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怎样让新时代的词语在旧体诗中活起来呢?我的体会是:
一、新词语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要活用口语和俗语。纵览旧体诗词报刊与网络,我发现有数不清的口号诗。读后无韵味,好似白开水。
中南民族大学邵则遂说:“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我说,口语不是口号。“一切诙谐狂啸,细泣幽吟,无不寓之于词。甚至俚语巷谈,一经点化,居然典雅,有意到笔随、春风物化之妙。”所谓熔化,就是提炼,将过于通俗的词语进行加工。聂绀弩先生的《挽雪峰》第二联:“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何殊睡不醒。”“睡不醒”是大白话。第三联“风雨频仍家国事,人琴一働辈行情。”就很严肃了。《有赠》第二联:“儿童涂壁书王八,车马争途骂瘪三。”“王八、瘪三”是俗语,写儿童的顽皮,是写实的调侃。第三联:“世有奇诗须汝写,天将大任与人担。”又是对后辈的期待,长者的关怀。
例如,新锐诗绝句《童年星河》:
凌虚结网夜如何,收我童年梦最多。
万顷湖光舟一苇,独挥手电扫星河。
结句中的“手电”显然是新词语,诗句重心不在“手电”一词上,而是在“扫”字上面,故读来感觉毫不滞涩。
试看本文作者《棉农吟》:
“晓夕除虫好苦辛,花开时节少闲身。
棉桃咧嘴朝天笑,笑出棉农心底春。”
全诗几乎都是俗语、口语,尤其是“棉桃咧嘴朝天笑”,既是大白话,又很形象化,岂不妙哉!何谓“心底春”?留给读者去遐想吧。
二、新词语不是“老干体”,而是要活用土语。“老干体”是个新词汇,“老干体”是传统诗词创作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这类诗词套话连篇,毫无生气,不仅地方小报有,一些专业诗词刊物也有,网络诗词也不乏正宗“老干体”,俨然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一大流派。一般写这样诗句的都是老干部,所以这种诗词被称为老干体。他们的诗句不讲究基本的格律,其中很多语言相当直白,甚至于有很多口号流行语等等。
老干体光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夸奖人的词,实际上也是如此。其中用词相当夸张,甚至于到处都是修饰词语,这些看着都很直白。观点方面也比较陈旧,喜欢同样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为了让诗句看着气势更加宏大一些,其中用了很多政治术语,虽然看着像那么回事,但是实际上不被人们接受喜欢。老干体这个词语本来就带着一种嘲讽的感觉,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使用这种体系写诗句。喜欢用老干体的人,希望早点醒悟,不要继续使用这种手法来写诗词了。
我说新词语不是“老干体”,而是要活用土语。沧州诗词泰斗、我的恩师金紫衡老师生前有诗:
《歇晌》
杨柳荫深午睡鼾,蛙鸣雀跃犊争欢。
村童戏谑学游泳,半亩方塘生紫烟。
《轧麦》
豆角花开枣散香,垂垂桑粒挂成行。
蝉声阵阵轴声响,月白风清好打场。
午睡、游泳、村童、蛙鸣、半亩、豆角、成行、蝉声、月白、风清、打场等均是土语。虽然土,但用得巧,有韵味。金老对如何让口语、俗语入诗,有过专门的论述。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详谈。
三、新词语不是赶时髦,而是要用好活韵。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九州诗词》杂志主编段维先生说,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会给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转句末尾的“岸”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带来的别扭,仍然觉得全诗朗朗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字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到“照”字上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还由于转句中的“绿”字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的重心,且是重中之重,它也就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化解撞韵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是伤而无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很容易造成诗词的“硬伤”,且伤之必害。总之,新词语不是赶时髦语言,而是要用好活韵。
四、新词语不是堆砌辞藻,而是要活用成语。活用,首先要对所涉及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在现实情景中发挥出灵活运用的效果。活用成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成语,充分理解了成语所描绘、阐述或比喻的意思,才能精准、形象并恰当地将成语与现实情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活用成语的效用。
我记得著名诗家林从龙教授在沧州讲座时,曾提到活用成语的技巧。他说将成语中的字改动一、二字即可。比如:贼眉鼠眼——贼眉"人"眼、寸草不生——寸"发"不生、投鼠忌器——投鼠忌"盆"、默默无闻——默默无"蚊"、万古长青——万古长"亲"、欢声笑语——欢"歌"笑语、百家争鸣——百"鸟"争鸣、凤毛麟角——凤毛"鳞"角、纸上谈兵——纸上"弹冰"、望洋兴叹——望"羊"兴叹、一代天骄——一“戴添”
骄等等。
四字成语的拆用增字也是一个好方法:比如,和睦相处——和睦家庭相处久、邯郸学步——学步邯郸成长快、感同身受——感同教诲吾身受、唇枪舍剑——唇枪铁嘴人舍剑、任劳任怨——任劳文坛还任怨……也就是说,新词语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要活用成语,也可说成语活用。掌握了以上技巧,创作诗词时就能得心应手,让新词语在旧体诗中活起来。以上拙见,请同行们试用。
2022年10月30日于古娘娘河岸六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