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韩城夜雨
韩城夜雨
作者:栾 桅

      为什么要去韩城?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韩城是中国最值得去的三个地方之一”。韩城是司马迁故里,是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六大古城之一。“关中文物最韩城”,禹凿龙门、赵氏孤儿、鲤鱼跃龙门等历史传说都让韩城1400余年的历史沉淀璀璨而厚重。于是,我第二次到达了韩城。

第一站,先去瞻仰司马迁祠。

这一天,特别的热,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再有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应该是秋高气爽才对,可温度高的让人接受不了,甚至比酷暑时还要热。走进景区大门时,只好选择坐电瓶车,这要是在往日,一定要步行走到山下的。

司马迁祠建在悬崖之上,这是我和众人的感觉。与那些高耸的大山相比,这里其实就是韩城郊外10公里芝川镇的一处高岗。高岗也可以称作是山,因为这里有山的巍峨和雄伟。山的一面是绝壁,祠堂沿绝壁一侧而建,形成的气势依然不同凡响。   

 从“汉太史司马祠”门而入,斑驳起伏、崎岖不平、浑厚敦实的石板路在我们的面前铮铮而上,历史的脚步,仿佛正在扣响热烈的阳光,我们的每一步前行,都如翻动一页史书。道路两旁,挺立的柏树孤傲倔强,一副拒接纳任何人的样子。此时,我们只想鞠躬前行,为史圣献上心中早已沉积许久的敬仰。于是先人在这里竖起一座牌坊“高山仰之”,引领我们一脚一脚踏上九十九级台阶,在入云天的庭院里寻觅历史的踪迹。千年松柏,百年碑刻,一代延续一代的脚印,还有一颗颗虔诚崇敬晶莹的心灵,跪下去,天地顿时震颤。

这座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的祠,如今已经是一个旅游胜地。除了献殿、司马迁墓、九十九级台阶、碑亭等珍贵遗迹,还新建有史记大讲堂、千秋太史公、史记纪念馆、风追司马等展馆,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感受《史记》的博大精深。

在高岗的顶部,碧绿的田野正在抒发着丰收的激情。我们远望如碧湖一般的芝川古镇,一座古朴的高楼巍然而立,犹如一座船上的塔楼,豪迈而挺拔。这里正在精心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件件历史的巨幅雕刻矗立于景区内,历史故事将演绎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第二站,我们去了那个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党家村。

早年间,我曾买过一本《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图书,收入该书的都是全国美到骨子里的风情小镇。陕西省只有党家村和漫川关两个小镇被列入,可见党家村却是必须去的地方。

数年前,我们一行十多人去西北旅游,首站我就选择了党家村。记得那一天下着雨,我们雨中游党家村,在导游的讲解下,走进一条条街巷和一座座祠堂、四合院,被那里古朴的民风民俗和历史风雨所迷失。今日再一次进入党家村,却是在艳阳高照的时刻,风似乎静止,云也一动不动,只有热气不停地翻动,从陡坡上入村时,我们的衣衫已湿透。

讲解员讲得很精彩,几处重要庭院里故事丛生,我们听得入迷。党家村,这个自元代至顺二年(1331)就开始建设以北方四合院为主的村子,明清两代更有了大的发展。砖雕、木雕、砖墙、木窗,石狮、古井、老坊,雕梁画栋、气韵流芳、端庄方正、自然而居。党、贾两大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耕读,让这里渐渐成为了一座民居瑰宝。

村子建在一条沟壑之中,相当隐蔽,北依高岗,南依河川,占尽风水。每个四合院都有相同结构布局,又有方正大小区分,庭院或深或浅,有的恰如一枚方印;有的仿照南方模式,园内建有走廊,便于避雨;还有的照壁回廊,曲折多径,既幽静又雅致。这里更值得记录的是家风家训,诸多门楣、照壁、回廊、门墙上雕刻撰写的铭言警句,至今读来堪称哲语,仔细回味,仍能占据心灵中一席之地。

