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木窑的儿子
他叫闫玉伟,孝木窑掌门人。
孝墓镇要举办孝文化及桃花节,孝木窑是主办方之一。因去年写的一篇《闫玉伟和他的粗瓷艺术》,便有了这个约定:来年同一时间重访孝木窑。
偶然的一个机遇,认识了闫玉伟,我们成了朋友。只是说要去了,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一份迫不及待……时间过得真快,去年采访孝木窑的那一幕幕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回不去的叫从前,到不了的叫远方,走近孝木窑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早上七点多闫玉伟的妻子京红就已经在小区楼下等了。原本计划,上午时间尚早就去参观曲阳石刻雕塑展。谁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却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清明节前的双休日,一路上都是踏青扫墓的车辆,路口等候的车辆多到让人窒息,蜗牛爬行般的速度,让人倍感绝望又很无奈。
闫玉伟第二次打来电话说:“……别着急,等你们到了再开窑”。
开窑——一个生疏的名词,裹挟着丝丝凉风,闯进了耳膜……开窑,对于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一种诱惑呢?……想象和好奇心冲淡了路途的枯燥……
窑,小时候见过,见过废弃的窑。记忆中它该是灰窑或者砖窑。准确点说,应该是土冢或者是砖冢。窑的一侧旋一个拱形的小门,农村叫做伐旋,犹如西北民居中的窑洞。窑为圆型,烧制的东西顺窑壁码放摆好,留出中间架柴放炭的地方。顶部留有烟道或者投放燃料的入口,装窑出窑都是从底下的旋门里钻进钻去。
曾在小说里读过一则有关开窑的故事。春秋末期,吴国有个著名的铸剑师,名叫干将,与欧冶子同师。奉吴王阖闾之命铸剑。采集铁精金英,三月不能熔化。约期将至,干将要被杀头。妻子莫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剪下自己的头发、指甲投入炉中,又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莫邪爬上了窑顶飞身投入窑中,金铁乃濡……开窑时,从窑中取出宝剑二炳,先出窑的剑为阳,取名干将,后出窑的剑为阴,取名莫邪……
干将莫邪铸剑的时期,该是青铜器晚期,铁是一种贵重稀有金属。铜的熔点(1083)低,铁的熔点(1535)较高,当时冶炼金属用的是木炭,而不是焦炭。冶铁技术也很不成熟,木炭的温度达不到冶铁的需要,铁水难于融化,在关键时刻将人体这种高脂肪高燃烧值的东西推入,生成碳元素,提高炉温,古人称之为祭炉。
这恐怕是记忆里最著名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开窑。
有干将莫邪剑开窑的联想,枯燥乏味的路程就不觉得难熬了……11点正,车子驰进了孝木窑。
去年采访时,对粗瓷制作有所了解,一件粗瓷作品从和泥开始——醒泥——拉坯——成型——晾置——风干——直到装窑烧制,大约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车间里那个巨大的铁家伙——窑,是泥土蝉变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不是有幸每次都能看到开窑。
现代窑比古代好了不知多少倍,温度的操控轻轻松松的就可做到。比如,粗瓷需要两次烧制完成,第一次900度烧制需要8个小时,第二次1320度需要烧制12个小时。推闸看表就可以了,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激光量子时代,这其中经历了多少艰难探索的路程。
开窑了……窑门缓缓地打开了,这种开窑显然缺少了一种神秘感和仪式感,但一层层排列有序,形制不同,色泽各异的粗瓷器皿,还是给心灵某种震撼和冲撞……每个人的心都有柔软的一面,从作品孕育开始,直到装炉,等待着它的新生,谁人怀揣的不是一颗忐忑的心,开窑的这一刻,不正是迎接了一个诞生的新生命……
闫玉伟站在高处,取下高处的器皿,递给下面的工人,工人们鱼贯而入,出窑在期许中拉开帷幕……又在不动声色的欢欣中落下帷幕……
不经意间,闫玉伟递给我一件小巧的粗瓷茶壶,说是它小,它确实很小,放在手心上只有半个手掌大。它通体包裹着温润的姜黄色,鲜活小巧,看一眼顿时让人心生欢喜,尤如星夜里跳跃的星子……握住它,就像握住了一只雏鸟,或许说是枚精灵的卵……起初,以为它是一枚观赏的茶宠,仔细端详,才发现它实实在在的是一枚品茗的器具……再仔细地端详,壶把壶嘴还有壶盖的提头上,竟然发现了非常非常清晰的指纹印!是的清晰的指纹印,从纹路看去,似乎还能看出是一个“罗”,而不是“箕”,再加仔细辨认,
你甚至能辨认出来那个是中指,哪个是食指呢。那些指纹一圈一圈的,细细密密的从里往外的排列着,如同春日湖塘里小鱼喋起的波纹,那波纹渐渐的荡漾开去,荡开来一个个有关粗瓷的故事……
