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文坛动态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原创作品
诗词
散文
摄影
美术
书法
小说
人物风采
文艺名家
群星灿烂
民间高手
行走天下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创作漫谈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关于我们
申请入会
本站声明
本网简介
本会机构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建议意见
会员服务
采风基地
本站推荐
哲理短语
采风专题
会员单位
首页
>
散文作品
> 流淌在心中的运河
流淌在心中的运河
作者:
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这首被广为流传的诗词是由清代通州知府王维珍创作的,再现了当年大运河通州段美好的景致,表达了他对大运河的挚爱情怀。
古往今来,在大运河沿岸,千千万万个运河儿女,用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赞美家乡,记录家乡的岁月变迁,张继、王维珍、贺敬之、贺茂之、高占祥、刘绍棠、浩然、张宝玺、王梓夫、刘祥、曹诏亮、刘福田等名家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他们用文学作品传承了大运河的历史文脉。
在这样的氛围里生长,在大运河浓厚的文化底蕴熏陶下,一代又一代运河儿女,接过前辈们的文学接力棒,不断书写崭新的华章。
大运河畔“拉纤”人
在英雄的枣庄,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有这么一群在文学沃土默默耕耘的运河人,有这么一群任劳任怨的“拉纤”人。他们就是台儿庄作协和《运河》杂志的创建者和默默耕耘者。
台儿庄作协成立于2008年9月,曹诏亮担任作协主席,他和各位副主席以及秘书处的人员都是兼职,而且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做工作。尤其是曹诏亮,我们两个人的工作基本相似,除了分管一些业务工作,还负责单位的党群工作,不仅社会活动多,而且机关公文的写作量也是很大的,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他还要负责作协工作,担任《运河》杂志主编,可想而知,能有多少宝贵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
台儿庄作协成立不久,以大运河命名的《运河》杂志于2008年12月1日创刊,并由家乡人、著名作家贺敬之题写了刊名。《运河》杂志每三个月一期,从第三期开始,页码由96页增加到116页,发文的容量有了明显扩大,设置的栏目更加丰富,工作量也随着增大。
台儿庄作协的成立,《运河》杂志的创刊,既让游散在外,无家可归的本地文学爱好者找到了归宿,有了温馨的文学家园,又为他们发表作品有了一席之地。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十年来,台儿庄作协实现了“两个拓宽一个提升”的宏伟目标,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拓宽了创作的领域,而且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质量和层次。
台儿庄作协还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一是在区消防大队建立了创作基地。二是大力弘扬运河文化,注重培养文学新人,提高文学队伍的品味,打造文学精品。三是建立了新浪博客,除了发布一些动态信息,还定期发布《运河》刊登的文稿。四是立足本地,面向全国,通过《运河》杂志为省内外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开辟了万紫千红的文学园地,他们当中既有各级作协会员,更有很多刚刚踏进文学圣殿门槛的作者。十年来,《运河》把文学的圣洁之水源源不断流向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仅成为台儿庄一张对外宣传的精彩名片,而且随着杂志发往全国各地,也把大运河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
从《运河》设置的栏目和广大作者的作品来看,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虽然职业不同,但是大家都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热爱文学,喜欢写作。他们在当今文学作品多元化的潮流中,仍然执着地坚守着文学阵地,积极探寻人生及社会价值,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个性,更有共性,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文学事业整体前进的步伐。
短短的十年,《运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真正成为作家的摇篮,不仅台儿庄,包括全国各地,很多写作者陆续加入区县、省市和国家作协等文学组织。
《运河》创刊十年来,已经累计出版42期,从事文字编辑的人都知道,创办文学刊物,不仅要找运营资金,而且还要约稿、组稿、选稿、审稿、编辑、校对、印刷和邮寄,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么的繁重。曹诏亮和龚安明、吴长亚、王光辉、侯敬华、秦兴明、张平、朱瑾洁、李敬沛、沈庆敏等编辑,都是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余和休息日,甚至晚上加班加点从事业余编辑工作,而且没有任何报酬,在他们的身上,不仅体现出对文学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而且体现出对弘扬大运河文化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今文学作品多元化的现实中,面对窗外喧嚣、纷扰和浮躁的搅扰,面对身边物质世界的诱惑,他们始终执着地坚守在陋室,坐在电脑桌前,甘于寂寞,潜心创作和编辑,不辞辛苦地在文学的良田默默耕耘,为人们提供着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更为广大作者精心铺设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他们和那些为人类幸福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人一样,牢牢抓住纤绳,毅然拉起《运河》这艘文学大船,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人类灵魂工程师
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水滴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人生如梦,生命瞬间化作烟云而永远散去,所有的功名利禄也会随之消失。对于写作者而言,只有记录自己生命印迹的文字会留在尘世间,不管这些文字对人类有多少用途,但毕竟远远胜过一片空白吧。作为运河儿女,我们从事写作,尽管创作体裁不同,个性不一,但是都有共性,那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码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还有责任担当,那就是做一名义务史官,用自己的作品,真实地记录历史的片段或瞬间,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
有人讲,写作是一种神圣的、包容的、仁慈的。通过写作,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个人品质和修养,可以净化心灵,保持人道主义的情怀和对弱者的同情心,善良心。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而善良的写作者,不也是其中的一员吗?
