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是北方民居独有的栖身之所。历史无可追溯,作用难以言表。“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大概就是“自给自足”时期一个老农最大的愿望吧。
搭火炕也是农民三大苦之一,基本原材料就是事先脱好的土坯。尤其是住了许多年的火炕需要翻新,拆下的土坯经过多年的熏烤,全是“煤烟子”。拆除时累且不说,浑身上下弄的黑不溜秋,连鼻子眼儿里全是黑灰,吐口吐沫都是黑的。这些用过的土坯比较坚硬,扔到外边空地用大镐钉成小块,浇上大量的水攒起来,呈一个圆锥形,外边再用“煤烟子”和泥抹上。闷上四五天,再刨开用锄头一点点研碎,做粪肥或是修补房顶所用。记得小时候学校抹黑板,就号召学生带煤烟子掺到水泥里。有的家里没有拆炕,就让家长从锅底下铲点带上。
新的火炕需要先垒上“炕帮”,里外用“菜泥”抹上。炕洞里要垫上沙土,一是为了增高,使火炕不至于太矮;二是增强火炕的稳固性,便于找平儿。旧的火炕拆除时需要铲去一部分垫土,再铺上一些新的。搭炕从炕头儿开始,先竖起两块土坯,下面用垫土找平儿。横着再摆上一块,靠墙的那边压住全部,另一块压一半。如是摆完一排,再从第二排继续。为了稳固、结实,在上边再竖着摆上一排土坯。整副炕搭完,上边还要抹上厚厚的“菜泥”,增强火炕的稳固性。
抹完炕,就要不断烧火使抹泥快速干燥,一般得需要两三天的过程。搭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儿,炕搭的好就“好烧”。不仅烟道通畅,而且满炕都热乎;如果搭不好,不仅“倒烟”,还只有炕头儿热,所以在搭炕时对“灶眼儿”的处理非常重要。如果再配上炉子,处理起来会更加费事。有时搭不好还要返工,拆除一部分或是全部。所以说有谁有好的技术常常被左邻右舍邀请,也会获得较好的人缘。
待炕面干透,就可以铺上炕席休息或是日常生活了。如果有冒烟的情况发生,可能是炕边或是有的地方有裂缝。再和上点泥,翻开炕席寻找裂缝,仔细用泥抹好。
自小到大,都是在火炕上度过了每一个春夏秋冬,对火炕的感情也就难以割舍。庄稼人的“猫冬”,多数时间都是在火炕上度过。记得小学写作文,看到别人作文中的“起床”,想想实际,我们就写成“我刚起炕”。尤其是严寒的冬季,躺在“爆皮烙肉”的火炕上那是何等的享受!每当遇上来串门的街坊邻居或是来客时,都会热情的邀请“快上炕,暖和会儿”。熟识的就会脱掉鞋子,把冻的发凉的双脚伸到炕头的被褥下暖和暖和。
随着社会发展,炕帮开始用砖垒,搭炕的材料也开始用水泥做的炕板了,不仅美观、而且经久耐用。据说就是热得快、凉的也快,远不如土坯的炕舒服。但现代人还有哪个愿意去受脱坯、搭炕那份苦呢?
来源:徐树仁原创
点击量:4020
发表时间:2022-01-09
审核人:卧龙令 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