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乡关路远》读后感
《乡关路远》读后感
作者:老兵默默

邂逅《乡关路远》,是因为结识该书的作者张炳吉。那是在2014年河北省散文年会之后的一次小聚中,我有幸与张炳吉老师共进晚餐,席间相谈甚欢。交谈中得知张炳吉老师曾经在一支英雄的部队服役,并参加过对于自卫反击战,这支部队也是我后来服役的部队,虽然张老师转业离开部队时我尚未参军,但还是感到分外的亲切。张老师为人低调,他说,“我们以前是战友、现在是文友,不必那么拘谨、客气。”

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有些诚惶诚恐。因为从战友的层面上讲,当他是首长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新兵,遇到他会毫不犹豫的立正、敬礼,然后说,“首长好!”;若是从文友的角度讲,他已经是河北省散文学会的副秘书长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加入学会的会员;若是从职务上来讲,他是市政府办公厅的处级领导,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当然,我这样想问题可能有失偏颇,志趣高雅的人早已参透了名利、若是以世俗的眼光去交往,反而显得有些不敬了。所以,我只能将敬仰之情深藏于心底,与他进行关于文字间的零距离交流。

《乡关路远》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99篇、28万字的作品,2009年底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曾获新世纪十年河北省散文创作最高奖——“精品贡献奖。作者炳吉老师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他的作品《白马泉的品格》入选《北大基础教育文库》。尤其让人钦佩的是,炳吉老师并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许多作品都是在战斗间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的。他从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战功,从部队转业后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曾出版散文集《路在门外》、散文集乡关路远》、《机关信息工作实用手册》等专著,不少文章获全国、全省大奖。

虽是散文集,但读起来也能感受到政论文的立意高远,诗歌的格调高雅、随笔的清新洒脱、杂文的犀利深刻,当然还有散文最突出的优势——带着人的思绪飞,读着读着就可以跟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或喜、或悲、或美、或丑、或过往、或未来的世界。散文《童年的小油灯》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故事:讲述母亲在豆粒大的灯光下为儿女缝补衣衫,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讲故事;讲述老师在小油灯下讲课,高大、粗壮威武的身影投射到黑板上;讲述夜晚醒来,发现祖父借着那盏油灯,端着筛子,簸箕,来来往往,不停地为牲口添草添料……以小油灯为线索、为背景、为衬托,展现了祖辈、父辈们勤劳善良、积极向上的品德。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我想,哪里也不必找了,或者我已经找到了,它就嵌在我的脑海里,印在我的心坎上。开启我的生命之旅,启迪我的心灵,照亮我人生之路的其实不是那盏小油灯,而是油灯下的长辈和老师,是他们的勤劳和品德造就了我的昨天,映照了我的今天,他们才是我心中永远璀璨的灯。”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其实一直在为后半部分的高潮做铺垫、做渲染,作者的心理描写使文章的立意徒然升华,恰似画龙点睛,令读者拍案啊叫绝。

炳吉老师的文字里总是充满了正能量,作品里没有消极、没有阴暗、没有纠结、没有怨恨,总以乐观的笔触向读者展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管多么沉重的往事,写到最后总是峰回路转,给读者以希望。《窗前的褚桃树》、《满院都是车前子》、《石头下的生命》……,都不是简单的用华丽的辞藻刻画一事、一物、一人,而是在叙事中融入了作者的思考、作者的情怀,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军旅岁月戎马倥偬,能闲下来写文章的时间是不多的,即便是转业到地方以后,我想炳吉老师也是很忙的,能在百忙之中写下这么多优秀的文章,一定是牺牲了许多休息的时间。对文字的痴迷固然有爱好的因素,但是炳吉老师超越了爱好,这爱好中有一份担当,为读者酿造优质精神食粮的担当!用一句诗形容最贴切不过了——“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下一篇] 厚重:作为一种品质——评《少年的荣耀》

[上一篇] 读散文集《面对》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