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跨世纪的采风
跨世纪的采风
作者: 韩咏华

那次采风是上世纪的事儿。

1999年的春夏,我随张家口作家采风团,踏上了去往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的征程。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采,就采了跨世纪的二十多年。

如果说科学与宗教是两条伴生而来又相互纠缠的信仰长鞭,无非是要解决人类哲学的终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而要解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考古,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无疑是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探索途径。

泥河湾,便是二十世纪我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这个发现对人类非洲起源的“一元说”提出了挑战。并向世人昭示: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泥河湾”为何物。1999年第一次踏上泥河湾土地之前,我也一无所知。只是凭着文化人的敏感与担义载道的文化自觉,意识到了泥河湾文化宣传力度的薄弱。我自己本身是张家口人,泥河湾就在我的眼前,我都什么也不知道,何况他人?

客观上,张家口因为战略位置属于“军事管制区”,1995年才正式开放。所以比较封闭,很多文化不能走出去,更限制了普泛认知。我虽人微,却可以用手中的笔,在考古做出定论的前提下,对泥河湾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先后写了随笔、散文、诗歌等二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散文合辑《魂系泥河湾》、长篇史诗《泥河湾三部曲》。其中散文“神奇的泥河湾”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泥河湾,二百万年的祖先召唤”发表在《时代中国》等。

可喜的是,2000年修建的中华世纪坛记录人类发展史的270米的青铜甬道上,第一级台阶上就记录着河北阳原小长梁泥河湾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人类的地方。同年泥河湾旧石器的发现与发掘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2001年6月25日,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河北省泥河湾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地质保护区。

在一个又一个喜讯的鼓舞下,我的泥河湾文化步履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坚定。

2005年,在奥运文化宣传周期间,张家口阳原县政府召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十七家国家大型主流媒体在北京召开“泥河湾文化平台搭建会”。 会议期间,我向所到嘉宾详实、细致地介绍了泥河湾文化。也因此,我被世界华人华侨联合会命名为“泥河湾文化代言人”与“泥河湾文化形象大使”。

责任与使命,再一次成为了出征的战鼓。宣传泥河湾文化成了我毕生的公益事业。

出于凝聚更多的同样热爱家乡文化的仁人志士的考虑,我成立了以宣传泥河湾文化为主旨的文化传媒公司。为了扩大泥河湾文化的影响力,我把个人斥资邀请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与文化名流,举办“中国泥河湾文化节”七届,花去费用近二百万元,参加的代表与群众人次达数十万。泥河湾文化团队也逐渐壮大到一百多人,号称“一百单八将”。在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包括QQ群、博客群、微博、博客等应有尽有的宣传平台上,发出宣传泥河湾的声音。一时间,在全国知道泥河湾文化的人当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通过我们的宣传知道的。我感到很欣慰。

我们不仅把文化宣传公益化,也在泥河湾大地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动。其中帮扶贫困学生的公益活动最有代表性。

首先,我们联谊泥河湾遗址腹地“阳原县大田洼乡中心学校”。对学校学习特别优秀、家庭特别贫困的“双特生”进行帮扶。为了做到责任化与精准化,我们采取一对一资助的方式。后来,不是双特生的普通孩子,只要家庭贫困,我们也一律资助,最多的时候,我们团队一次就资助了五十多个学生。

当得知学校里没有音响,我就召集社会上爱心人士捐赠音响;学校里没有舞蹈老师,我就让我公司的艺术总监驻校,手把手培训舞蹈老师,还组织孩子们排练了舞蹈《山里娃》。记忆最深刻的是,学校里的孩子们没有过过六一儿童节。学校条件太差了,每年五月底就放假了,孩子们帮着父母干农活,在家过了六一再来上学。知道这种情况后,我与学校商量,每年都来跟孩子们一起过六一。

记得第一次与孩子们过六一,我就给全校的每一个孩子都统统买了节日的服装。又花了六万多元钱买了过节用的服装与道具。跟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我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表演了舞蹈《马帮谣》。孩子们排练的《山里娃》也上场表演,赢得了围观家长与乡亲们的惊叹与称赞。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山里娃》舞蹈的服装,到哪里也买不到。怎么办?惆怅的我,厚着脸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家求助做过裁缝的我的老母亲。母亲七八十岁了,身体一般,眼神又不好,可是演出的时间临近了,我实在没有办法。母亲得知后,二话没说,昼夜连轴转,三天没睡觉,在演出的当天上午,把十几套演出服送到了我们与孩子们过六一的舞台现场。

当孩子穿着还带着熨斗温度的演出服,欢快地舞蹈之时,妈妈却累得病倒了。大家知情后,都埋怨我的不应该。阳原县大田洼乡中心学校的徐校长感动得热泪盈眶,从家里拿了一小袋黍子面,硬塞在我手里,让我带给母亲。阳原电视台的摄像师李老师,一个中年汉子,也激动得流了泪。他说:“韩总,我工作几十年了,所有的演出活动其实都是做给领导看的。想让领导重视或者拨资金什么的。只有你,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孩子们,心眼太好了…….”

随后,我在北京工作的女儿也把央视与新华社的一些媒体朋友介绍到泥河湾来,捐钱捐物,实地扶贫。河北省文联,也在我的介绍与影响下,将阳原县大田洼乡作为省文联的扶贫基地。渐渐地,我们与泥河湾这一方土地上的孩子们、乡亲们成了亲人。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想让孩子们的童年有记忆、孩子们的生命里有光芒。事实上,泥河湾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孩子们、乡亲们,他们给了我们最朴实、最温暖、最永恒的光芒。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

总书记提到的“东方人类的故乡”“ 百万年的人类史”说的就是“泥河湾”。

2022年2月3日上午十点五十分,泥河湾的高光时刻来到了!

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古猿人头像雕塑广场,火种护卫从火种灯内取火并,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引燃东方人类的故乡的圣火火炬,郑重交给第一棒火炬手王涵。来自希腊古奥林匹亚竞技场的奥运之火,跨越时空接力传递。现代奥林匹克之火与人类文明起源之火实现了跨时空的对话。

从上世纪末的1999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3年的历程。文章天下事,甘苦寸心知。为民族文化鼓与呼,为人民与时代歌与颂,是我始终笃定与坚定做泥河湾文化宣传者与传承者的信念与力量。

“采写天下文章,描绘大好河山。”

 “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是龙的传人。经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然在这里,面向未来!中国永远在这里!(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每个中国人都在为不间断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每个采风人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底气所在。

那就让我们遵照习主席“好好采风”的指示,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到人民群众的身边去,开阔视野、丰富思想、锤炼功力,承接地气,与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创作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把我们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的精彩故事,告诉时代,面向未来。

                                          2022.5.12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难忘我当服务员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