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间高手 > 青果巷里的王凤军
青果巷里的王凤军
作者:郝连成

 王凤军不是电视剧《青果巷》里的演员,与《青果巷》能搭上边的是在每集最后职员表的字幕中写着:副美术---王凤军。

 当然排在他前边的还有美术黄皓。“人家那是大手,如果把电视剧比做一席大餐的话,我在这餐桌上只能算个牙签。”王凤军的话语里透着对这个比他小7岁还是科班出身美术主管的由衷的敬佩。

 王凤军是从16岁开始学习绘画的,那年他正是初中二年,木匠出身的父亲看当时的学生不是学工学农干活就是备战备荒挖地道。感觉有点瞎折腾就让王凤军和当年下乡的双鸭山知青于大美学习画画。没啥文化的父亲知道中国有个木匠出身的大画家齐白石很有名气,他的画很值钱。他想让小儿子学画,让二儿子学木匠。老话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那个年代正放着电影《李三辈儿》。说的就是青年木匠李瑞环的故事,后来李瑞环还当了国家领导人。父亲的打算挺好,这两个儿子,不管哪一个学成了,都能养家糊口。

 王凤军的老师于大美叫于长河,因为长得帅气加上画得一手好画,人们都叫他于大美,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当年于大美曾是北大附中美术班的高材生,正要高考的前一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把他卷到了笔架山农场。他在文革中画的毛主席去安源和揭批“牛、鬼、蛇、神的漫画,使于大美在农场杨起了名气,王凤军那时开始跟他学画。

画人从立七坐五盘三半开始

      于大美教王凤军绘画,是从正规的基础学起,他给这个瘦高清秀的徒弟找来了,《怎样画素描?》《写生技法实践》《美术中的透视关系》《怎样画写生?》《人体结构教学》《水彩和水粉的应用》等一大堆有关美术的教材,其中有几本是苏联列宾艺术学院的教材。至今王凤军还记得当年第一次上课时,于大美教他画人物时的最主要参考部位是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头是身高的七分之一,画站立的人时就要画出七个人头高,坐着的人物就是五个人头高,人盘腿时是三个半人头高。最后告诉王凤军立七坐五盘三半是绘画中的重要规律,不按这个规律画出的画就造型不准,而造型不准在美术绘画中是硬伤。画画第一步就造型不准,往下明暗关系处理,黑白灰搭配,色彩使用等都是白废。


       那时于大美被抽调到农场大宣传组,忙时就带着王凤军一起打下手,按现在流行的叫法就是给他当助理。不忙时就让王凤军背个画夹子到处画写生,那段时间,王凤军画疯了一般。看到老头坐那抽烟他就坐对面画素描,有抱孩子的村妇他也画,一次老师讲政治课时他画老师被发现,把画稿抢了过去。一看,笑了:“画的还挺像,哪天我给你介绍个老师,让你好好跟他学。”他介绍的老师就是于大美,原来政治老师也是个下乡知青。


 就这样王凤军和于大美拖拖拉地学了五六年的美术,虽然不算正规,但对美术里边的知识都有了了解:素描、写生、水彩、水粉,油画、国画、漫画。年轻时的王凤军理解当时领袖教导最深的一句话是:实践出真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干中学让王凤军在实用美术和家用装潢方面收益最大。恢复高考那年王凤军报考沈阳鲁迅艺术学院。因文化拉分而没被录取,由此他知道了文化的重要。

画画的手艺结合上了木匠

      好像世上的事都有定数一样,王凤军学绘画是与做木匠的父亲受齐白石画画的启示。后来王凤军的绘画也和木匠结合到了一起。当年父亲让二哥凤民学木匠。十几年过去,早已是细作木匠成手,专打家具。打完家具让凤军给画上些山水花鸟。在当时那个年代真是很上讲究了。据说那个年代当地小青年结婚家俱上的图案九成以上都找王凤军去画。

      王凤军也在国画这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那段时间他有时一天能画两家的立柜。一次给修理无线电的朋友画碗架子,画一半时赭石颜料不够了,就尝试着用朋友的电烙铁补上几笔。没想到这电烙铁修补处的效果竟比彩色画的还生动有感觉。从那以后他就专门试验了几次。原来用烙铁也能作画。后来随着眼界的开阔王凤军知道了能作画的方法、工具、材料还有很多。不论什么,能表现世间美好的东西都是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是不受任何工具、材料和方法限制的。这些是王凤军在后来通过对艺术理论的学习才悟出来的。

