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传说故事 > 娘娘殿里的孩子
娘娘殿里的孩子
作者:胡品选

本文荣获首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民间故事类三等奖



娘娘殿里的孩子


文/胡品选


清朝中期,长江在安徽宿松地段是条宽阔的河流,江岸没有今天这么明确狭窄。更没有又长又高的大坝,江西的湖口、彭泽两县与宿松隔江相望,山水依依,“长江绝岛”小孤山在这一地域演绎了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

船是长江重要的交通工具,那年月彭泽城池下的码头终年船来船往,客流不断,热闹非凡。特别是往来两岸的贩夫走卒、士农工商,更是不计其数,北岸宿松套口码头虽简陋破旧,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

一个初冬的早晨,摆渡的船家载着十多个过江客,从彭泽码头起航,朝北岸套口码头航行。船上男男女女,有挑担的,有背包袱的,有打柴的,有抱孩子的,其中抱孩子的一对小夫妻,一身整洁利落的新衣,在人群中显得十分突出。

这一家三口是带着使命和喜悦之情过江的,他们不是回娘家走亲戚,而是要上小孤山敬香还愿,感谢小姑娘娘让他们喜得贵子,祈求娘娘保佑幸福安康。

他们是彭泽乡野中的农人,男人叫守财,女人叫喜凤,两人成婚三年没生养,两家老人愁眉不展,心急如焚。后来,听说小孤山的签灵验的很,小姑娘娘是有求必应,便差夫妻二人择吉日上小孤山敬香许愿。

半年后,喜凤果然有了身孕。三个月前产下个白白净净的胖小子,全家人好不兴奋。这不,孩子刚满百岁(日),老人们便催着他们上山祈福还愿,还给他们置备了不少供奉的物品,他们是带着欢喜报恩之情上路的。

时值初冬,江风带着寒意,喜凤将婴孩的裹被掖了掖,紧紧的揽在怀里。约莫三袋烟的工夫,船就靠岸了。船上的人还没下完,岸上的人就急着往船上挤,守财一手拎着沉重的行李,一手扶着抱着孩子的喜凤,正往岸上去,一个挑担的汉子上船时一头撞上了守财的肩膀,他本能的让了一下,却忘了丢开牵着喜凤的那只手,使喜凤打了个趔趄,连贯性的往后一仰,失去平衡,慌乱中一撒手,襁褓中的孩子落入水中。“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她大喊的同时做出要跳水救子的姿势,却被好心人一把拉住,慌乱中的人们忙用撑篙打捞小裹被,可岸边江水回旋,很难够到,只见小裹被朝下游越飘越远,岸上一帮好心人帮他们撵,水中船家在追......

夫妻俩呼天哭地,绕过草滩、苇柴,一直跑到小孤山下也没见孩子的踪影。喜凤已哭哑了喉咙,守财瞅花了双眼,还愿变成了离别、喜悦演变成痛苦。一瞬间的工夫,好好的孩子就这样从眼前消失,哪个做爹妈的能经受这样的打击。

好心人来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劝他们看开点,不要悲伤过度,坏了身子;有的说这就是缘,或许你们和孩子只有这么长的一段缘;还有的说,既然到了小孤山下就上去给娘娘敬柱香,娘娘没亏待你们。兴许孩子还能找到,就是找不到,祈求娘娘保他平安,也算是你们对孩子的一份爱心。他们知道这是宽心话,但多少也说到了他们心坎上。两人用了老半天的时间,才稍微平定了心情,拖着疲惫的双腿,带着能给孩子一线生存的希望,一步一步迈上登山的石阶。

他们在大殿天妃娘娘的神像前跪下,感谢、祈祷、忏悔、伤痛、交织的泪水悄悄的滑落。忽然,喜凤听见了婴儿的啼哭声,守财也听出来了,不是错觉,不是虚的假的,是实的是真的,两人吃惊的瞪大了眼睛,顺着发出哭声的方向找寻,只见右侧神像下面的蒲团上躺着个襁褓,那襁褓是用僧袍包裹着的。“我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守财快步来到婴儿旁边,抱起他,同时撩开裹被,看到孩子耳后那颗棕色的胎记,两人拥着婴儿流着热泪,不住地给娘娘叩首跪拜。

从此,“长江绝岛”小孤山的名气更大了,百里千里来此敬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天妃娘娘(又名小姑娘娘),被人们敬尊为“送子观音”、“送子娘娘”,小姑娘娘救婴儿的故事越传越神奇。

守财为感激佛山救婴儿的恩德,就给孩子取名有福(谐音佛)保佑孩子平安长寿,还在山上为孩子认了个和尚作义父,每年全家人都要上几次小孤山,敬香时总是不忘给和尚们带些吃食衣物。

几十年后有福的爹娘去世了,有福依然保持爹娘在世时的习惯,时常带着儿女上山敬香。若干年后有福的和尚义父也圆寂了,令有福没想到的是,义父只是做了几十年的杂活的和尚,主持竟然决定将他安葬于九华山,义父原来有这么高深的修为,他对义父更增强了一份了解和敬重。

有福哪里知道,为了义父安葬九华山一事,小孤山主持与众僧之间还发生过一场辩论。那日,众僧意见强烈,分歧很大,极不理解,责问主持,他佛经没念多少,功德又不高,只是个在宿松乡间长大的俗人,闹水灾时讨饭到此,饿倒在江岸边,被化缘归来的老主持救下,留在上山砍柴、挑水、做做杂活,凭什么用那么厚重的规格安葬他?

主持见再不揭开那尘封多年的轶事,今天恐难服众。主持将众僧领入议事堂,慎重地说,各位有所不知,当年他在山下打柴时将那落水的婴儿救起,因一时找不到失主,又怕孩子受到风寒,就立刻返回寺庙,向我等禀告,考虑到孩子长久放在僧房,恐有损我佛门清规,怕遭人误意,便将孩子潮湿的裹被换下,又给他喂了些米汤,找了两件厚大的僧袍将孩子打包,放在大殿旁边的蒲团上,我等躲于侧门内窥视,指望拜佛行善之人敬香时将孩子抱去。谁知......后来的事各位都知道,这么多年来,他默默劳作,打理着山上的琐事杂物,保守着慈悲行善的秘密,把利益抛向一边,把功德记在佛主名下,这是何等的胸怀?今天佛山香火鼎盛,不能辱没了他的一份功德。阿弥陀佛!

一番话说的众僧心悦诚服。由于主持的忠告,对婴儿获救的真实背景保持缄默,才使这件公案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而那美丽故事的版本流传至今。至于那位做杂务的宿松籍和尚,无人能记得他的法号和大名

[下一篇] 兄妹造双桥

[上一篇]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