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长安大戏院——老北京回忆
长安大戏院——老北京回忆
作者: 马占顺

      老长安大戏院给我的记忆不是太多,不像首都电影院经常去看电影。我当时跟着哥哥到这个大戏院看了唯一的一场话剧,就是最大的收货。。

      据记载这个长安大戏院也是在1937年时建成的,可无论从外表还是剧场的里面中装饰来看,比同样屹立在西长安街上那气魄的首都电影院差多了。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觉得一个像岌岌可危的老头、而另一个就如青春似火的青年!

      用点赞美的语言来表达吧:因为当时的装修条件或者审美观念的淡缺,或者就是适合北京建筑的风格,这二层楼的主题楼群的外墙始终是深颜色的,离近了看那砖缝钩的整整齐齐,倒是一种风格。

      大戏院的创建人是杨守一,喜好京剧,是京城著名的票友。

      这里原是京都著名的日升大杠房的一个大仓库。后因为企业萧条而停业,转让给杨守一。杨守一有了这块地以后,就开始琢磨着这块地的用处。用今天的话来说,因为杨守一是个戏迷,很喜爱京剧。他又想在西单东南侧这繁华的路口上干点什么。因为当时吃喝的饭馆、饭庄已经有几十家了。特别是二三十年代那会儿,江南的买卖人“北漂”到西单,在西单这儿开了许多的江苏菜饭馆,当时还有西单“十二春”之说。

      杨守一想一些达官贵人、一些少爷太太们,到西单来玩。有吃、有喝的,他们吃完了、喝好了,就这么走了吗?能不能建一个供这些人们消遣的戏院啊?这样即弘扬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又可以让京剧大师等艺术家们,有个“用武之地”,要不像马连良、奚啸伯、金少山等等这样的艺术家,还要到路口北侧的老西单商场,那边找地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不如就建设个正规的大戏院。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他找来设计师、建筑师们,把这片地设计成一个大戏院。

      据查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戏院于1937年的2月初举行了开业典礼。大戏院可以容纳观众一千多名。

      首场祝贺的有著名演员奚啸伯主演的《失街亭》,胡菊琴主演的《玉堂春》。压轴戏是金少山主演的《白良关》。大门口常常又快小黑板上面写着每天妖艳的戏。

      后来在西单路口和长安街改造的时候,长安大戏院被拆除了。1996年9月长安大戏院在建国门内的路北侧又重新开业。

      但西单路口的老家就永远没有长安大戏院的排位了。说起还真来有点舍不得,因为必定这个戏院为西单的发展、为西单的辉煌做出过自己的贡献!老西单的人们不会忘记这座矗立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伙伴”。

      上个世纪的长安街大戏院,给我的感觉是破破的。也可能由于年久风雨的冲刷,也可能眼光总是盯着靓丽的新建筑。

      北京城真是发展太快了,今天这起一座大楼,明天那又冒出一个别致的建筑。相比较让这个屹立于西长安街沿畔,西单路口东南角的长安大戏院,刚过半百,还没有到七老八十的耄耋之年,就显得有些风烛残年了。

      网上说:1950年夏季,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在这里欣赏了李少春、叶胜章主演的《三岔口》,梅兰芳、刘连荣主演的《霸王别姬》。

      长安大戏院获此殊誉,名声大增啊!

      这里既是戏剧演员等一大批艺术家们的摇篮,也是京城老戏迷们的乐园。大戏院、演员的角儿和众多的戏迷们如鱼水一样,谁也不能分离,根本也分不开。

     在长安大戏院的历史中。展现了许多不同流派的剧目和许多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


      2022年8月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烤肉宛——老北京回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