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就是4月24日,在北京798艺术区要搞一个“文革后10年的摄影作品大型文献展。展览的主题叫《四月前后-----1976---1986》。
届时将展出200多幅“文革”后第一个民间摄影组织—--“四月影会”时期的老照片。这批文革后的作品,或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痕迹,或记录了当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表现当年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作品当年都曾进行过展出。主题就是:自然、社会、人。
说起来,这次策展的作品来源,是一位叫刘钢的收藏家在潘家园发现了一批当年”四月影会“的老照片,经过著名摄影批评家鲍昆先生的鉴定后花了20万元买下,最后从600多张作品中筛选出来的。
查下此次展出作品的作者,还多是国内摄影圈的大师高手。
《力挽狂澜》是罗小韵的作品。作品记录了当年在开安门广场人们悼念周恩来总理时的场面。当时拍摄这样的作品,不仅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更需要有政治上的担当和勇气。
罗小韵在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中拍摄了大量悼念周总理的名作,在七十年代成为知名的中国新闻社女摄影记者,她的风格简练豪迈。
下边的作品就更能看出她的近期风格。
罗小韵在1984年就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个人摄影展览。至今她还保留着当时的请柬:“罗小韵摄影作品展览,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八日下午二时,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日期:一九八四年五月八日至五月二十日。”
罗小韵名言:善待自然,善待土地,善待人民,善待艺术,用每个摄影人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还摄影艺术原本应有的纯粹!
策展人闻丹青是《中国摄影》杂志主编。爷爷是中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
他的作品《亲家》那种腼腆、害羞、不好意思的神态真是抓拍得惟妙惟肖。
展出中看到池小宁的作品让人情感复杂,人们会为这个英年早逝的艺术家而痛感惋惜。
2007年7月11日22时23分,生前寂寞、身后窘困的知名摄影师池小宁因患肺癌在日本横滨医院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2岁。
池小宁1955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京都大学艺术系,1997年回国发展。他担任摄影的电影作品有《西夏路迢迢》、《秋菊打官司》等,电视剧作品包括《雍正王朝》、《忠诚》、《走向共和》、《汉武大帝》、《香樟树》、《乔家大院》等。
这次展出池小宁的作品,也是对他为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所做出贡献的一种怀念。
最能带回人们重返那个时代的作品是李晓斌的《上访者》:
作品中人物那渴望的眼神和无奈的表情,都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特别是老汉胸前的三枚毛主席像章,更加让50,60后的人们回忆无穷-----。
相信在本次展出的200多幅作品中,每幅作品后边都会有感人的故事,我要是在北京一定要去看看。
[下一篇] “克莱斯勒”带来的烦恼
[上一篇] 惋惜在《红袖添香》上的那些文章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