党家村历来重视修身讲学,视读书为最高修为,因此村东南建有文星阁,取意“文星高照”。数百年来,从这里走出的贡生、举人、秀才、进士不胜枚举,曾经辉耀了历史的册页。村中还有“看家楼”,是一处壮观雄伟的防御性建筑。若从一处小巷深处的园门处仰望,更有与天空相接的景象。村东入口处的节孝碑,彰记的是一位16岁女性的贞节之事,今天看来不免有些悲戚和扭曲。读每一件村中的古迹文物,心中都有一种隐隐的杂念萌生,有得有失,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始终让你懂得取舍。

近乎酷热的天气,似乎就是为了迎来一场雨。我们决定去韩城古城吃晚餐,赏古城夜色的璀璨时,一场雨说来就来了,而且是那么的富有情感和诗意。

从我们所入住的宾馆到古城还有6公里的距离,驾车是必然的。好在四人都没有喝酒小酌的欲望,只是想品尝韩城的小吃,让味道成为今夜的主角。于是我们冒雨走进了古城的街巷。

雨幕和夜幕重叠在一起,仿佛韩城与我们的缘分,就是夜行穿越。

从一处停车场的旁边,折进一条街道,会见了韩城博物馆和文庙,夜色中大门紧闭,昏暗沧桑,历史正在这里备课。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雨水在昏暗的灯光下溅起微光,脚步踏在水窝里的声音,气喘吁吁。终于走到了大街上,店铺林立,灯影摇晃。门店的主人多数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刚要开口问路,就有多人主动指引,好客、热情、豁达之情景犹如韩城往昔。一城的礼仪,在我看来,最在乎以一脸的微笑和真诚对待任何一个陌生的客人。我几乎游历了全国各地,京城也罢,海城、山城、边城也罢,我最讨厌的是那一幅令人心寒的冷面孔。韩城不然,如家的感觉,彰显了这里文化的厚重。

终于走到了韩城古城的美食街,一条古色古香,充满温馨意蕴的一条小吃街。可能是因为雨的到来,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光顾,小吃街上只有零零星星几个食客。我们在街上走来走去,并没有吃饭的意思,因为我们首要的事,就是拍视频,发抖音,留下记忆。因为韩城值得我们留下记忆。

经常游历之人,总喜欢与别人不同,也就是略显油滑一些。来来回回在小吃街上走了两遭之后,我们坐在了一个门店门口的方桌上,这里是卖麻辣疙瘩的。因为四个人都没有吃过,就选中了这里。只要了一碗麻辣疙瘩,四个人又要了四个小碗,分成四份,就是尝尝味道,免得一碗下去吃撑了,其他小吃就吃不下去了。四个人一碗麻辣疙瘩,尽管给得够分量,也是不够吃。于是我们又要了左边门店的菠菜面条一份和另一个门店的凉皮一份,右边门店的酸汤水饺两份,还要了油饼两份。这是想干什么?我们自己也不清楚。

我想最清楚的应该是韩城这场夜雨!听不到风声,雨是垂直降落的。先是细雨,淅淅沥沥,在灯影里编织故事。而后雨越来越急,几分钟就形成了小溪。雨打在青石板上,声音像加快了速度的钟摆。水泡在灯影里漂泊,好似远古的岁月在述说什么!据资料记载,韩城在明清时期,考取功名的有1400多人,几乎占据当时官场的一半。我数不上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只能在此时听雨声越来越大,眼前一片汪洋。

望着近在咫尺的灯光,灯光下透明的雨线纷纷,我感到这里的雨滴分外的灵澈,不狂躁不骄奢,犹似甘露,坠落心底,荡起一片涟漪。这时雨渐渐小了,一个背包的路人走过来,他应该也是一个游客,不吃饭,只是观雨。原来他也喜欢上这温顺清澈的雨了。

在韩城的夜里,读雨,雨是厚重的诗篇。听雨,雨是悦乐的琴瑟。捧雨,雨是酥软的银杏。那一夜,最让人销魂的是满城大红袍花椒的清香。

韩城,那一夜的雨,我一生的情。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紫山秋色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