古人云:品茗,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喜欢茶的人多,喝茶的人也多,兴趣爱好却差之千里,对于一件茶器的喜好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品茶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和茶有缘,你就结了茶缘;和壶有缘,你就结了壶缘;如若和人有缘,你就有了品茶的知己。但这只壶,它就是它,它是刚好,什么都是刚好,一个人的时光,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品茗……
第一次接触粗瓷器皿时,就发现粗瓷器皿上会有一些螺旋状的纹路纹,经了解才知道,这种螺旋状的纹路,只有手工拉坯时才会出现,它的存在恰恰是手工制作的一个标记。这些富有诗意的螺旋纹,多像经年持久海水冲刷出的蚌壳,多像在泥土里生长蝉变的丝螺……可这次发现的指纹印记,更让人心生感慨,这得怎样细致的一颗心,怎样的一双巧手,才能制作出这些精细的纹路?后来才知道,那些装饰纹是用一种叫抓子的工具做的,抓子——爪子,顾名思义,它是手的一种延续,手指的一种巧借,同样难能可贵。
没有一种幸运叫碰巧,没有一种容易叫成功,一切的无心插柳,其实都要经受各种曲折磨砺,最后才是水到渠成。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不是看你得了多少奖,拥有多少头衔,积累了多少财富,倘若一定要得出一个比较,那么就是在细节的表达应用上,你的匠心独运,你的究极精神,还有你的耐性、耐心。科技发展到今天,机器臂,电子脑,机器人所能做的事情超乎想象,能坚守住人类最后的家园,保留了手工制作这一原始的技艺,粗瓷的品质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在有生之年,庆幸还能看到这么好的手工技艺,这是爱茶人的之幸,人类的之幸。曾在《闫玉伟与他的粗瓷艺术》一文中用过辙轮老手一词,那是庄子的一则故事,也曾用过大国工匠一词,仅凭这些,大国工匠,当之无愧。
1、孝木窑的母亲
她叫张俊藕。身份证上藕却被写成了偶,她不识字,但父母起名字时的寄予的那些美好的愿望,明镜儿一般在她的心里生根。
藕,是一种浑身是宝的吉祥物。在南方藕被说成“莲菜”,谐音敛财,表示发财富足的意思。还有就是藕出淤泥而不染。藕象征藕断丝连;藕径象征中通外直,刚正不阿;莲花象征纯洁,出之淤泥而不染;藕叶象征无私,默默衬托无怨无悔。23岁的她从东孝墓嫁到了北孝墓的那天开始,她就如同这个吉利的名字一样,给夫家带来希望和幸运。
那则翰林孝母的故事在当地很有名。一世世,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今天,孝墓村已经衍生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自然村,行政沿革到现在,孝墓村已经是孝墓镇了。孝墓除了故事本身恐怕跟翰林有沾联的事儿,就数抄纸的这门老手艺了。
抄纸是生产毛头纸的一种传统工艺,村里老辈子传下来了这门手艺。毛头纸在过去是老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消耗品。冬天糊窗户,商铺做包装。打点死者的冥衣铺,娱乐活人的梨园行儿,都离不了毛头纸。 先前,没有公证处,老百姓有事,如领养过继子女、弟兄分家、遗产继承;房地产买卖、典押、租赁;银钱借贷等等,签字画押:“空口无凭,以此为证”。这种文书,旧时官府认可,具有法律效力。这些契约文字,必用毛头纸。在机器纸和塑料膜出现之前,毛头纸是生活上的必须,是文化娱乐不可少的物品,还是人们维护经济利益和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载体。毛头纸韧性好,拉力大,寿命长,价格便宜,是穷人的最爱。后来,有了机器纸,人们糊窗还是用毛头纸,糊窗户即挡风还透光,机器纸脆,刮风就破,不经用,毛头纸不湿吹不破。
靠贫瘠的土地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当初娘家父母看上了闫家的独子,就是因为闫家有这门手艺。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子承父业。毛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线麻,或用废旧麻绳,剁成两三公分长的段,浸泡、再上石碾子上轧,轧后淘洗,挤干。放石灰水里泡一夜,捞出,抟成圆形如篮球大小,还要上笼屉蒸一夜;再次带水上石碾轧,然后洗净石灰,按比例加入填料,这样纸浆才算制成了,再经过抄纸、晒纸,就可以成品上市了。抄纸是门手艺,但绝对也是个力气活。正值壮年的丈夫却患上了要不了命,却不能再干重体力活的哮喘病。
丈夫不甘心,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得病初期,他经常不顾家人的劝说,带病在冷水中抄纸……可再精壮的汉子也经不住病魔的吞噬……他终于病倒在石碾旁……高烧不退,吃药打针住了很长时间医院,耗尽家里的积蓄,命算是保住了,可从此,多数的时间,他只能是躯倦在炕角……稍稍一活动,就会涨红了脸,喘作一团。
