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总序导读难以忘怀
总序导读难以忘怀
——读《山地回忆·芦花荡》
作者:马永欢


《总序》:“每一部名著,都经受过历史老人苛刻的检验。换句话说,只有通过了历史老人苛刻检验的文化产品,才能称得上是名著。同样的,每一部名著,也都经受过地域空间的检验。换句话说,只有跨越了地域空间遥远阻隔的文化产品,才能称得上名著。”名著,人人向往,并且口口相传,特别是在一个作家的内心世界里,更是浓墨重彩。在此,我明确名著内在的两点:第一,名著,要经历历史的检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著作的这种检验,并非只是一个作家活着的时候的检验,而是死后的检验。所以,一个作家要有这样的认识。名著中的“著”是指作家个人的著作、作品集、出版的图书,特别是公开出版的图书,而不是单篇作品。因此,一个作家应该力争出版自己所写的作品,留存于世;第二,名著,要经受地域空间的检验。每一部作品,不仅要经受自己生存的地域检验,而且要在异域检验。比如,我的散文集,不仅在永平县传播,而且在县外传播,州外传播,省外传播。我的传播思想是跨越地域传播,接受广大读者的检验。

“名著能否不朽,不在于镌刻金石还是抄录纸张,也不在于尘封书库还是流传网络,而在于名著本身是不是蕴含着隽永而灵动的意义、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有了这些,名著便足以不朽。而不朽的名著,借助读者的观赏和阅读,更加得以长存。”名著不朽,是任何一个作家追求的文学梦,像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明白了不朽之意:名著本身蕴含着隽永而灵动的意义、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因而,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应突出文学作品本身,应突出隽永而灵动的意义、丰富而深邃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文学作品外在的东西,如名与利。但也不能忽视读者的阅读,因为作品的长存,需要借助读者的观赏和阅读。

“阅读名著,既是一场灵魂的对话,也是一场生命的体验。”在进入第十四年的文学阅读中,我更加感觉这一句话的魅力。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的灵魂对话,也是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导读》:“近十年,孙犁闭门读书,读所有的书:圣贤传道之书,星象占卜的书,农耕授时的书,牛羊畜牧的书,却不再读大言欺人、妖言惑众的书。这十年读书,使孙犁的思想和语言得到升华。”由此得知,一个作家的思想和语言要得到升华,就必须大量读书,坚持不懈的读书。读书,是一个作家的必修课。

“其间,他每日的功课之一,是用旧的包装和修补劫后余生的书籍,随手在书皮纸上记下随想、感言,短则数十字,长则近千字。这些写在书皮上的文字,后来被辑录出版,就是脍炙人口的《书衣文录》。”我想,这样的功课较好,因为孙犁的阅读量较大,如果把读后的随想、感言写长,那么有些阅读后的书就无法顾及,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损失。而我呢?在十三年多的文学阅读中,经常写读后感、书评,但写的文章多,且文字长,因此有好多书就没有写,没有时间写,因为我天天阅读,积累太多。前不久,我突发奇想,这样写下去不行,要改变策略,每一本书阅读后所写的随想、感言、书评,最多两篇,而且控制在三千字内。这样的功课好,因为升华了阅读的心得,把升华的文学思想、艺术变为自己的文学的生命。

《白洋淀纪事》中的小说,“大多数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它们就像白洋淀里的荷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我阅读的感受如此,但我喜欢他这样清香、美丽的文字,所以我在京东网上大量购买孙犁的书籍阅读。在阅读的时光中,孙犁先生的清香、美丽的文字渐渐深刻地影响着我的文学创作风格,我也愿意被他的创作风格影响。

孙犁的这种文学创作风格,在此,我再举例分享。“孙犁的小说,无论是在人物的描写上,还是在语言的使用上,都体现出一种单纯明丽的作风——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嘱咐》”“处处可见这种单纯优美的文字,体现了作家孙犁对诗意和美的不倦追求。”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永平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东方散文》《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荣获采风网2018年度“银牌作家”称号,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上一篇] 旧事新感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