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君亮在十多年前接受《世界人文画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说过: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大致有这样的四种人:皇室宦官之家,像二王,颜真卿,宋徽宗,蔡襄、赵孟頫、郑板桥等。第二种是文人墨客,如玄永,米芾,黄山谷,齐白石,吴昌硕等。第三种是僧侣道士,像怀素,智永,弘一法师等。第四种是民间的无名氏,从汉简帛书到石鼓碑刻,正是这些人推动了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
近日看到清室后裔努尔哈赤第十三世孙爱新觉罗•兆瑞的书法作品,更加理解了张君亮对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总结和展望:若干年后的中国书法史上爱新觉罗•兆瑞也应占有一席之地,他的留名是因他的洒脱墨迹和独创楹联。
2000年兆瑞从国家科技部办理了退休手续后,便开始从事他的书法事业,而此时人们只知道爱新觉罗-启功在书法界的名气大。为了传播效应,他改回了祖宗的姓氏:爱新觉罗•兆瑞。当然了,他用了70年的易姓还保留在户口本上。因为那是他父亲告诉他当年改姓为“易”有三条原因:一是易姓了,就是改姓了。二是他父亲叫爱新觉罗-义瀛,把爱新觉罗去掉,易与义谐音,百家姓里还有易这一姓氏。三也是老王爷希望后代们能生活得容易些。
兆瑞先生的书法作品以行楷见长,字形典雅秀美,笔势洒脱随意,有板有点,轻松自然,撇捺长舒,其书法艺术臻于佳境。他说,书法艺术是载体,它承载着好的文章、诗词。好文、好诗、好词可以用有韵律起伏的声音吟唱,也可以通过书法艺术描绘在纸、石、陶、瓷等介质上,用结构美好的书艺固定、表现。好的诗人、词人、楹联家没有好的书法,是缺憾;好的书法家,没有自创的佳篇美句,一辈子写别人的名句,也少了传统文化表现的欢愉。 北京重修恭王府时,请兆瑞先生题写寒玉堂的抱柱联:
“日晖雨润云石古树;
月影茶香府苑斜廊”。
晴朗时日,云影掠过王府花园的嶙峋怪石,太湖石亦称云石,一个云字,两重含义,用于天象,是蓝天掠过的云朵;用于园中,是空瘦透丑的太湖石。阳光湖石与古树相映,参天古树婆娑的荫影庇护花草。月下把茶,赏看一泻银光下的殿堂游廊。没有写王府的奢华,没有渲雍容的氛围,却营造了一派中国古建园林的精华和赏游人的心境,只有身为王族后裔的作者,才能体会得如此贴切,如果没有经年的研修,并不是谁都能以这样独到的眼光,精准的字句,捕捉到上下联中的意境的。
兆瑞为友人的西藏风情画展题联:
“雅水远流终入海
珠峰傲立永擎天”,不仅字体清秀儒雅与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谐贴切,也道出了人对山川的敬畏之情。
兆瑞先生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都南海书画院院长,可见其在这些领域的造诣之深。
对兆瑞深有研究并做其经纪人的李静女士介绍说:兆瑞先生写得福,寿,喜,和佛字特好,最能表现出中国人那种祥和喜瑞的心理,他的独特之处就是自创诗词楹联可说是中国第一人。正因为有这样的底蕴功夫才让他在为《清明上河图》黄金卷版作序时,在画前仅凝神二十分钟,便挥笔写出:
“国之瑰宝,经典伟作《清明上河图》,史称‘神州第一画卷’。吾赏其结构、韵律、章法。岁月悠长,历史弥新。其画街景繁华,舟车攘行,春光秀水,拱桥飞架,人物传神。其仕商、僧道、吏民、妇孺等世人情态各异,描绘细致入微。先贤构图自然,着色和谐,通显笔墨法之神韵,尽放智慧灵感之光华。稀世珍品,精艺绝伦。俄倾间,笔者已心驰神往且浸情其卷。余慕藏者至福,久远是也。”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当时兆瑞就是边背诵边动容地看着林秀贞大姐的。他说:我看了电视的实况,你是一位农民,很了不起,你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你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村人,把你母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的朴素教诲化做了一生的行动,是大孝,大善,大真、大爱。临别时为林秀贞老人留下了:
“寿长忙碌平生悦、
福厚德馨伟业成”一幅对联。兆瑞就是这样善于发现和传播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文化精髓。
最近,爱新觉罗•兆瑞先生的一幅楹联书法作品:
平野俯牵溪水
巅峰仰望苍穹,
已经转到首尔潘基文的手里,这是画面在文字中的体现,是画意用于中国传统楹联,以简约优雅的文字的表现。一望无际的原野,在略高处俯瞰,旷野中的溪流被神来之手牵动着,就像书法家在挥洒。本来就高耸入云的巅峰,还得抬头仰望天穹。既是画面,又是哲理。
潘基文先生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是所有高踞华颠的人都须仰视的。“兆瑞先生这样表述他创作时的感受。
潘基文表示:不论从爱新觉罗•兆瑞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人文价值都值得永久收藏。
郝连成 采写于2015年春
[下一篇] 让作品说话---访书法家尚云先生
[上一篇] 用作品把人们带进思考 读刘恚君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