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晋陕豫三地游之三门峡
晋陕豫三地游之三门峡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2)


晋陕豫三地游之三门峡

这些日子一直在手机上听老歌,特别是歌曲《祖国颂》,这是我最爱听,最爱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最初由程志、殷秀梅演唱,很喜欢他们的男女声二重唱,他们也是我最崇敬的歌唱家。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创作于1957年,是1958年上映的大型纪录片《祖国颂》主题曲,歌词如下:

“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啊棉花白,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

铁水汹涌红似火,高炉耸立一排排,克拉玛依荒原上,你看那石油滚滚流成海,你看那石油滚滚流成海;

长江大桥破天险,康藏高原把路开,三门峡上工程大,哪怕它黄河之水天上来,哪怕它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首歌朗朗上口,十分亲切,给人立体感和画面感,听几遍就会唱,尤其是“三门峡上工程大,哪怕它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

三门峡大坝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大坝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距三门峡市区14公里,而且横跨河南、山西两省,是座只发电不通航的电力大坝,被称呼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也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大坝。

听了《祖国颂》这首歌以后,心里就萌发了去三门峡大坝看看的想法,想看看这个工程究竟有多大。

2023年5月初,我准备驾车去西安,这是多年的愿望。这次比多年前去南京有了经验。那年去南京的时候,没想到沿途的景点看看,中途行车500多公里,路过淄博时去了蒲松龄故居,晚上住在莱芜市,第二天又行车500多公里到达南京预定的住宿宾馆。其实,南京之行的沿途有很多景点没看,留下诸多遗憾。这次去西安,吸取了那年的教训,用电脑查阅了走那条线往返,本着不走回头路想法,拟定了往返路线和要去的并有代表性的主要景点,由北京出发,经五台县、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开封、邯郸、石家庄等地返京,历时10天。

那天,我们冒雨驾车从西安到达了三门峡市,住在了市区。第二天阴天没雨,我们很顺利来到三门峡景区,车辆一直开到三门峡大坝入口停车场。

经过安检,我们和大坝的电力工人一起走向大坝。在大坝的中间位置有块石碑,上边写着“河南、山西”和“一步跨两省”几个大字。来这里的人纷纷在石碑前拍照留念。

在大坝桥栏的内侧有很多大照片和文字介绍,用图文的形式向人们讲述着大坝的建设情景。在第二号电梯处,有不少工人正在吊车下忙碌着。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我们乘坐电梯来到坝底,再登三四十层台阶来到长长的观景路上,这条路细长,有两三百米,沿着这条路走向观景台,可以观看大坝的全貌。

站在三门峡大坝上,走在观景台上,两地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碧波荡漾的河水绕过大山奔涌向前。目睹着电力工人忙碌的身影,看着大坝的图文介绍,心绪也像黄河水那样激情迸发,迸发出对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和感念之意,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他们也没有在大坝建设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就像三门峡大坝,又像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留在三门峡大坝下方,位于激流之中的“中流砥柱”巨石那样,丰功伟绩永远不会磨灭,永远被后人铭记,他们是伟大的建设者。

在三门峡市,我们还冒雨去了陕州的地坑院。据了解,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进入地坑院,目睹这里的一砖一瓦,大大小小的院落,古人的建设思路、设计理念、科学的构造令人赞叹不已。



























[下一篇] 晋陕豫三地游之山西白求恩纪念馆

[上一篇] 晋陕豫三地游之西安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