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面对一只蛾子
面对一只蛾子
作者:海蓝蓝
 

 

张月娥和她的《面对》

作者:乔民英


      飞蛾扑火的故事已足以让人感动,你可知“愚公移山”故事中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大力士“夸娥氏”?“夸娥氏”原本叫“夸蛾氏”?所谓“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大山,这或许更合乎“愚公移山”的本意!

      飞蛾扑火也好,愚公移山也罢,都以一种凄美和悲壮呈现或表达着倔强不屈的价值追求。

      我要说的“蛾子”是一位七零后美女作家的笔名。她对自己有着独到而质感的解读:本蛾子发源于河北张家口怀安县一座古朴小镇,生性淳朴善良,因在家排行老六而捡得“六六”芳名一枚。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边创业、一边以文字筑巢。不想做同名“六六”的网络走红女作家“山寨版”,就拿来父母常喊的乳名蛾子做笔名。只想做一只匍匐翩跹于草丛的飞蛾,梦想有一天化蝶飞舞、点缀星空。

      我与蛾子相识于一次创作采风。2015年深秋,在一个叫红河谷的地方,身负一架超重高配置专业相机的蛾子在一行三十余人中格外显眼。她让我帮忙拍张照片,而她的相机显然不够给力,竟然把主人照虚了。我试图再给相机一次机会,蛾子却不给了。她说:“算了,更好的景色或许在前面等着呢!”我有点尴尬,替相机委屈,也为自己不平。好在,很快就等来一次报复她的机会。

      采风结束后,蛾子寄来她的散文集《面对》。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仅是精美的封面、隽永的文字、考究的印刷,更有主人五幅魅力十足的艺术照,据说其中一张照片被一位知名油画家临摹并获奖。我发微信给她:“要是在书中配上几幅你父母的照片就更好了。”她回复:“这是我刻骨铭心的痛,再也没机会为他们照相了。”我说:“相机再好,也照不到以往的时光呀!”蛾子轻叹一口气,泪奔。

      相机找不回消逝的岁月,可还有笔,还有键盘和鼠标,还有那片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面对》大部分文章就是蛾子在母亲从病重到去世的五年时间饮泪写成的。

      亲情之痛、乡情之真、友情之醇是《面对》的三大看点。

      蛾子笔下的亲情很痛,痛的像塞外的寒风敲打在脸上那样让人难于释怀。对生活在城市的作家来说,大都会对故土有一种歉疚之情,进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还债。这既是对父辈的怀念,也是作者的自我救赎。父爱无声。蛾子笔下的父亲就是在三十九岁时赐给她生命的那位粗壮憨实、性格乐观的农民,就是那个总是把一件旧棉袄给她做“席梦思”、“雨伞”的立地擎天的大山,就是她下晚自习回家时等在路口的那盏灯和提示她的几声咳嗽,就是那位从牙缝里剔钱也要让她穿上花裙子的“男神”。老家那颗粗粗拉拉、清香细谧的槐树,就是蛾子心目中物化了的父爱。这样一位勤劳善良的“乐天派”,他的生命竟然毫无征兆地在一个早晨终止于起火做饭的灶台旁,连一张与蛾子的合影也没留下。让她怎能不悲伤!

      母爱是蛾子穷其一生都读不够、读不透的史诗巨著,是上天恩赐她的一座天然宝藏。在痛心难抑、最想母亲的时候,她总是告诉自己:面对!书中三百三十多篇文章,大都有母亲的身影,蛾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母亲的“翻版”。有两个细节,我印象尤深。在那个物质匮乏、穷家难当的年代,蛾子因贪嘴而受到娘的责骂,她倔强地认为“娘既然说出打我就一定不爱我,娘都不爱了不如真的被打死,竟挑衅反激娘来打我”。多少年之后,她才懂得“拧在我身上,痛在她心里”。在同学们看来,蛾子有点“傲”,这是因为洞察世态、忍辱负重的母亲告诉她“家穷不走亲”。“放假了,我会呆在自家里,哪怕是一个人,宁可坐在炕上对着窗户聆听小鸟叽叽喳喳,也不去走亲戚串门。”如蛾子所言,她对妈妈的追念和思痛,不只是弥补自己犯下和酿出的不周致,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痛和悔抽醒那些灵魂游走的人。

       蛾子笔下的乡情很真,真的像草原上的朵朵白云让人惊诧。从存在学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游子,既需要精神上的远游,更需要一次次的精神还乡,常回家看看。对像蛾子这样通过高考而跳出农门的作者而言,其精神之根永远扎在生之养之的故土。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面对老家矮矮的土坯墙时,她会感叹“我是一个飘零的客。”为什么“每逢中秋佳节,只要触及到一点有关家乡的话题,相思的氤氲便如那袅袅的炊烟升腾起来;一听到山西梆子,我的灵魂便不安分起来,惆惆惘惘,乱作一团。”鸡鸣三省的怀安县原是文化荟萃之地,山西梆子是她小时候唯一能享受到并牵引她灵魂的艺术形式。她身居城市多年,逢年过节总要请在省城忙生计的亲戚们来家聚聚。那是一种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情啊!

