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又到 “腊八儿”
又到 “腊八儿”
作者: 马占顺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明天就是“腊八儿”了。说起“腊八儿”,我感到有两层意思:

      一是代表着季节,就说北京吧,标志着已经进入寒冷的“三九”天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那是形容冬天的寒冷达到极致。

      二是代表着中国的节气——腊八节。就是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腊月)初八,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据史料记载,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据说现今在南方少数地区仍有留存。

      这项活动因在农历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

      “腊八儿”这天在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据查也已有千年了。

      在“腊八儿”这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每逢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儿粥。到了清朝,喝腊八儿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儿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儿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腊月是农历的年岁之终,人们盼望来年丰衣足食。在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传接下,慢慢形成了“腊八儿”节喝”腊八儿粥“的习俗。以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说起“腊八儿粥”,倒让我想起在家、在单位和在牛街的“腊八儿”缘。

      早些年我们还小的时候,家里的生活虽然还可以。但只是到了“腊八儿”这天,母亲总会早早地起床,把头一天早已泡好的米、各种豆类和花生等食料,按照煮的时间的长短,分开放进锅里,慢慢煮成喷香的“腊八儿粥”。早起我总会吃上两碗,身上暖呼呼的,再穿上“棉猴”(带棉帽的棉大衣)去上学。那天快到中午了坐在教室里,有“腊八儿粥”的垫底感到肚子还是饱饱的。

      小时候我吃粥的时候,总爱挑着粥里的花生米吃,因为食物的匮乏平时也很少吃到。边吃我心里还边数着粥里另有的几样东西,有我知道的红小豆、大芸豆、大红枣、核桃仁,还有平时不常见的高粱米和大麦米等等。

       吃着“腊八儿粥”,母亲告诉我“腊八儿到了,全家每人都吃上热乎乎的‘腊八儿粥,’是一起祈愿来年全家平安康乐!”这也是全家人的心愿。

       结了婚到了“腊八儿”这天,妻子也是照样把早已准备熬粥的原材料用水“泡上”。除了母亲用的原料外,她还增加了具有药膳功能的百合、莲子和银耳等,在熬好的、稠稠的“腊八儿粥”里再添加些红糖,嘿!吃起来更是甜润爽口。妻子说,“腊八儿粥”一定要慢慢熬,才有粥的味道!”

      退休前在牛街附近的一个单位工作。“腊八儿”这天,我总是来的最早,员工餐厅也早就准备好了香喷喷的“腊八儿粥”。我知道,一碗“腊八儿粥”是吃在肚里,可这是我们员工事务部的厨师们对所有人员的新年祝福啊!他们起早虽然辛苦些,可他们对大家的爱是永远的!

      要说我在牛街吃“腊八儿粥”。那是早先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会儿,工作的单位还没有食堂。所以早饭只能在上班路途中解决,骑着自行车碰到哪家就是哪家。

      记得在牛街的南口南横街那边,零稀的有几家卖早点的。早点喝的有米粥、豆浆和豆汁等。有一年的“腊八儿”,因急着到单位,我还真把这吉祥的日子给忘了。当走进这家挂着“清真”字牌的早点铺里,迎面扑来了那浓浓的“腊八儿粥”香味,顿时让我那饥肠轱辘的胃口,好像找到了填充的最好美食—— 一碗“腊八儿粥”下肚,再加上两个“糖耳朵”,真是饱饱的,身上还热乎乎的。

      俗话说,“春补肝,夏解暑,秋润肺,冬养胃”,因此我们冬天喝粥是调理人体肠胃功能的最佳季节。

      在读到老舍先生对老北京“腊八儿”节的描述时,让我感叹老舍的胸怀:“在腊八儿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儿粥,这种粥是祭祖祭神的,这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细细想来,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看,说的就是好!

      是啊,“腊八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儿”的习俗不仅是喝“腊八儿粥”有的地方还有泡“腊八儿蒜”、包“腊八儿饺子”的习俗。我们很多的传统承载千年,传统节日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一种自然习惯。

      我想这“腊八儿粥”、“腊儿蒜”、“腊八儿饺子”等就是我们丰收的象征、还是我们团结的象征、更是预示美好未来的象征!                                  



       草于2019年元月10日(腊月初五)改于2024年1月17日(腊月初七)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腊月,暗含点点生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