立恒山郡。公元前179年,为避文帝刘恒名讳改称常山郡。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常山改郡为国。两汉时期常山时而为国、时而为郡,到西晋初年郡治迁离,元氏作为常山郡(国)郡治(国都)长达480余年(含恒山郡)。常山郡(国)管辖区域最少时14县,最多时达20余县,与现今石家庄市大体相当,是汉代北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元氏则是郡(国)首善之地。

坐落于元氏与鹿泉之间的封龙山,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是儒释道三教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山。位于元氏境内的南麓和东麓,有历代先贤留下的两大文化瑰宝一是我国早期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唯一一座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世界级建树的古代书院—封龙书院;二是汉代常山郡(国)及元氏县官民为朝山求雨、祈福纳祥,祭祀封龙山、三公山、白石山、无极山等山而刻立的元氏汉碑。

元氏汉碑又称封龙山汉碑,见于史籍的共7通,从东汉章帝刘炟建初四年(公元79年)刊立首通《三公山神碑》始,依次为:《祀三公山碑》(汉安帝刘祜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封龙山颂》(汉桓帝刘志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三公之碑》《无极山碑》《八都神庙碑》(汉灵帝刘宏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白石神君碑》(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其中有拓片传世的5通:《三公山神碑》、《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三公之碑》、《白石神君碑》,仅存碑文的1通:《无极山碑。现存碑体两通,即《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这也是现今河北境内仅存的两通汉碑实体,弥足珍贵。作为群碑之首的《三公山神碑》前人很少著录,今人了解很少。

《三公山神碑》又称《三公御语山神碑》,因剥蚀过甚,文字不可次序,民国《元氏县志》误载为《无极山碑》。刻立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按照通行说法,《三公山神碑》刻立于东汉质帝刘缵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清代收藏家、金石学家张德容三公山神碑双钩本碑文及其深入考证,主张该碑刻立于东汉章帝刘炟建初四年(公元79年)。高约181厘米,宽约142厘米。碑阳、碑阴均有刻文。碑阳约十九行,行字多少不一,隶书。兼有篆意,碑阴亦同,字稍大。碑呈圭行,有额有穿,篆额于碑首之中。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碑阳额二行约十二字,其字较大可辨者七字:常山国元氏□公□君。碑阴额三行十五字可辨:常山国元氏三公山神勒石通道之记。章法上纵有行,横无列。字迹方扁不一,长短欹斜,一任自然。原位于封龙山下三公神庙内,后移于苏村。清代吴式芬访得于元氏县城西北四十五里苏村之东关帝庙前,清道光年间时任元氏知县刘宝楠移至县城文清书院。今已佚,有拓本流传。按残存碑文内容分析,应是常山国及元氏县官民到三公山神庙祈雨有应,上书朝廷主管祭祀的官员太常,为三公山神求法食。获得朝廷批准后,乃勒石刻铭,以颂功德。

碑阳额二行约十二字,其字较大可辨者七字:常山国元氏□公□君

碑阳碑文:建初四秊二月丁巳朔,八月甲子。大常臣□丞臣□顿首,上尙書大□暢書言甲辰男子劉仲,自言元氏三公神主薄,使仲自言 [仅辨得言字旁]當比中山北邊□□□8□□□□□□法食詣……造問索三公山。御语山當在中山。上黨界中縣祭塞,言无輙告縣……元氏西道有三公山,在西八十里,四面著状,目御语兩雄,邊有豎石如闕状,有……山西祠祀,或在元氏□□上周三丈餘,□西十丈餘,□□□祠……原爲祠像安民,昰起脩兩闕,門間有戢……餘功□□□中通百外□□法□□垂林列□進□東首大山四貟,名爲東道,西首二山爲西道,北首山名爲景,邊石□山北,入西去地百餘里,交通國道,御……宜在祠请,輙蒙報應,博問自畢殷、王安、段孫、王逹等,皆曰永平十八年三月甲申,三公詔書中部,問索三公、御语山,時分樂永,遣户曹史孫□曹史掾……北□三公山刑状,上通曉西山造治□□□聞通道往来用功,夫山……有□道□賢□里之間□物,故到建初四年二月辛卯,聞知三公山神久……二日甲申,□進齋三公山,遣廷掾史□備酒脯,詣山请雨,计得雨尺寸出地,上道□皆甘醴,□㕥山□□兹□□具圭璧命民共祠之。後於縣愁苦,未酎……㕥□□建初四年己卯八月□□□二日甲申□敢告,先奉祠䓦,日後復令胄……丙申日,大常功曹掾融詣山,轉請通部□□知山審神,直郷通道……臣等㕥爲,惟三公山道卽復,與吏士俱通利,故道疾,寮……者□求復故道……惠故□□其……報□□神輔㕥 積塞後,相馮龔㕥

碑阴额三行十五字可辨:常山国元氏三公山神勒石通道之记。

碑阴碑文:元氏道薹吏民□□祭祠……山下去縣廿五里□□遣吏……氏□郡縣轉相……遣行事□□□卽吏往□奉祠,山能興兹,請……自山川,道能潤百里者,秩祭祠壽……薦珪璧犠牲。四時祠祀,共計通□酤銭□萬六千,㕥王家經銭給,直增設寳,營給珪璧,臣愚㕥爲若㕥山之名,可許臣請,頓首上尙書二月十七日癸酉,尙書令臣□奏雒陽宫……大尉……臣……祠醮……縣蒙……丁巳朔十七日癸酉,尙書令類下……祠……凡山……曰山川之□……癸酉大常…………防……雒陽……書到言……佐進……元年四月書荚……建初四年八月勒石,掾琦禀國書

虽然民国《元氏县志》误载此碑为《无极山碑》,误导了不少人。但临习此碑者也大有人在,如清代邓石如、赵之琛、赵之谦、张祖翼以及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马衡等。尤其是近期武汉大学刘乐恒教授临《三公御语山神碑》十八屏并跋,其书法更具汉代韵味。相信在未来几年,此碑将会逐步被人熟知,并进入临习研学热潮之中。


双钩本



刘乐恒跋文




                          刘乐恒临《三公山神碑》

[下一篇] 元氏县姬村小河口茶棚碑记

[上一篇] 元氏县汉北岳碑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