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诗歌作品 > 漕运赋
漕运赋
作者:窦万兴


夫漕运者,华夏之动脉,历史之鸿章也。肇始于春秋,拓迹于隋炀,纵横南北,绵延千载。其途越峻岭而穿平野,其流纳众川以汇汪洋。通五水而连八域,贯古今以载兴亡。今感运河文化之深邃,漕运历史之悠长,遂作斯赋,以颂其光。

忆昔夫差初凿邗沟,吴楚始通舟楫之利;隋炀广开河渠,华夏乃成漕运之基。永济渠延,连京冀之浩渺;江南水流畅,接吴越之柔熙。自此漕运渐兴,舳舻相继。粮粟布帛,随波而集;商贾旅人,逐水而趋。通南北之货殖,促中外之贸易,实乃国之命脉,民之膏脂。

运河者,时间之巨轴也。春秋草创,雏形始具;隋唐拓展,规模渐起;有元一代,体系大成。隋虽短促,然文帝炀帝,开河之功,不可磨灭。通渠筑道,国脉得以绵延;运粮输水,民生赖以周全。然炀帝奢糜,龙舟水殿,虽成运河之伟绩,亦招亡国之祸愆。晚唐皮日休有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语洞彻,史意昭然。

运河亦为空间之锦带,串连名都胜邑,贯通大川名山。淮扬苏镇,因河而兴,繁华富庶;燕赵齐鲁,赖水而盛,物阜民安。扬州形胜,居江淮之要冲,自隋帝南游,筑宫建阁,渐成天下之都会。至唐时,“扬一益二”,名动寰中。张祜纵游,叹十里长街之市井相连;张若虚赋,赞春江花月之清幽无限。崔致远别离之际,念广陵风月之佳;大运河畔,聚四方贤才之彦。

且夫运河,意象之渊薮也。水系奔腾,如黄河、长江、淮河、海河、汴水、泗水、济水,浩浩汤汤;空间广袤,若沟池、渡口、桥梁、亭驿、寺庙、隋堤,历历在望。琼花绽而香盈两岸,淮白肥而味美四方;吴粳软熟,鲈鱼鲜嫩,官柳依依,皆成运河之胜状。张继夜泊,乌啼霜月,勾旅人羁旅之愁;姚鼐观桥,设喻连环,展运河山川之象。水动船移,物换星移,情思缱绻,生命流芳。

复观之,运河乃历史之镜鉴。宋金对峙,使节往来于途;楼钥北行,哀中原之陆沉;文天祥被掳,悲家国之沦覆。康乾南巡,察河务以安邦;贾生献赋,蒙圣恩而显扬;蒲公佐幕,著诗篇以流芳。运河之上,史事纷繁,兴废交替,皆付于诗词章句之间。

再者,运河为文化之渊流。仁山智水,比德于自然;“逝者如斯”,叹时光之不返。儒家之自强精神,于运河之开凿、治理中尽显。练湖放闸,杨万里诗写工程之巧;河道治理,潘耒文赞劳者之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贤之思,龚自珍观漕船纤夫而有感,忧民之情,溢于诗篇。此乃传统文化之精髓,民胞物与之情怀。

至于诗词歌赋,运河文化之瑰宝也。五七言律绝,古风词章,体式多样,韵味悠长。柳永、张先,词风婉约;周邦彦辈,羁旅行役情伤。“醉倚斜桥穿柳线”,写尽人生之惆怅;“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道破岁月之匆忙。

嗟乎!漕运之功,泽被千古;运河之盛,炳耀千秋。集百家之妙笔,汇千载之风流。如明珠璀璨,似美玉温润,串成文化之链,饰我华夏之容。愿后人承先辈之遗志,护运河之灵秀,弘华夏之文明,续历史之鸿猷。

今时今日,运河新貌,焕发生机。绿水清波,通途再启。文旅繁荣,商贸云聚。忆往昔漕运之辉煌,看今朝时代之新举。愿运河之水,滔滔不绝,滋养万域;愿华夏之邦,蒸蒸日上,永固金瓯!

噫吁嚱!漕运之魂,融于河川;运河之韵,镌于史笺。以赋铭记,情满心田;山河壮丽,岁月绵延!

 

作者简介:

       窦万兴:现任北京漕运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工美集团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景德镇昌江美协名誉主席,河北省三河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几十年来,他在书法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曾跟随华敬俊等书画艺术大师远赴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讲学,并获得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大学授予的客座教授等荣誉,其作品深受外国友人和华侨的喜爱。他担任北京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以后,深感责任很重,便积极创造条件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他创建了具有大运河色彩的漕运书画院,并把分院建到了廊坊地区,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书画艺术家,用书画艺术写运河、颂运河,传承书画艺术。


[下一篇] 沁园春·念友情长(外三篇)

[上一篇] 七律 无题 和友袁飞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