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木与火的升华 郝二有木板烙画艺术初解
木与火的升华 郝二有木板烙画艺术初解
作者:范洪亮

 

曾经在一次大型画展上见到几幅烙画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画家郝二有的名字与烙画一起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机缘巧合,近日有幸拜访了烙画艺术家——郝二有先生,就他的木板烙画创作进行了探讨,并对烙画艺术做了深入的了解。


木板烙画,古称“火针刺绣”,顾名思义,既是用烧红的铁钎在木头上烙烫出装饰痕迹,因其痕迹细微精妙,犹如刺绣,故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又称为“烫画”,现在又有人称为“火笔画”。


烙画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其始于秦,而盛于汉。据说汉光武帝刘秀曾把烙画列为贡品,以使烙画蓬勃发展。但历史演进,朝代更迭,连年战乱致使流传两千余年的烙画技艺一度失传。延至清末,一个叫赵星的南阳人经过潜心研究,琢磨出一套烙画技术,从而使烙画再次达到一个繁荣的阶段。后来再经过赵星几个传人的各自发展,又逐渐形成了南北几个烙画派系,而使烙画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社会发展至二十世纪,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文化的介入,致使世人的审美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烙画再一次面临着存亡的危机。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在烙画技艺再次进入发展的瓶颈,石家庄的郝友友、郝二有兄弟二人却凭着对烙画艺术的喜爱,执着的拥抱着烙画,挖掘着烙画。


他们取南北各烙画流派之长,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精神,并以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特色,与传统烙画及其他派系拉开了明显的距离。将烙画从民间装饰层次提升至艺术层面,且成为主观思想情感的宣泄载体。天道酬勤,他们的努力终于给烙画艺术带来新的生机,使烙画具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及更深刻隽永的感染力。兄弟二人的成就,不仅轰动了艺术界,还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他们执着的探索精神及辉煌成果,终于在艺术领域博得一席之地,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烙画”新纪元,成为“中国现代烙画”创始人。


与郝二有先生交谈,知道他自幼研习油画,已颇有造诣,后来受烙画魅力的感染,转而进入烙画的继承与创新,他将对油画的理解与感悟融入烙画,进而使烙画艺术别开生面。二有的烙画作品有人物风情、山水风景、动物禽鸟,题材涉猎广泛,作品风格多样。近油画者厚重又沉着,趋国画者含蓄且洒脱,类版画者凝重而雅致,无论何种题材何种类型,画面均给人以温润如玉、宁静如夜的唯美享受。对于烙画,郝二有先生真正做到了“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二有的烙画主要采用木板作为绘画介质,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或光滑细腻,或粗糙斑驳,因其特殊的质感肌理,本身便具有了淳厚、自然的直观属性。烙铁加热后,用不同的手法,或浅酌、或叠加、或深烙,抑或将木板烫出凹槽,以制造出明度不同的黑、褐色笔触效果,甚至改变木板表面的机理,以此塑造出人物或风景图像,其厚重、饱满,胜于油画。


还有一类作品则逸笔草草,完全是巧妙的操控烙铁的温度,及率性的把握烙铁头与木板的接触面,或皴擦、或点厾,即可烙烫出无异于国画的写意作品。粗放处大象无形写意传神,微妙处精雕细琢丝毫毕现。


木板烙画最具表现力的,还是近于版画的作品,创作时需先对每块木板仔细思考,分辨其木纹走向,随形就势,因势利导,巧妙的利用木板的自然属性稍加调整,而成为一幅巧构。还偶尔略施淡彩,好似木板套印的版画一般,清新、自然,真正达到了绘画介质与主观思想融合为一的境界。


当我深深的沉浸在二有的烙画当中,思考着木板烙画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表现力,二有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二有寡言,内敛,实实在在,如他的木板烙画一样,温润而醇静。经他深入的讲解,我对他的木板烙画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层。二有还向我展示了他的“独门武器”——电烙铁,只是一把维修电器的普通工具,平淡无奇。我愕然,一直以为这么丰富的画面效果应该由许多各式各样的工具才能完成,结果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二有说,这确实是尝试了多种样式的烙铁之后的一种选择,但各种烙烫效果,还是要由手腕的变化才能完成。其实技巧也不是主要的,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哲学思想,通过烙铁与木板的碰撞摩擦而产生的痕迹来传达给读者,这样才是一幅传神的完整作品。


我想,二有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一把生锈的钝剑,却能使出绝世的武功。绘画与武术一样,达到一定境界,其实也是殊途同归,完全是画家自身的文化内涵来驾驭画面,而并不在于工具如何。


二有对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自满,没有固步自封,他还谈了许多再度挖掘的想法,还是像一位武林高手,慢慢的放弃着表面的技巧,而是往内心深度挖掘,沉静的修炼着自己。


祝福这位虔诚的艺术家,期待郝二有先生更高层次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品读到二有烙画艺术所传达出的大美!


                                                                                                              乙未大暑于无语堂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行深百丈水 韵化大文章 —— 孙增坦书法艺术赏析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