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元氏县的版图上,南白娄村西矗立着一座独特的山峦——中牟山,当地百姓更愿称它“钟鼓山”。这座海拔仅200多米的小山,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险峻,却凭着“空心”的奇趣与钟鼓般的回响,在当地人口中流传成一段鲜活的传说。
村民们常说,钟鼓山的“心”是空的。若从山坡上推下一块石头,石块滚落时便会撞出咚咚的声响,像有人在山腹里敲响巨鼓,浑厚的回音能在山谷间绕上好几圈。老人们总爱指着山坳里的碎石堆,讲起祖辈传下的故事:从前山脚下的人家,夜里常能听见山中传来隐约的鼓鸣,像是山神在守护这片土地。久而久之,“钟鼓山”的名字便比“中牟山”更先走进了人们的记忆,成了这座小山最亲切的标识。
可钟鼓山为何会“空心”?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答案才在南白娄村西被偶然揭开。当时村民在开山采石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巨型溶洞。走进洞内,石笋如林立,钟乳似垂帘,晶莹的碳酸钙结晶在火把映照下泛着微光,水滴顺着钟乳滴落,在石潭里敲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钟鼓”之外的另一重韵律。消息传开后,不少人专程赶来,有人为了一睹溶洞奇观,也有人盯上了洞内的钟乳石,拿着工具肆意挖掘。没过多久,原本完整的溶洞变得千疮百孔,那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被连根凿下,洞内的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剩余的地貌,当地人只好将溶洞的洞口封堵,只留下“曾有溶洞”的记载,藏进了山的深处。
鲜少有人知道,中牟山的“空心”不仅造就了钟鼓奇声,还孕育了周边的另一处景致——纸屯附近的温泉。原来,溶洞的岩层间藏着纵横交错的裂隙,地下水源顺着这些通道渗透、流动,经过岩层的加热后,便化作了温暖的泉水涌出地面。过去,纸屯的温泉是村民们冬日里的好去处,手捧一捧泉水,能感受到从地下传来的暖意,那暖意里,藏着的正是中牟山“空心”处的地质密码。
如今站在中牟山脚下,抬头望去,山坡上的草木早已覆盖了当年采石的痕迹,封堵的溶洞入口也隐在灌木丛中,唯有推下石块时,依旧能听见咚咚的鼓鸣,像是山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没有壮丽的风景,却用“空心”的奇趣、溶洞的往事与温泉的暖意,成了元氏大地上一段独特的记忆——提醒着人们,每一座看似平凡的小山,都藏着自然的馈赠,也需要被温柔守护。
来源:原创
点击量:218
发表时间:2025-09-22
审核人:清风 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