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电视连续剧《大秦赋》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大秦赋》观后感
作者:刘宝瑩

       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历史就是人类进程的血泪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华夏一统。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帝,为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政务。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连通水系。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起看四野八荒,极目无边天地广。伤心岁岁扰攮,演兵高原牧场,饮马长江晚浪,传讯九州归一统,舞动六合无恙,五百年裂土封疆,人间变幻兴亡”……
       电视剧《大秦赋》主题曲《天下》,从柔情似水到气吞山河,与《大秦帝国》这部电视剧浑然天成!
       电视连续剧《大秦赋》再现了战国时期诸国纷争及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
       《大秦赋》里面的嬴政,一改前文学作品里的角色形象,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励精图治地过程。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娶之,生始皇。秦始皇 ,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邯郸,在赵国当了九年人质,公元前250年回到秦国。
       寄在赵国为质子的时段,寄人篱下,仰探鼻息,异国他乡,提心吊胆,稍有不慎,小命玩完。
       回到秦国后,未成年的嬴政,虽无性命之忧,但头顶还有三座大山,一是皇后,二是相帮,三是嬴姓家族成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关系?韬光养晦,忍气吞声。家国大事,只有听命于皇后与相帮吕不韦。然皇后与相帮不时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但在推迟嬴政亲政上高度一致,把控朝纲是二者的共同目的。尽管嬴政有理想抱负,但傀儡是无有话语权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嬴政做到了。最经典的事例:嬴政之叔嬴傒在朝堂揭露嫪毐淫乱之事时,嬴政手起刀落断其臂膀……未有亲政的大王一剑震朝堂。这一剑展示了他的果断,展示了他的霸气,展示了他驾驭大局的能力。也震摄了太后、相帮、宗亲、嫪毐等。加冕在即,嫪毐作乱,形势万分危急,先评定内乱还是加冕?处事不惊,临危不惧的他选择了一并进行,在评定嫪毐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年轻有为的嬴政力挽狂澜的勇气和成竹在胸的信心和气魄。惊天地泣鬼神!内乱平息,嬴政亲政,旧矛盾解决,新矛盾来临。
       宗亲以奖励提拔“不公”向新王要权。睿智的他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顺水落人情地委以“重任”,对外臣下了《逐客令》,游刃有余地平抑了矛盾。只靠宗亲就能治理好国家?嬴政心知肚明,实践证明,朝政混乱,河堤决口,盗贼四起,社会动荡……这就是逐走外臣造成的恶果,秦王因势利导,在百官面前诵读《谏逐客令》一文,文武百官,尤其是宗亲深刻认识到,宗亲及外臣同为秦王左膀右臂,戮力同心才能治理好国家。年轻的嬴政,欲擒故纵,先逐走外臣,又用李斯《谏逐客书》请回包括李斯在内的诸多外臣,这一逐一请,从根本上解决了窝里斗,充分显示了初登大位的秦王驾驭及掌控全局的才能。
       吕不韦来自赵国,李斯来自楚国,郑国来自韩国,正是这些外臣,在秦国的治理及六国统一过程中,丰功至伟。
       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吕不韦,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一流的。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善于策划、精准实施,且举棋若定。
       其一,他看到公子异人是一个能够赢得整个未来的上佳投资项目,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指挥。其二,他算计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的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异人奔走,使秦国向赵国要人。其三,他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服赵王送归异人。其四,他在异人身上下了功夫,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是一个地道一流的策划家、谋略家。完成他的这次交易,实际上是个大工程。要调动事主、接人的秦国、放人的赵国、认儿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等等,庞大而复杂,非得要高屋建瓴和周全细致不可。尤其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游说口才,每次他都正中游说对象的下怀,都能够使对方欣然接受。
       王世贞:"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工》,共二十多万字。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中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则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最后无一人能够做到。
       因嫪毐之事,秦王震怒中想要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功,又加之诸多属下为他说情,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免去吕不韦的相邦职务。将吕不韦逐出京城,居住于封地洛阳。
       一年后,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地到洛阳探视问候吕不韦。秦王恐他发动叛乱,令其全家一概迁到蜀地居住。吕不韦想到自己已穷途末路,饮鸩自尽。
       另一个重要人物李斯,他在战国末期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大书法家于一身。李斯本是楚国人,为了求得荣华富贵,他勤奋求学,到齐国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同荀子一起研究如何治理国家及为官之道等,学成之后,他审时度势,洞察时局,只身到了秦国。
       秦相国吕不韦,独揽朝政大权。李斯拜在其门下,伺机接近秦王。为了引起秦王的注意,尽快崭露头角,他潜心揣摸秦王心理,在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上书秦王:“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李斯在奏章里又说:“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鬼神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深得秦王的赏识和器重,遂在秦国立足并开始崛起。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国之所以统一六国,天时、地利、人和尽占。尽管连年战争,秦国可谓风调雨顺,富庶一方,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战争拼的就是实力。对郑国渠的建成,《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评定嫪毐后,大局稳定,上下一心,文有李斯辅佐,武有战神王翦,族员有定海神针渭阳君嬴傒,秦国上下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团结,统一六国势在必得。
       反观六国,上层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结党营私,苟活一隅,安逸享乐,六国中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的就是赵国,廉颇、庞煖、李牧等战将令秦国头疼,怎奈武将未死在战场,被奸相陷害。倘若赵、韩、魏、楚、齐、燕六国,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倘若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合纵”策略、倘若……秦统一六国为历史必然。
       2021-10-16

[下一篇] 《运河畔抒怀》序

[上一篇] 侯书玉:谁与之友,唯与松竹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