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很是神奇,在一年四季轮回中,每个节气都有一定的气数,从立春开始,气温开始回升,到夏季的炎热天气,再到秋季的凉爽,前面的节气一个一个走过后,不知不觉该轮到冬至了,冬至,就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开始,冬至,这个古老而又神秘节气,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悄然无声地在时间的河流中站立,为岁月划分出又一道清晰的界限。
相传,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清嘉录》中有记载,冬至犹如“过大年”一说。这表明冬至这个节气在民间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人间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当最后一片树叶飘落,当第一缕寒风穿透衣襟,就预示着真正的冬天即将来临。
冬至的到来,在民间有个传统的习俗,那就是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当然,全国民族多,习俗就多,各个民族的习俗也不大相同,如北方的民族以吃饺子为主,至于为什么在这一天要吃饺子,据说和张仲景有关,相传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见百姓因寒冷而生病,特别是耳朵冻伤。他决心用医术帮助百姓,于是在冬至那天煮起了“祛寒娇耳汤”。这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煮熬而成,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分给百姓吃。人们吃了后身子暖和,耳朵也热乎乎的,冻伤逐渐痊愈。后来,每到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
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而南方的习俗与北方的习俗有所不同,南方的习俗是冬至这一天吃的是汤圆,汤圆象征的是圆满和团圆。其他地区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不论吃什么,但是愿望都是一样的。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冬至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冬至吃饺子还有另外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女娲用泥土创造了人。但到了寒冬,泥人的耳朵会被冻掉。女娲灵机一动,在泥人耳朵上戳了个小洞,穿了根线,另一头塞进泥人嘴里让他咬住,这样耳朵就稳稳当当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的救命之恩,在冬至这天包起像耳朵样的饺子,寓意着让女娲造的人紧紧咬住这带线(馅)的耳朵,不让耳朵冻掉。
当你了解了冬至吃饺子的缘由后,你要知道这两个典故不论真假,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使得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得以流传至今。冬至虽是寒冷的开始,但它却包含了人世间的浓浓的温度。
冬至这一天,就是数九的开始,数九在民间有个“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歌”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大约从南北朝起,我国民间就已有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天的习俗,唐宋以后,数九歌“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数九歌”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民间歌谣。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冬季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的寒冷天气变化过程。在这九九八十一天的期盼中,也让人们在漫长的冬夜产生出对春天无尽的思绪。“数九歌”是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的产物,代表了自隆冬到阳春各种物候现象的变化规律。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数九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论城市或农村,也不论南方或北方,冬至过后,日子开始缓缓向长,虽然白昼依旧短暂,但每一分每一秒的增长,都是大自然对生命的温柔提醒——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黎明终将到来。
冬至过后,树木褪去了昔日的繁华,裸露出坚韧的枝干,其实它们是在静默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次披上绿装,绽放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从树木的轮回中,大自然也在告诉我们,人生如同季节,也有低谷与寒冬,在面对这些沟沟坎坎时,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要因一时的挫折或打击而气馁,相信未来的美好。
今年的冬至恰逢周末,孩子们也都休息在家,我告诉他们,今天是冬至,按传统习俗应该吃饺子,孩子们问,吃什么馅的,我说我你们喜欢吃什么馅,咱们就吃什么馅的,这样大家都合口味,大孩子说我想吃韭菜的,顺便再买几个下酒菜,过节了不得喝上几杯?小孩子说我想吃大葱肉馅的,媳妇说再买点荤香苗吧。我心想五个人吃三种馅,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但又一想,随便吧,好不容易团圆一次,这种场合很难得呀。
等我买回菜,摘菜、洗菜、切菜一系列完成后,又把饺子馅拌好后,媳妇便开始了和面,孩子们则打下手擀面皮包饺子,这个场面,这种乐融融的气氛,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时候和父母亲过冬至的场景。记忆中的冬至对于许多人来说,冬至的记忆总是与美食紧密相连。在北方,饺子是冬至餐桌上的主角。母亲在灶台边忙碌,面粉如雪纷扬,她双手深陷其中,脸上带着微笑,那种微笑中透漏出一种幸福的味道,手上好像不是在揉面,揉搓的更像是生活的劲道。
一家人围坐,包饺子、话家常,欢声笑语中,饺子下锅,水汽弥漫,那是家的味道,是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饺子出锅了,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第一口饺子总是烫嘴的,却舍不得停箸,鲜美的肉香与蔬菜的清新在口腔中交织,暖在胃里,甜在心头。那份温馨与和谐,足以抵御外界所有的寒冷。饺子的香气,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爱的传递,让人在冬日的寒风中,也能感受到心底的暖流。
冬至过后,也是反思与展望的时刻。一年的时光即将走到尽头,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都化作了生命旅途中宝贵的财富。当然,我们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更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成长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妨放慢脚步,用心感受每一份温暖,珍惜每一次相聚,让爱与希望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照亮彼此的心房,温暖这个漫长的冬季,直至春暖花开。
杜甫《小至》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首诗描绘的是冬至时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很愉悦的心情。就像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不用说“冬至阳生春又来”了。
冬至,这个承载着岁月厚重与亲情温暖的节气,它如一座幽谧的古桥,连接着旧岁的霜雪与新春的暖阳。冬至,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岁月的沉淀。它让我们在寒冷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在静谧中领悟到时光的珍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冬至,如同一位庄重的使者,携着清冷与寂静,缓缓降临人间,却也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与期盼。
[下一篇] 宋伟整理的4连日记(46—50)
[上一篇] 风与邢白瓷的千年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