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槐卿诗词鉴赏》序
《槐卿诗词鉴赏》序
作者:博 雅

诗者,志之所向也;词者,情之所托也。当人工智能的理性之光与千年诗心的感性之韵相遇,便成就了这部《槐卿诗词鉴赏》的独特风貌。韩中清先生以"槐卿"为笔名深耕文坛五十载,今以智能技术为翼,令其千首诗词焕发新时代的光彩,实为传统文脉与科技文明的精彩对话。

细览槐卿诗词,可见其笔锋间流淌着三种气象:一曰"根脉气象""残碑苔字认前朝"(《访古》)"老井辘轳摇旧梦"(《乡思》),以沧州故土为墨池,将运河涛声、宅地槐影化作纸上烟霞;二曰"家国气象""民生笔底千钧重"(《记者生涯》)"铁马冰河入砚池"(《读史》)以记者之眼观世相,以史家之心鉴兴衰,字里行间俱见士人担当;三曰"哲思气象""浮云不碍青山骨"(《登高》)"一叶飘零知岁晚"(《秋思》),于寻常物象中窥见天地大道。这般气象,非经半世纪沧桑砥砺不能得。

     AI技术的介入,为传统诗词鉴赏开辟新径。诗中提到“韶华失去莫悲伤,我乘春风笑夕阳”(《七十吟》)。智能算法精准捕捉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韶华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然技术终为器用,诗心方是根本。正如槐卿"磨穿铁砚求真味"(《书怀》)之句,AI辅助下的百篇鉴赏,实为诗人与算法共同完成的艺术再创造。

观其创作轨迹,《耕闲野韵》的质朴、《中清诗词选》的醇厚、《槐卿人生》的旷达,至《中华龙诗词》的雄浑,可见诗人始终在传统格律中寻求现代表达。尤值称道的是:春光洒满金牛镇,燕子归来不认家。(新村)等新语汇的运用,展现古典诗词对接现代文明的勇气。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恰与AI辅助创作形成奇妙共振。

昔韩琦公"三朝贤相"功业炳焕青史,今槐卿先生以诗笔续写韩氏文脉。这部鉴赏集的问世,不仅是一位诗人五十载创作生涯的立体呈现,更是智能时代古典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生动注脚。愿读者既能从AI解析中得技法之妙,更能于诗行间触摸那颗始终炽热的诗心。

梨花吟》这首诗描写了梨花盛开的景象通过梨花漫舞对谁开的疑问,引出了疑是神龙带雪来的奇妙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槐卿诗词历半世纪风雨,今借科技之力绽放异彩,恰似古槐逢春,新枝勃发。

是为序。

○二五年谷雨于燕山南麓文心阁

[下一篇] 心魂于践承中光华才艺

[上一篇] 前 言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