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翻到了2018年的日记,现摘录一段的吧。
11月8日(星期四),下午临下班时我给《办公室》杂志的王总打电话,向他说我有些上稿子请他帮忙发表的事。王总因为在公交车上,我们说的不多电话就挂了。晚上他打来电话,他说第二天给他发去。
11月9日(星期五),晴、有风。上午来了我把要发的稿子在改,直到下午3点多,才把改好的稿子发给王总,他回话建议发到网上,这样比较快。今天有三篇稿子给他,分别配上了照片。这三篇分别是《桑干河畔随笔》《兰考戴上红领巾》和《站在焦裕禄像前》。而后我把《桑干河畔随笔》发到作家群里,文武给点赞,并且说“马局您才是真正的志愿者啊!”我回“向你们学习” 文武说“向您致敬”。江建军说了“马局啊,文章写得这么漂亮,深藏不漏啊,祝贺啊!”我回“江建军老师,谢啦。” 徐学文说: “马老师学习了”。我回“徐学文老师请多批评”, 徐学文回我“批评不敢当”。 我要感谢滕主席、感谢燕化的李玉春老师、感谢文武老师,是他们提了很好的意见并给予帮助。全珈斌说“明天中午东四喝酒报名中”并且“要我带滕主席过来”来。我答应了,晚上到滕家告诉他,约好11点见。
11月13日(星期二)雾霾12—3度。今天自己写了《溪源村的美》,改了《桑干河畔的感动》。把这篇发到张文武的威信上,这篇是在《桑干河畔随笔》的基础上改的,增加了葫芦村的几位志愿者,因为上次我不知道名字,没谢人家不高兴了。
11月21日(周三)晴8— —3 周一打电话约好了,今早到骥良老师家。周一下午,我给骥良老师打去电话,表示周二或者周三到他那去看他,他那爽朗的声音让我高兴,“马局,欢迎你来,周二或者周三您选,我随时在家恭候。”“好吧,那我就明天去。”我有点急性子。随后骥良老师又以商量的口气说“后天老伴不在,要不周三?”我一听,接过话茬答应下来“好吧,就定周三吧。”紧接着我补充道“骥良老师,我可能早到,您方便吗?”手机那边传来高兴的回答,“方便,我早晨5点就起床了。”“知道了,那我们就周三见。”电话挂断,我盼望着周三那天早日到来。
头一次到骥良老师那怎么也不能空着手去啊。我心思着,骥良老师爱喝酒。想起来了,我的桌底下还有两瓶跟茅台差不多的,也是白瓷瓶贴着红商标的老酒。当时找出来擦擦一看上面写着“招待专用酒”。就是它了,我抑制不住第二天见骥良老师的心情。
隔了两个晚上,终于盼望了周三。这天早早到来了,与平时一样,我坐上还像没有睡醒的公交车,听着公交车哼哧哼哧的喘气,我的心飞向金台北街。待我乘坐电梯登上12层的高楼时,骥良老师满面笑容的迎了出来。
迈进他那不太大的三居室后,我感到房间内的温馨围绕着全身。那摆放沙发的大屋里,初冬的太阳虽然显得有点懒洋洋的不愿意早起,到了八点左右才伸着它的懒腰把光芒撒向人间,可是不一会那有些热度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就直泄在我们俩身上,我穿着羊毛衫还直冒汗,非得让我穿在身上的棉背心脱下来。
倒水、沏茶这是老北京招待客人的传统,看见骥良老师一手举着暖瓶,另一只手端着杯子外身烧的蓝花的大茶杯,我赶紧迎上去,双手接过杯子,放在茶几上,用腾出来的手,再接过装的满满开水、我猜这一定是伴随着骥良老师一家人,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翠绿塑料壳的暖水瓶。
11月27日(周二) 晴 8— —3度 先把《全总的文化梦》发给王总 ,上了“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百度” 。文武发到“作家群”,全总说“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临沂的王福德说“ 占顺 真是文中高手,2度思维,内藏点睛之笔。”我回“王老师好 谢了多批评!” 全总说“马老师夸得我老脸红”,我说“全总做得好”当时全总决定周三请客,晚上 文武又发微信语言说让我去“老全主要是请您”。 写了《胡同带我回家》 后改为《美 冬日的胡同》。
11月28日(周三) 晴 8— —3度 早晨到中央国家机关的住房管理中心办房子上市手续。中午全总请客,李真 紫薇 文武 骥良 晏慧 景秀 等参加。滕到天津。广东的谢老经营看了《美 冬日的胡同》后打来电话问好。
11月29日(周四) 雾霾 8— —3度早来,修改《美 冬日的胡同》一稿 发给王总 上了《今日头条》《天天快讯》 文武给我发到“作家群”,我发到“京味”的同学群,张俊平看了说“@占顺 写得好!春节期间我也专门去走过那一片老胡同,很多老北京还生活在那里。开的买卖门脸也不少,记得刘老根大舞台占了胡同东南头挺大一块地方。鲜鱼口过年时挺热闹的。胡同生活的童年记忆挺美好的!” 然后下班前整理出《走进骥良老师》一稿 准备明天去他家
11月30日(周五) 晴 8— —3度 一早到骥良老师家去 与他核实《走进骥良老师》一稿。回来继续改。今天打算采访多人 。
2025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