看着丈夫病成这样,她总是不做声的尽力的做着这,做着那……这天,她背个柳条筐出去了,佯装是去菜地里拔菜,或去后山给猪割草,可回来的时候,筐里没有一把草,也没有一棵菜。她接连好几天都是这样,谁也不知道她究竟去了什么地方,见了谁,或是干了什么……终于,三四天后,她回来,身上的柳条筐里多了一口大锅,她高兴地对丈夫说:抄纸的家伙什儿,不能再摸了,咱不做抄纸一样能活,从明儿开始,咱卖炸油饷(油饷即油条)。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干得多,话却不多。从不饶舌,从不啰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推诿,不懈怠,专注与她所能及的份内的事情。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做炸油条这门小本生意,做的津津有味,这门小生意养活了一大家人。
谈到母亲时,闫玉伟曾动情地说:“从小学,到中学,我所经历过的老师不下十位数,有亦师亦友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给我影响最大,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的性格,她的坚韧,还有她与世无争的豁达,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给了我终身受益的养分,这是我终生享用不完的生命的教育。”
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只说家常。母亲的修养决定着孩子的修养,母亲的性格脾气秉性决定着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老舍,鲁迅,很多名人、伟人说到自己的母亲时概莫能外。
透过茶室的玻璃窗,院子里,突然有了喧哗声。
“家里来戚(读:qie)了,我的两个姑姑来了。”
“两个姑姑,一个嫁到柳树沟,一个嫁到七里庄,农村里没了父母,我爹就是她们和娘家人的唯一维系,她们到这儿来就算是回娘家了。”
隔着一层玻璃窗,并不能真切地听到她们的交谈。但妯娌们相见的场面,分外亲切温馨,两个姑姑分别带来了各自的孙子,正是调皮捣蛋,闹翻天的年龄,妯娌仨就那么安静的坐在廊檐下,看着小孩子们无所顾忌的在院子里奔跑玩耍……
该吃午饭了,这顿难忘的待亲饭,给人留下很深印象……没见母亲怎么忙碌,饭已经上桌了,四个凉菜主食是饺子。都是些常见的食材,红粉嫩绿十分诱人:粉条拌豆芽,驴肉粉肠,凉拌芹菜,椿芽摊鸡蛋,却做出了独特的家乡味道。家乡有句土话叫:好吃不过饺子。最让人回味无穷家乡饭就是饺子。别看饺子这普普通通的寻常饭食,百家能包出百个味道。只有北方人才懂得白菜对他们的重要,漫长的冬季,北方过冬只有白菜和萝卜,白菜饺子那应该是当年最好的食物。
包饺子的讲究,首先说和面,面和的不能硬也不能软,硬了会少一份柔糯,软了少了一份嚼劲,饺子皮不软不硬才是饺子好吃的秘诀。接着就是剁馅,馅又分菜和肉,绞肉机永远绞不出剁馅的味道。肉馅做好了,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肉馅要漿一会儿,菜要攥一攥,伴馅时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伴出来的馅,味道差之千里,只有会做饭的主妇才会细致总结出这些步骤火候。
做饭好吃,体现出的也是一个人的智慧、个性、气质与风格……农村很讲究这点,谁家的闺女媳妇巧利索,谁家的闺女媳妇笨邋遢,都会是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比如和面,和一斤面会有二两沾在手上、盆上、案板上,这是邋遢;而利索的受人称赞的姑娘媳妇讲究的是“三光”;和完了面,手光,盆光,案板光,这是利落。老爷儿们也一样,就拿搬坯递泥这样的简单的体力劳动,也要讲究个合乎劳动运筹学原理,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干完泥活以后,自己的身、手很干净,纤尘不染。干净、利落、迅速,是体力劳动的最高标准,正如文学中智慧的最高表现是简洁一样。这不是光靠经验就能达到的,以为只要有力气就行,熟能生巧并不万能,需要心思、观察和经验。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从来都不是说教,更不是打骂,而是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和浸润。
吃完饭,母亲推着三轮车去送两个小姑子回家。时间不长就回来了,三轮车的车兜里装满了包装盒,这是顺道拉回来的,我想去帮她卸包装盒,她用胳膊轻轻地做了一个拒绝的动作……我不想搅扰她宁静的世界,也不想打断她禅定的生活态度,她给出的生活启示,足以让人泪目,够我今生享用……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因为这份爱,你要变得更好,这就是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的原因。这话说的很对。
