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古迹,最易联想:不为功名富贵而苟且,不为成败荣辱而折腰,非真隐士,又几人能够?
2013中国中小企业中部论坛暨第六届创业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会议期间,主办方安排了一天当地历史文化考察活动,武当山和市区三景一日游,两处任选其一,我们选择了后者,市区三景一日游。
襄阳城墙
此处城墙的规模和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及浙江临海的长城都无法相比,使之著名的是金镛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郭靖和黄蓉守襄阳的故事。然而在城墙上清朝同治二年的一个碑刻,却记载了一段东晋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韩夫人帮助朱序守城的故事。
朱序,义阳(今河南信阳南)人,东晋名将,屡立战功。东晋孝武帝太元2年,朱序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襄阳。太元3年2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独霸天下,令其长子长乐公苻丕率领17万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东晋重镇襄阳。
襄阳老百姓闻讯大惊,晋军诸将也很害怕。守将朱序错误地认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秦军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又无战船,难渡汉水攻取襄阳,因此没把敌人放在心上。
朱序的父亲朱焘,曾任东晋西蛮校尉、益州刺史;其母韩夫人,早年曾跟随丈夫南征北战,颇知军事。她见秦军大军压境,很为儿子担心,夜不能眠,便亲自登城巡视,检查防御。她发现城墙西北角一带城砖崩溃,不牢固,很容易被秦军攻破。可儿子手下兵员紧张,连守城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修城呢?韩夫人当机立断,马上召集全家女眷,并动员城内妇女,总共聚集一百多名“娘子军”,由她亲自率领,在西北角旧城里面,加紧修筑了一道长达二十余丈的新城,这道新城墙,筑得十分牢固。之后,韩夫人又带领“娘子军”日夜巡城,协助晋军守襄阳。
不久,秦军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兵临襄阳城下,朱序大为震惊,于是命令晋军严守城池。石越率军攻破襄阳外城后,缴获晋军船只一百多艘,让后续部队陆续渡江。苻丕率领大部队到达后,指挥秦军进攻内城。朱序带领晋军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秦军发现襄阳城西北角有漏洞,便乘机从这里攻破。幸有韩夫人先见之明修筑的新城墙作屏障,朱序率领晋军退守这道防线,打退了秦军的进攻。
后人为纪念韩夫人的筑城抗敌之功,把西北角那段城墙称“夫人城”。现在又给韩夫人立了一尊汉白玉的戎装雕像,以示纪念,常有游城之人去上香许愿。唐代诗人岑参在《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一诗中提到夫人城:“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可见夫人城在唐朝时就有了名气。
经过千百年的变迁,城墙早已不是当年的城墙,故事也融入了更多的美化,每拨游客中都有到韩夫人雕象前烧香许愿的,那袅袅飘散的轻烟,能带去这些凡人们的祈祷心愿吗,旁观收香火钱的当地大嫂告诉游人:心诚则灵。
米公祠
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它是为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大师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米公祠里的亭、榭、桥、廊等巧妙布局,各处无不体现着古代文人雅士的情调。导游小姐介绍说:米芾祖籍山西太原,曾任无为知军,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如今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在米公祠长廊的正厅挂着很多米芾的书法拓片,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这里展示的米芾书法作品只的一幅是真的,让我们自己去找。最后告诉我们为武当山题写的“第一山”三个字是拓片真迹,其他则都是后人临摹作品的拓印。
古隆中
古隆中是三国时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当下政局的地方,从襄阳城去往古隆中沿途可看到山势绵延起伏,一路逶迤。山山首尾相连,岭岭上下相拥,满坡的松柏翠竹苍郁遒劲,甚而直插云宵,路边藤萝密布,花草低垂,书院、草庐、武侯祠和三顾堂错落有致,层层埋伏,花径通幽,神秘中透着庄严。一口古井深藏着三国故事,三株老槐诉说着刘关张结义真情。
或有深潭囚龙,山涧流泉,古树参天。徘徊其间,可听虫鸟轻鸣,看光影流泄,感神清气爽,觉浑然我忘。仿佛踏了进时光隧道,进入了草堂春睡的梦乡。偶有清风拂面,乍然而醒,看路旁新建的大学校堂和标牌林立的旅游景点,才感觉到重回现实。遂感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当下的浮躁社会该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唐朝孟浩然说,隆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现在来这里感觉“过清”的地方早已不多了。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几乎随处可见这些读起来回肠荡气的佳句妙文,遥想当年诸葛亮就住在这里,抚足长吟,该是何等的闲适与惬意,到后来也仅落得“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的嘘唏,游历古迹,最易联想:不为功名富贵而苟且,不为成败荣辱而折腰,非真隐士,又几人能够?
望着后人来隆中后留下的感慨诗句,想着当年的三国分争,忽然一个念头涌了出来:如果当年诸葛亮要是不那样死保阿斗而与曹操合二为一,再联起东吴,那时的中华帝国该会有多么的强大。四夷八荒谁敢小觑? 只可叹诸葛亮把满怀的经天纬地之才化做了国家统一的障碍。时光不能倒转,过去的就是过去,只有思想可象林中的草虫一样无目标地乱飞。
郝连成 2013-09-19 湖北襄阳
[下一篇] 孔昭金和他的汉画像砖
[上一篇] 菠萝寺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