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是电影特写镜头的简称,即电影拍摄过程中,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某一局部加以突出、强调、放大。特写镜头的出现和使用,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美学的重要范畴。因其独特的表现力,“特写”经常被其他艺术门类吸收或借鉴,增强文本呈现的艺术张力和表现效果。笔者从事几十年新闻写作,曾多次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即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像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运用文学笔法聚焦、放大新闻人物或事件,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多年来,我将“特写”应用到诗词创作之中,读者反映效果不错。在诗词发展史上,一茬茬诗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探索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空间,同样写出一首首独具魅力的佳作。在诗词创作中,将特定的画面或意象聚焦放大,能够有效构建画面美。如《中华韩氏古今诗词选》顾问、河北大学教授韩成武老师的《柿子沟》:
十里沟中百草零,山泉细处已凝冰。
白霜昨夜偷天火,点亮千坡柿子灯。
这首绝句几乎通篇都是“特写”,由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组成。引领读者进入现场,身临其境。突然笔墨之下妙用一个大特写:“白霜昨夜偷天火”,“偷”字是诗眼,用得十分巧妙。霜降时节之夜,不知是谁“偷”来天火,“点亮千坡柿子灯”。起承转合,自然而就。好一幅神笔马良的画卷,好一部电视剧里的特写镜头!著名诗人韩景明教授说,读罢此诗,令人拍案叫绝。
在诗词创作中,运用特写镜头,能够提升诗歌的境界美。例如笔者拙作《壶口瀑布》“喷云吐雾卷浓烟,壶口狂流挂九天。两座高山拦不住,黄河一泻浪吞船。”再看作者《水调歌头·青县南海国际小区赞》
南海波恬谧,亭榭耸中间。拱桥弯曲幽径,身健往还穿。鳞跃矫荷骚动,轻浪鱼儿甩尾,蛙鼓唱青天。笑看歌台上,彩服舞翩跹。
夕阳落,登楼顶,性情敦。星辰倒影,灯火水底月高悬。斗柄指航盘古,故里城乡巨变,旧貌换新颜。有序乾坤大,父老永平安。
当然,这样的特写不同于电影中的特写,是经过诗人创新活用的特写,这样的特写是镜头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更加彰显了诗词的本质特征和语言张力。在诗词创作中,创新“特写”艺术,能够增强诗词的理趣美。诗人将特写艺术巧妙改造,即并不是定格、聚焦形象画面,而是将有关抽象的事物重复、放大,亦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满淀春风迎看客,荷花秋色醉行程。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观光白洋淀,并记录下一点文字。一年秋天,我随同世界诗经研讨会的国内外诗人采访。会后,由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领队,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几十位学者游览了白洋淀。请看《扬州慢·赞白洋淀荷花大观园》:
波漾芦摇,彩云浮水,驾舟淀上穿行。十顷环园路,听取野蛙鸣。荷塘内,清莲玉卧,接天花笑,踏浪追争。走沙滩,沐浴阳光,迎接高朋。
倚桥赏月,纳清凉,观看荷灯。把酒问源亭,烟花燃放,亮过群星。诱钓活鱼虾蟹,厨房里、自助餐烹。好一张图画,马良神笔难成。
如将有关人生感悟、社会现象加以反复、强调,在陌生化的接受过程中产生理趣美。试看近日创作的《沧州名楼吟》三首:一《清风楼》:
古代名楼今日风,朝阳浴我运河东。
楼前醉倒一吟客,酣梦醒来余半盅。
二《吟月楼》:
吟楼贯日屹沧州,黄鹤闻听带水游。
巧遇洞宾楼上饮,合欢笑语引潮头。
三《南川楼》:
登高揽胜白云悠,小枣金丝容貌猷。
红绿无涯千万顷,林间月下赋乡愁。
再如《校对韩诗选》:
孤灯伴我校《韩诗》,邻舍敲门浑不知。
家犬惊慌窗下叫,一双倦眼长红丝。
我的《长城抒怀》同样采用了特写手法。
足踏长城头顶天,群山胯下逐云烟。
英才自有回天力,五岳轻拈手指间。
不用解释,明白如话的诗句,运用“特写”艺术,能够拓展诗词的表现空间,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是深深的情感,最震撼人的地方是深邃的思想。诗词融合嫁接“特写”艺术,只要自然巧妙,和谐贴切,就能有效突破电影艺术的图像局限,更好地发挥语言的张力和想象力,将放大、拉长、聚焦的特写形象,不断地向情感深度掘进,向思想高度升华。 诗家常常将"天籁""化一",置于诗意最高审美境界,在思维方式上强调直觉体验和瞬间顿悟,超越名理,获得诗思,且具有特写式的真本状态,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完美境界。
以上拙论妥否,请诗友们雅正。
(作者:韩中清)
[上一篇] 什么是采风
[上一篇] 让新词语在旧体诗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