写到这里,不仅让人又想起了干将和莫邪,如果说莫邪是干将窑的守护神,那么母亲张俊藕就是孝木窑的守护神。
1、 孝木窑的禅茶一味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是赵朴初非常有名的一首诗,也是禅门里一则非常著名的公案,即使吃茶这么简单的事儿,也要用心去喝去品,才能得其真味。所以,喝茶的人,喝茶喝出了境界,喝出了禅意。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禅的本意是静虚,也就是通过长时间的静坐思悟,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这和茶道同出一理,所以就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喝茶参禅,都是为的回归自己那一颗清净,干净,善良的心,某种意义,茶道是唤归,禅境是回归,这一唤一回,就有了“禅茶一味”之说。禅和茶皆为心道,所以大道至简归于一道。
古人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雅俗的茶具。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喝茶的时光,是最静谧的时光,茶室里,闫玉伟从容不迫一丝不苟的焚香、烧水、温壶、投茶、洗茶、出汤、分盏、吃茶……茶幽淡的香气,清澈的茶汤洗去一天的浮尘,心一下子就简单干净了,禅意怏然。
庄子的书依旧摆在书架上,和其他书相比,依旧散发出庄子独特的禅意之光……
陆羽在他的茶经里曰: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意在好茶好水好器皿,好的因缘,才能泡出茶的真味来。喝茶人有了心爱的茶之器物,再得两三知己,便可慰了平生。
茶室里不知啥时候多了一个人,闫玉伟介绍,他姓赵,是山北范家庄的,和我的故乡只隔着一道山梁。曲阳这个地方能工巧匠很多,赵姓兄弟是搞仿古佛造像的,在佛刻像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生活所迫,不得不改行,为了生计现在做起了食用菌种植栽培。荣极必衰,繁尽必败,万物轮回,任何事物都逃不脱否极泰来的客观规律。当能清醒地看到这点,有头脑的人就会为自己做出选择。金缮是闫玉伟正在学习的一门新技艺。真正高贵的人,不是忧于别人,而在于优于过去的自己。所谓成功,就是知足,从心里不缺爱,不自卑,不沮丧,不一定非去证明什么,就容易知足,从而才可能收获成功。
“我喜欢平淡,不喜欢波澜,要说醉心,我只醉心在工作室里,沉迷在拉坯机上……每天不管多忙,多少闲事,只要回到工作室,坐在工作台前,我就觉得心里特别舒服,好像这里才是我修行的地方,喝茶也罢,参禅也好,修的都是一颗心,心思干净了,茶里就有禅,禅理也就成了茶。庄子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工作室里所有的人,也都一样,我从不要求他们这样或那样,创作更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钟,自己的轨道,自己的喜好,偏爱,只要自己舒服又有何不可?让他们没有压力,最大限度的放松,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之上,也别为自己的强势找借口,你认为别人需要改变的,可能恰恰是会让别人生活不舒服的地方。天空没有两块相同的云朵,世上也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发挥人的天性,是孝母窑至今保持新鲜活力的最有力的武器和秘诀。庄子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他从不会掩饰改变自己的内心,生活就是让自己高兴,让别人舒服,你把日子过嗨了,你和你周围的人才能真正高兴。”这是闫玉伟的禅意禅修吗?
道家的思想,无论是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还是玄学的“率性”都体现了崇高,自然,朴素,真无的境界,道家的“天人合一”更是成为了茶道的核心。日本茶道的核心是“和敬清寂”,粗瓷的特质是不加修饰的乡土气,自然山石的原始本色,加上千姿百态的窑变,简洁明快回归至大道。这样的还原,是否也是一种禅意?精雕细琢还是返璞归真,繁华阅尽还是静谧枯寂,藏巧于拙,寓清与暗,用晦为明,以清为伸……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样看来,一把粗瓷茶壶仰或一盏粗瓷茶瓯,在禅意的眼里就已经是禅意了。壶里的岁月,也是气象万千。有性情,有追求,有反思。惟其如此,壶中有茶时,是妙有,壶中无茶,是真空。如此看来,一把粗瓷茶壶,不也藴含禅机吗?