 再后来王凤军到学校当过美术老师,参加过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组织的对省内野生动植物的考察。他的工作主要是为一些新发现的珍惜动植物画插图。那个年代照相机还没普及,胶卷更是珍贵,所以很多工作都要人工完成。这段工作让王凤军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也更加开阔了眼界。他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最关键的是心外有心,人不能自满。

到电视剧组成了归宿

      说起上电视剧组,王凤军首先感谢他当年的同学。王凤军的要好同学中还是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像现在旅居加拿大的莫海波,在央视工作的王有才,在国家机关的潘琦,做生意成功的阚宪友,还有在省市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些同学,都曾和王凤军一起激扬过文字。在和这些同学相聚时,王凤军总是有一种压抑和自卑的心理,虽然这些同学经常开导他:中国大专家学者自学成材的人多了,科学家里的华罗庚、作家浩然就不说了,单说美术这行古今中外就比比皆是。外国的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凡高、塞尚,中国有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林子平、潘良玉。哪行哪业都有自学成才的。再说了,成材的标准也不一定就得在国际国内都出名的,只要能在同类中做得突出会别人不会的绝活那就是成才。同学莫海波的话给了王凤军很大的鼓励。这些同学不仅在精神上开导他,也在实际生活中帮他寻找适合的工作。

 2008年,同学聚会时阚宪友感觉王凤军这一生快50岁了还困在农场太屈才了,就让女儿阚宇萍介绍到了当时的电视剧《镜海风云》剧组。

      如今在影视剧组摸爬滚打干了八年,王凤军最大的感受就是:影视行业是门综合艺术,需要团队的整体配合,虽然他做的工作都是修边补沿的“牙签”工作,但弄不好就会穿帮,影响整个电视剧的效果。


       所以每次他的大主管黄晧交待给他工作时他都尽量找来剧本看,把自己要做的场景与整个剧情结合起来。在拍《青果巷》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画家王庚的绘画水平,导演要求在王庚的工作室要有一些油画特写镜头,王凤军根据剧情里王庚是从美国回来的特点,画了几幅带欧美风情的油画作品,导演和美工主管都认为选材选得好,符合王庚的身份。一部作品就是要从各种角度来刻画人物,细节决定成败。他还讲了前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评说的一女性从裤裆中拉出手榴弹的情节。应该说那就是细节不抗推敲,影响了整个剧情。


      “美工道具方面细节出现漏洞的影视作品也是不少的,像抗战片里的敌军司令部里挂着塑料拉花,明清戏的背景里挂着现代人洪丕谟的书法作品,民国时期的剧情里边摆着矿泉水瓶子。明朝人吃方便面。一部作品几万个镜头,你不可能让导演都去把关审查,所以各职能部门就需要把好自己那道关。不然一部作品失败,就是几千万的损失。”王凤军说出了他这些年的体会。

      王凤军不干没把握的活,像古装戏里写奏折和皇帝的圣旨他就轻易不写,他说古代的大官都是考上的,他们的字都是馆阁体,写得没功夫就能看出窜帮。

      他最拿手的是大艺术字和山水画,像门扇大小的“中日亲善,东亚共荣。”按用工量计算得用两天,因为得先打格放大,描字后再添颜色。王凤军干这样活很简单,到那几米多高的大墙下,抬眼瞄了几瞄,拣起根小木棍在墙上画几个印,抓笔就写。八个大字,不用打格,不用修正,两个小时一气完成。

      拍一部谍战片时,一个场景怎么也表现不出当时国民党军统机关的环境,导演围现场看了一圈决定写一块军统局的牌子挂上。大大小小14个字,带画国民党党微,一下午完成,明天就用,这时就看出了部门间的配合,道具用两小时做出了木牌子交给了王凤军,他就刷底漆,画国民党微,写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调查统计局。没等油漆干透就被剧务给拿走了。


        屈指算来王凤军参加拍摄的电视已有11部了,分别是:《镜海风云》《傻儿传奇》《满山打鬼子》《秦湘莲》《粉墨》《火烧云》《大漠谣》《青果巷》等。问他能在演职表中找到他吗?他说:“哪有吃完饭还能记住牙签的?”


      最近剧组又给他发来微信:“老王,年前可能有戏,做好准备。”

      剧组还真需要这样的牙签。

   2015-11-23 


[下一篇] 钱国丹和孩子

[上一篇] 张春玉的专利发明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