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谷雨时节话桑葚
谷雨时节话桑葚
作者:王浩如




 

谷雨刚过,桑葚便红透了枝头。

听说大名县有个桑葚采摘园距离我们不是太远,县作协十余文友便相约采桑葚去。

周末的一个下午,阳光晴好。我们在预定地点集合后,便驱车上路了。四十多公里的行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两县交界处有一段公路毁坏严重,坑坑洼洼、崎岖难行,车辆颠簸中有人快要晕车了。短暂的困难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即将采摘的心情,尤其对于年愈四十的我,桑葚只是从书本上学过,从未见过,更没有品尝过,恨不得一步迈进园子,大快朵颐!同车的两个小姑娘更是说说笑笑,心情大好,我们一起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采摘园到了,满目青翠的绿扑面而来,一棵棵桑树虽不高大,但也繁茂,青绿的枝条向空中舒展着,郁郁葱葱的桑叶密密麻麻。我仔细观察了桑叶,心脏形,脉络清晰,周边有锯齿状缺口,同行刘老师说这就是养蚕的桑叶,想像着蚕宝宝们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桑叶一天天长,然后吐丝为茧,人们剥茧为丝、织丝为绸、缝绸作衣,桑树远古时代就养育了我们的先人。更有美丽的罗敷女:“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我想这缃绮、紫绮都是蚕丝织就的吧。中国的丝绸使用不完,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各国,文明的同时,架通了友谊的桥梁!桑叶与桑叶之间,一棵棵桑葚小拇指大小,珍珠般点缀技头,未熟的桑葚青色,酸涩难以下咽,快要熟了的桑葚红色,酸酸甜甜,熟透了的桑葚则呈现紫色,入口甘甜。同行的两个小姑娘,在园子里跑着、笑着,愉快地摘着桑葚,不时将熟透了的桑葚送入口中,随着上牙碰下牙“噗”的一声,紫红色的桑葚汁溅了满手、满脸,小姑娘们笑得更欢了,银铃般的声音洒向园子的角角落落。

时间不长,我们享尽了美食,也摘了个满筐、满篮,躺在树下稍事休息,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王莽赶刘秀画面。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王莽篡汉后,为了赶尽杀绝,派重兵追杀刘秀,刘秀外逃途中,一路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偶遇桑林,得桑葚充饥才保住了性命。后来刘秀称帝后,为感谢桑树救驾之功,御笔亲题“树王”,制成金牌,命大臣去桑林钦封。时值隆冬,百树落尽了叶子,糊涂的大臣辨不清桑树,误将金牌挂在椿树身上,桑树见椿树无功受封,气破了肚皮,所以至今树皮还是开裂的,椿树因受皇封,自此长得又快又直,当年目睹了错封一幕的柳树则笑扭了腰,所以直到现在还扭曲着生长,真个是“赏罚不明,树也不平”呀!

桑葚成熟季节,五谷不到时令,桃、李、杏均不能果腹。灾荒年代,桑葚挽救了多少可爱的生灵呀!西汉末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生产的粮食不够吃,有个叫蔡顺的少年,自幼丧父,事母至孝,采摘桑葚时把黑色的,红色的分开装,起义军首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道:“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起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送给他一些粮食让他供养母亲,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拾葚异器”故事。质朴无华的桑葚呦!甘甜了一代又一代人,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呦!孝心感天动地。

吃不完的桑葚,还可以用来酿酒。大名这家桑葚企业,更是开发了桑葚酒、桑葚面、桑叶茶、桑叶面等一系列产品,桑葚正以其滋阴补血、补肝益肾、生津止渴、乌发明目等众多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回望一团团、一簇簇的桑葚,在干的支撑、枝的引导、叶的庇护下,正努力向空中伸展着,向着光、向着热,它们抱得是那样紧,红得是那样艳,不正象征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么,在中华民族这条巨轮中,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他们凝聚了心、抱紧了团,随伟大祖国一道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王浩如,河北省邯郸市人,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邯郸市散文学会会员,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有多篇作品在省、市级媒体发表

 

[上一篇] 卑微的爷爷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