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创作理论 > 诗的内部应设置多重空间
诗的内部应设置多重空间
作者:王克金
 

               诗的内部应设置多重空间

                 王克金(回族)

 

一首诗的内部是有空间的。这里,我们可以用绘画作品的留白、书法布局的疏朗有致,来比拟性的间接的理解诗的空间。虽然,这几个艺术形式的空间不是一回事,但通过这样联系,还是有助于对诗的空间的理解。

那么,诗的空间是什么哪?抛开诗的形式上的空间不谈,从根本上说,诗的空间是提供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是让读者能回味的空间。所以,写一首诗的时候,诗不能写得太满,诗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给读者。

这和老师教学一样,好的老师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来理解、运用、消化所学的内容。这样做,开始可能有点儿慢,有点儿耗时,可是,长远来看,这是真正的快。因为,启发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今后,即使有的内容不用老师讲,学生也能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弄清楚弄明白。一般老师就不这样了,他力求把所有的内容都告诉学生,还生怕其不明白,挤掉学生的思考时间,甚至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全盘“复制”。这样做,开始似乎有点儿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师把学生教懒了、教“老实”了,学生的思维不敢打破老师的模式,学生也懒得思考了,一切要等老师来讲、来告诉。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没有了后续的学习能力。

诗也是这样,好诗人和好老师一样,会留给供读者思考的空间,不会完全“告知”。诗也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它是意象性的语言,这种特点决定了诗人写诗不是写“说明书”。读者也不应该用看说明书的心理去读诗,不能用明白不明白、懂不懂的心理去读诗,而是应该用思考的心理、用想象的方式去欣赏。所以,诗必须扩充本身的空间,有一种内在的宽阔,留下读者想象的余地。

接下来,我的观点是:一首好诗不是读完就能明了的。如果一首诗,读者读完后,立刻就明白了,诗中的一切就都清楚了,那么可以说,这首“诗”基本就不是好诗,甚至不是诗。用比喻来说,如果有一条“路”,人“一步”就能走到尽头儿,那么,这条“路”还是路吗?还能称其为路吗?所以诗不能“一览无余”,一览无余的“诗”都不是诗,这是诗的语言方式决定的。

“一步”就走到头儿的“路”,在人的观念中不是路,因为它没有提供足够的长度。世界上最短的路,至少应该能让人走“两步”。所以,长度是路所以为路的一个因素,空间是诗所以为诗的一个因素。诗不能一览无余,诗需要“两览、三览”,甚至反复阅读才可以领悟。诗中本身具有的空间,也决定了诗不能一览到底。

这就又需要说说现代诗的内在空间的构成问题。简单地、比拟地说,一个楼层的一个居室的面积再大,也只是一种现实的宽绰。那么,另外的几个居室则增加了这个居室的空间感,因为这个居室存在着到另外居室的出口。再者,因为居室的增加,使得我们对整套房子的欣赏,才不至于一览无余,而是提供了另外居室的神秘和新鲜。而一个错层的套房,上下层叠加的套房,则更为引人入胜,能给人以幽深。原因是,我们站在下层看不全上层,站在上层看不全下层,因此,我们只能用想象来“看”。想象扩大了套房的实际面积,是想象增加了它的纵深与空阔。写诗就要写“错层”的诗,要是能写出一个“别墅”,那就更好!

诗行的多少是诗空间的一个因素,但这个因素很弱。诗空间形成的更重要的因素,是诗人隐含在诗中的思考,这思考可能是直线型的深远的思考,也可能是多向度的发散的思考,甚至是几种思考形式的综合。

诗人的这些思考具有隐秘性和神秘性,因此,思考所形成的诗的空间,也就具有隐秘性和神秘性。还用比喻来说,诗歌内部的空间,对读者来说更像一个“暗夜”。这暗夜,闪烁着天象中的星光和远处的微火,使读者永远看不到尽头儿,也永远走不到尽头儿。读者凭借自身的视力和思考,在深入诗歌内部的每一点的周围,又能找出或看到足够徘徊的空间。但整首诗的空间,它辽阔而渊幽。如此,这首诗,才能让人不断领悟,不断加入自己的想象。甚至,这首诗能考验读者的耐心,直至让人产生绝望的心理。

所以,一首好诗,必须具备打开自身空间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诗人沉想能力的外化。当然,这种外化具有多重的空间更好,这样更能增强对读者思考的启动和启发,使其想入非非……可是,对于把诗当做“说明书”的读者,则又另当别论。

如何打开诗的内部的空间,则需要诗人的沉想,以及沉想能力的挖潜。

 

    王克金,男,回族,上世纪60年代出生。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桐柏村人。本科学历,数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国办中学校长,廊坊市人大代表。现为民进廊坊市委会委员,办公室主任。

诗人、诗评家,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廊坊市文联诗歌艺委会副主任,京津冀诗歌联盟常务理事,2012年被载入中国回族文学史。

 

[下一篇] 儿歌就要表现童趣儿

[上一篇] 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谈写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