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张万松:赶早
张万松:赶早
作者:
       一位三十多年的学生来闲聊。谈到当年读书时候,他不无遗憾说道:那时候自己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努力。言下之意,如果努力,将会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

       其实,他现在生活挺不错的。在普世价值观来看,他应该是成功人士。有房有车有钱,孩子大学毕业成为公务员。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备尝艰辛。他自己对社会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独到之处。

       所以,他的这番话,让我想到当初在教育教学上的缺失。没能在学生们最需要引导的的时候给予指引。当有些学生浑浑噩噩的时候,我也没能严格要求,或者只是轻描淡写说几句,见到他们不听,就心灰意冷,放弃了;不能当头棒喝,让他们醍醐灌顶幡然悔悟。有时候缺少耐心,更多的是缺少教育智慧。说不定还和学生置气,甚至大打出手。

       教师 就像一个医生,在自己职业生涯初期,会犯很多错误,有些还是不自知而又致命性的。因此,初为人父,初为人师等等等等,我们得有勇气说:“请原谅,我是第一次当医生!”、“请原谅,我是第一次当爸爸!”、“请原谅,我是第一次做老师!”

       有人说,不要企图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影响一个人。亚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还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施教者必须是具有爱心之人,才能唤醒孩子蒙昧的灵魂。”

       我国一个教育实践者验证了他这一理论。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我(教师)应该是一本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的教科书。" 在他看来,当学生用稚嫩的小手轻轻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时,也就翻开了"老师"这本书的第一页。所以,他总是要求自己一方面不断为自己写上新的内容,一方面不断修改过去已经写的那一部分。老师"这本书,多点知识性、趣味性,学生读起来就会有味道。

       但是,不仅如此,在于永正看来,一本书光有知识性还不够,中国人更看重的是"道"。所谓"文以载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次班里大扫除,他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劳动;发现学生的桌子下面有纸屑,他总是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腰捡起来。他时刻从"学"和"身"这两个方面写好自己这本书。

       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老了。但也不晚,夫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斯言不欺。

现在,我明白,“名师出高徒”确非虚言。没有教师的自身成长,就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成长。所以,教师也需要成长。读书思考游学进修记录,继续教育。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成长为卓越教师,方能给学生带来卓越变化。

学生呢?也需要成长。

       《夏天的成长》中,作者写道: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我和同学在讨论交流中,问:“我们学生们成长的路径是什么?”大家踊跃发言,最后达成共识:树立远大理想,长身体,长知识,十年磨一剑,报效父母家国。趁着成长旺盛期,努力成长!

       教育赶早,成长赶早。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撕日历的日子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