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那桐
题记:那桐镇每年四月八都举办盛大的传统农具节,品种齐全。经商唱戏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好一派热烈景象,特作此文记之。
名盛远扬,那桐镇,系农具节。追溯源,骆民先祖,展雄才略。石骨蚌类精打造,“那”田驯稻成先列。四月八,经典传统节,好热烈。
祭仪式,庙三届。观景点,塞海惬。水涛惊滩畔,鹭飞鱼跃。牵动八方宾客至,经商唱戏同欢乐。归去来,谈盛况年年,喜相悦。
四月八农具节
一年一度的“四月八”,是隆安县那桐镇一个传统又盛大的农具交流节日。它充满宗教与神话、坚实与沧桑、古朴与独特、传统与传说,热烈与隆重。随着历史演化,它由一个坠地娃娃已生长成自治区级文化品牌。
(一)悠久渊源追溯
声名在外的“四月八”农具节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早在6500年前,我们的祖先骆越先民就在渌水江、罗兴江和右江三江汇合处生活,并建立以大龙潭附近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他们以氏族群居,和谐相处,团结协作,战胜自然灾害,不断总结劳动生产经验,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利用石器、骨器、蚌器制作成劳动生产工具,品种有既能掘土又能砍伐的石斧、能翻田耕作的大石铲,能缝制衣服的骨针、能收割谷物的蚌刀以及用于脱粒和脱壳谷物的石球、石磨棒、石磨盘等。1978年在乔建大龙潭发掘出土的233件大石铲,2008年在丁当更也出土的30多件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就是佐证。
相传,勤劳淳朴的古代骆越人每年耕种前后都要进行“石铲祭祀”和“拜秧节”活动,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秧苗茁壮成长,有个好丰收。这样代代相传,“石铲祭祀”和“拜秧节”活动能够延续,也许这就是“四月八”农具节初成的前身。
又传,大概在清朝,那桐镇就已经是南宁一代有名的圩镇了。“同义、同利、同仁”三兄弟为祭拜祖先,共同发起了这一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节日逐渐打破了宗族观念,演变成周围各村镇都参加的大节日。于是,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周围各村镇都自动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农具,同时敲锣打鼓唱社戏祭拜祖先。
还有另一种说法,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日,每年这一天,那桐人的祖先杀猪宰羊,设坛打醮,云聚一起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佛祖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久旱逢甘雨,四季添平安。巧手的祖先也把一年来做的各种农具拿到街上交易。说来也凑巧,每年的四月八后,那桐天空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塘溢溪满,水泛田埂。于是,就有了“四月八,田埂断了截”谚语,意为农历四月初八后,雨季来临,天降大雨,雨水灌满水田,低矮的部分田埂被水冲垮,断成了几截一样。有了水,地里的庄稼就有了盼头。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四月八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祭祀活动、农具交易节日。各式农具琳琅满目,吸引了附近周边县市的村民前来选购农具,许多外地商家也慕名前来交易。1965年,那桐政府根据节日期间农具交易活跃,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摆卖农具的特点,经请示上级政府批准,把“四月八”定为那桐农具节,此俗延续至今。
不过,从节气上看,此时隆安一带的春耕已告一段落,正是相对农闲的时候,农户也可以借此机会修缮、添补农业用具。“农具节”很大程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管起因是何种缘由,那桐“四月八”农具节已是名正言顺的民间传统节日,它集宗教信仰、文体活动、商贸交易、美食品尝于一身。每年的“四月八”都要热闹上五六天,若正巧初八那天赶上那桐圩日,那可就热闹非凡了,若赶不上,那就是闹前不闹后,即逢圩日初六七最热闹,祭祀日也在那一天,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桐街便成了欢乐的海洋。从历年参与活动人数统计,最高达10万人次,节日经贸活动交易额达4000多万元,节日活动历时6天,从农历四月初四开始至初九结束。
(二)与时俱进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四月八”农具节也变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原先人们只是抱着求神赐福消灾以及娱乐的心态自发组织过节,宗教色彩浓郁,镇上的村民披红挂绿穿组成几百人的方队,抬着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的神像和各式花灯以及全猪全羊,提着花篮,沿着三街四村(那桐镇的三条街道以及同义、同仁、同利、定江等四个村子)进行巡游,途中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边走边向周围的观众撒巧克力做的金元宝和“四月八”吉祥物、绣球、谷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设案焚香,顶礼膜拜,迎福接禄。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兴奋地欢呼、鼓掌,可以说是全镇欢庆。