台儿庄作协的组成人员,《运河》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各位编辑,他们甘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甘当伯乐,甘当蜡烛,不仅精神层次高,而且格局也大,在各项工作中,他们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利益,做事绝不会出于欲望和功利,他们没有被其蒙蔽双眼,而是遵从自己的初心,传递自己的善意,千方百计弘扬真善美这一永恒的主旋律,传承大运河历史文化,延续祖国的历史文脉。
大运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坚韧的精神已经成为运河两岸儿女凝聚力的象征。古往今来,面对大运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不知有多少人为她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他们正如大运河的浪花,没有虚度短暂的一生,用心血乃至生命的全部,不断搭建大运河的文化圣殿,应该说,曹诏亮和他带领的团队中每一名成员都是大运河文化圣殿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曹诏亮曾经寄给我《诗意运河》这本文集,文集集中了曹诏亮先生一个时期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国内的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散文集分为五部分:大美运河、旧时记忆、季节随想、人生如戏、评论家眼中的曹诏亮。读着那些刻骨铭心的岁月痕迹和历史记忆,感受着那些为人处事的启迪和良好的生活心态,的确令人无限感慨。千百年来,正是有了数不胜数的专业的、民间的热爱大运河的人们,握紧手中的笔,不断精心记录大运河的文化和精神,成为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和非常珍贵的传世之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风流人物还是凡夫俗子,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身后什么物质财富也留不下,只有他们的业绩和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永久地存留人间,台儿庄作协和《运河》杂志的各位运河人不就是这些业绩的创造者吗?他们的辛劳和成果必将永载历史史册。
《运河》之水润我心
我从小喜欢文学,将来长大了当作家一直是我的梦想。
在过去的岁月,我曾经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专题节目通讯员,一些作品陆续在《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报》《中国法制报》等报刊发表。2008年9月,我参加了北京第十三届残奥会开幕式,还参加了联合国驻华系统和中国残联举办的相关活动,运动员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册建立了新浪博客,创作了纪实散文《红叶点燃鸟巢,繁星憧憬未来》等作品,陆续发到博客。
记得2008年年底的一天,通州区文委的任德永科长来我们单位找我,代表区文委答复我提交的代表建议,那会儿我时任通州区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我的建议是有关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方面的。针对我的建议,区文委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任德永科长来的时候,专门给我带来一本区文联的旬刊《运河》,当他得知我写散文,他就带走了几篇作品,说是帮助交给区作协主席、《运河》杂志执行主编刘祥。自2009年开始,我的散文陆续在《运河》杂志发表,让我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后来我和刘祥主席也逐渐熟悉了,他常鼓励我多读书,勤写作,在文学道路上不断进步。
那天,忙完手里的工作,我打开电脑,登录博客,忽然发现运河雄风发来的留言,他让我把散文《运河畔抒怀》发到他的邮箱,准备在《运河》杂志刊发,起初,我以为是通州的《运河》,后来才知道是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的《运河》。看了他的留言,我真是喜出望外,对于写作者来说,谁不盼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变成铅印的符号?谁不盼望能有更多的刊物发表自己的作品呢?
我是刚刚从事散文写作,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担心写的东西不行。得知我的想法后,运河雄风发了好几条鼓励我的留言,这让我一下子增强了自信心。我们互留了电话和邮箱,我赶紧把散文《运河畔抒怀》发到了他的邮箱,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收到了刊登这篇散文的《运河》2009第二期。十年来,我的一些散文、报告文学、描写运河往事的纪实文学不断在《运河》刊发。
在《运河》之水的滋润下,我在文学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十年,写作水平比过去有所进步,还加入了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文学组织,实现了当作家的夙愿,面对这些,由衷地感念台儿庄作协,感念《运河》杂志和曹诏亮主编以及各位编辑。
十年来,我和曹诏亮仅见过两次面,一次是2011年9月24日,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和《散文选刊》杂志社在国家会议中心共同举办“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颁奖大会”,在会上,我荣幸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曹诏亮。后来,我又去他们入住的宾馆拜访,我们一起畅谈了很久。
曹诏亮和我都是在运河边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我们都热爱大运河,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连我们的笔名也如是。曹诏亮的笔名是运河雄风,我的笔名是运河雄鹰,仅仅一字之差。
通过台儿庄《运河》杂志这一对外宣传的窗口,让我对台儿庄作协千方百计挖掘大运河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项举措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运河通州段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等问题,我在以后的人代会上又专门写了多项建议,并在区人大常委会上谈了自己的想法。
说到《运河》对写作者的滋养,不仅仅是在文学写作这一层面,还有更高的层面,那就是曹诏亮和他的同事们为弘扬大运河文化所展现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和敬业的精神,尤其是台儿庄在挖掘大运河文化带丰富内涵而精心设计的各项富有成效的举措,为保护大运河文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冰雪红豆的这首诗词,表达了运河人对大运河的那份深情和眷恋。十年来,曹诏亮和他带领的团队,始终坚持记录、思考和撰写大运河的奔涌和激情,历史和人文故事,运河人的勤劳和勇敢,朴实和善良,包容和豁达,敬业和奉献,让人们更加了解大运河,热爱大运河,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大运河。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运河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大运河文化才会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穿越时空,奔流不息!
来源:
采风网
点击量:664
发表时间:2018-07-20
审核人:清风 副总编
[上一篇]
寻找母亲的土地
[上一篇]
迷幻的柳林
评论
登录
/
注册
栏目导航
诗歌作品
散文作品
书法作品
美术作品
摄影作品
小说作品
行走天下
热门
避暑胜地小草坝
收缴黄色手抄本
路过牛街,打卡古镇
“羊肉串”有味道吗
脚板要跟进
罗炳辉将军纪念馆
南风(诗二首)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掠影
一生是旅游 我每天都在歌咏
探访赤水河源头
最新发表
浪淘沙令 小雪时节咏雪
燕山小雪日 夜话
闫炳华:激情岁月
家,那最暖的灯火
想吃手板心煎的鱼
来自星星的你 (42——44)
记住老班长
写
勤——
“机”的联想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已有采风网账户,请绑定已有账户
没有采风网账户,需要新建账户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