日本的禅僧千利休,有天弟子问他,什么是茶道的秘诀?他说: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的有利于烧水,茶要点的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这是将茶道还原到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赵州和尚问从念禅师:学人迷昧,乞师指示。禅师问:吃粥了没有?僧答曰:吃了。禅师说:洗钵去。这就是禅意的最高境界。让家人们吃好,快乐,这是一个母亲所有的智慧。这不正是一个母亲的禅意禅修吗?
在诗人的诵赞里,在文人的妙笔下,乡愁被赋予了太多的诗情画意,可在我眼里,粗瓷就是我的乡愁,就是寄托情思的实物,是对逝去岁月的一种缅怀,是树高百丈落叶归根的一张船票……看到它你的乡愁就会泛起,触摸了它乡愁的年轮里多了一道刻痕,带它回家,就把那浓浓淡淡,深深浅浅的乡愁带回了家……世人独醉我独醒,是一份清冷,不也正是无我无他的禅意禅境。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本色,淡然无极,方为大美。这就是粗瓷的内涵所在,魅力所在。孝木窑里的作品每一件都是新体验,都是唯一和绝版,不能再生不能重复,就像写文章,好的文章可遇而不可求,需要你唯一独到的发现、感受、挖掘,还有文章的立意,语言的精道等等,无一不是独特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艺术相同的法则。
这就对了,禅意不是刻意求之,它就在心里,身边,手下,周围,它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庄子曾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思想,在这里的体现,就是这种和谐、共生、相依的家园。
超然的生活态度,藴含了人生的大味道,婆娑世界恰如一盘棋局,人生的真味又在哪里呢?院子里依旧是那样的寂静,如果进入禅境,就会是空人没人之境,这是禅意所追寻的境界……禅意怏然,共生相依的一种境界。这就是最好的禅修。
因为禅意,院子里就显得格外宁静,静谧得仿佛主人远行仰或小歇正在酣睡,这不正是一种禅意吗?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山。禅意就在一念入山一念入世处。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之心,事来心事现,事去心随空。这就是禅意。这也正是禅意。
4、走近孝木窑
孝木窑地处平原与山岭接壤处的岗阜地带,所呈现的坡度是较缓的那种,以东南方渐次向西北方隆起,西北高于东南。它紧靠着一条老式的国道,这座依山靠石建造的院落,入内需经过一段之字形石渣土路,沿院子围墙栽种的是一排凌霄花,去年凌霄花的枝干还很稀疏,今年已经很密实茂盛了,这种花生命力很强,旱涝不怕,开花期长,花朵不仅漂亮还能入药。进得院内,院落里的房屋因西高东低的地势,阶此递进顺势建造了西面和北面两排房,西面11阶台基,北面 5阶台基。院子里几株果树已经萌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树枝间有往年遗落的果蒂,可以辨认出那是棵柿子树……
院子中央有两块粗粝的顽石,随意依形就势围起了一方池塘,那两块顽石就有了枯山水的禅意和韵味……池塘里有睡莲和鱼儿,鱼儿欢快的游着,睡莲的叶片也比去年多了不少,据说池塘里还有两只乌龟,一大一小,天气好时,乌龟就会爬上顽石晒太阳……
把孝木窑这一方庭院称之为筑山庭或枯山水就非常契合,虽是人造,宛如天开,筑山挖池,就有了一种侘寂,一种淡泊,一种宁静,还有这一抹抹不去的乡愁,加上室内用老门板做的各种家俬,家具和粗瓷的韵味浑然天成,便形成了无尽的韵味和浓浓的禅意。
岗阜,侘寂,枯山水,筑山庭这都是日本的园林建造上使用比较多的称谓,日本的园林设计源自于中国,只是他们不间断的使用、延续、光大。而我们连很多词汇都遗忘丢失了,在园林建设上,很多叫法,即贴切很富有诗意。如:为山或岭,倘若称之为山岭,它的气势、坡度显然不够,勉强称之,又嫌夸张,把较小的山坡土岭称之为岗阜就非常贴切。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这句话是对侘寂一个非常好的诠释。枯山水,它既是日本式园林中的一个种类,也是日本画的一种形式。日本人把佛教、禅宗的自律苦行精神与中国北宋的山水画意境相结合,融入了当代景观之中从而形成的一种设计。
松下无人一残局,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两天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说不尽道不完的乡愁和粗瓷……只是这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天堂。
惟愿美好的祝福留给你,留给孝木窑的母亲和儿子,愿你们一生有山可靠,有树可栖,春赏花,夏纳凉,秋登山,冬扫雪。四季禅意怏然……
[下一篇] 闫玉伟和他的粗瓷艺术
[上一篇] 集团搭平台 实干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