而如今,自2008年12月入选“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四月八活动由政府扶持,除了祭祖神、祭农具、求雨等宗教文化活动外,还有舞龙、舞狮、戏剧表演、山歌对唱、斗鸡斗狗、体育比赛等项目。好客的那桐人还为八方游客提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美食和品种繁多的土特产,如那桐盐渍酸品、丁当盐焗鸡、都结酸肉、布泉酸鱼、雁江米粉、五花饭、酸梅酒等精美食品,让人食之有味,唇齿留香。那一天,也是一年中草药的上市交易最为热闹的节日。
随着戏剧艺术的兴起,农具节也引入了戏剧艺术,并在清朝乾隆年间形成了“修庙宇砌戏台设醮演戏”的民俗。每逢四月八,那桐的群众都会自动捐资邀请剧团前来演出。解放前,乐尧天、合新风、永太平、清平乐等外地名班以及解放后成立的凤凰、南宁等专业粤剧团、邕剧团,及国内外一些著名歌星都应邀来此演出。庙宇文化繁荣了戏剧艺术,戏剧又丰富了传统节日文化,两者相得益彰。
新石器时代的壮族先祖骆越人,每年祭稻神活动节所用的都是些石制农具品,其间交易的生产农具主要是些石刀、石斧、石凿、石奔、石纺轮、石铲等。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需要,隆安人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就越来越先进。石制品逐步被木制品、藤制品、竹制品、铁制品、电动品所替代。如今,每年“四月八”农具节上称雄的农具产品,不仅有牛轭、扁担、箩筐、草绳、竹垫、谷箩、谷桶、斗笠、畚箕、竹篮、箱、柜、凳子、木床等木、藤、竹制品,还有犁头、耙、锄,铲、镰、刀、斧、刨、凿等铁制品,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碾米机、抽水机等机械化电动制品,以及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手机、音响等现代化的家电生活用品也成为农具节的主角。
(三)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5月,隆安县正式启动“那文化之都”工程,计划未来在五年内把它打造成具有影响国际水准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而事实上,近年来,隆安深厚的“那”文化遗存已经引起了国家文化部的重视,许多民族文化专家纷纷专程到隆安研究与论证“那”文化的渊源和历史地位。那桐“四月八”农具节作为“那文化之都”的骄子,它早已不是一般的庙会,而是上升为文体搭台、商业交汇、美食品尝的民间盛会。
那桐农具节以其浓郁的民俗色彩、热烈的商贸氛围、丰富的文体活动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别获得“2005年南宁市县区群众文化‘十大活动’奖、南宁市‘一地一节’节庆文化品牌奖”和“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称号。2010年5月1日,那桐农具节还通过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广西日报》上进行公示。如今的那桐农具节,已名扬南宁、百色、崇左等地,成为自治区级的文化品牌。
传统与潮流交汇、民俗和商贸结合、稻神同美食共舞的那桐“四月八”农具节,正期待我们大家的参与,共同实现它更加美好的明天。衷心祝愿每年节日越办越红火!
作者简介:赵晨理,男,大学文化,1996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1997年4月被隆安县人民政府授予小学二级教师资格; 散文作品:《秃山的呼唤》1997年6月荣获县级“环保杯”三等奖;散文:《甜蜜人的追求》1998年8月荣获县级“甜蜜杯”优秀奖;散文:《父亲》1998年10月荣获第二届爱我中华文学艺术“新星奖”佳作奖;诗词:《沁圆春•游泳》1998年10月荣获第二届爱我中华文学艺术“新星奖”佳作奖;诗词:《年轻的心》1998年1月荣获“全国首届短诗大奖赛”佳作奖;诗词:《搏击岁月》1998年1月荣获“全国首届短诗大奖赛”佳作奖;诗词:《故乡》1998年1月荣获“全国首届短诗大奖赛”佳作奖;2000年被南宁市作家协会、南宁市文联评为先进创作积极分子;调研论文《浅谈公安交管部门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看法》获南宁市公安局2007年度公安理论研究与公安调研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年度被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评为信息调研工作先进个人;调研论文《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要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路》获2008年度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比优秀奖;散文诗《祖国颂》获2009年县级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征文比赛三等奖;小品《值班》获2010年首届“南宁政法文化节”征文比赛优秀奖;2010年度被县公安局评为优秀信息员;调研论文《建立以人为本推动公安工作双满意的实践与思考》获2011年度南宁市委组织部“巩固提升首府组织工作满意度”征文活动比赛三等奖;戏剧小品《如果有来生》荣获2011年度庆建党90周年市交警支队征文比赛一等奖,散文《家乡变奏曲》荣获2011年度全区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二等奖,散文《党旗飘扬》荣获2011年度全区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三等奖,调研论文《推行农村警务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荣获2011年度全区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优秀奖。2011年度被县公安局评为治安巡防先进工作者。调研论文《夯实基层 开拓创新 浅谈公安机关基层工作难点及对策》荣获2012年度全区公安机关文秘大比武及调研论文比赛二等奖奖。2012年度被县公安局评为治安巡防先进工作者。现在隆安县公安局办公室工作。
联系手机:15077098787,邮政:532799 住址:广西隆安县城厢镇城南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