      蛾子笔下的友情很醇,醇的像草原白酒那样回味悠长。在她的友情故事里,有“她”和“她”,也有“她”和“他”;有同窗好友,也有商业伴侣;当然,也有两小无猜式的懵懂恋情。其美就美在,酒醉三分,笑至露齿,恰到好处。怎样界定爱情与友情?蛾子这样回答:爱情是男女之间最美妙的琴瑟合鸣,友情则是朋友之间只有交集而没有交汇的默默陪伴。她在《友谊就像是一粒沉沙》中自白:我是一只漂泊人海的蛾子,愿做一粒沉沙,随时随地为纯真的友爱沉寂,为至真至诚的友人守候。

       如果把《面对》前三章“大爱无垠”、“人在旅途”、“情感驿栈”看做蛾子的“情爱史”,第五章“舔犊之情”看做她写给女儿的“妈妈日记”,那么第四章的“随感杂谈”就是她的“青春志”了。“尽管在路上,我曾失声痛哭过,还滋生了对命运不济的艾怨,但我一直坚挺着,不曾放弃对未来矢志不渝的追寻。”家是她人生的一个支点,在支点的另一侧,还有一个地方,叫远方。“为了家是家,而不是冢,必须勇敢承担和迎接生命配额给我的一切,站起来,大无畏地奔向我的远方!”外表纤柔、内心坚强的蛾子作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CEO,高挑“情文化”的旗帜,风生水起,健步前行。

       情与爱是蛾子的生命底色,将近二十万字的千字短文是她青春画卷上三百三十多处风景。就其整体风格及内容而言,我权且称之为“日志体亲情散文”。可以想象,在一千八百多个写作日程里,蛾子是怎样嘴嚼母爱、情泡长夜、泪洒键盘,完成了她的《面对》,也完成了一次心灵救赎。这种不以发表为目的、没有任何功利动机的写作,应该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创作现象。

      就创作特点而言,《面对》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信手拈来、诗意横生的标题,泼洒任性、优雅灵动的叙述,声情并茂、富有节奏感的语境,彰显着一直别具一格的美。当然,由于这种随感或日志式的千字小文,多是个把小时即兴而写,率性发挥中少了些节制,主题先行中疏忽了格局,快速呈现中淡化了抵达,鲜活温度里缺失了厚度。在对母亲的刻画上,过于“碎片化”的选材影响了整体形象的构建。对此,我表示深深的理解,或许那时候她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内心沉静下来、充盈起来。

     《面对》也罢,面对也罢,对作者来说,才仅仅是开始。蛾子化蛹成蝶、凌空飞舞的时候已经来了。

 

附蛾子的歌词和她的作品照片: 

 

每一次回家

妈妈的味道在舌间飞翔

你的身影就是彩虹霞光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避风海港

辛勤劳作累弯了你的脊梁

你的脚步还是那么铿锵昂扬

你撩开夜的梦乡

将明媚晨光沐浴我的心房

热气腾腾的饭香

谱写了一曲曲爱的交响

贫寒岁月娘打开幸福天窗

那一次回家

妈妈的味道萦绕在梦乡

你的身影困在了那炕上

偎在窗前,窗前团着光芒

病魔缠身缠不垮你的坚强

你的手掌很短其实却很长

藏得下的爱深得像海洋

一帆风顺目送我去远方

热气腾腾的故乡

谱写了一曲曲爱的交响

平凡岁月娘开启幸福天窗

这一次回家

妈妈的味道我不敢再奢望

你的身影就是明天希望

盼天亮盼妈妈长寿安康

放下牵挂妈妈远上天堂

声声泣血唤不醒我的娘

踽踽独行可怜的娘

从此只能在梦里见到娘

热气腾腾的娘

谱写了一曲曲爱的交响

娘就是永不凋零我的那太阳

 

黑黢黢的天上

星宿儿亮晃晃

大公鸡梦正香

一针一线纳鞋邦

生火做饭娘正忙

咯咯打鸣刚叫响

一粥一饭喷喷香

娘啊,我的娘

暖儿暖女暖得慌

寒来暑往辛苦无妨

空旷旷的远方

呼呼的风儿响

娘在村口抬头望

想儿盼儿想断肠

切切呼唤儿归乡

好男儿志在四方

不要想娘,儿要梦飞翔

娘啊,我的娘

为儿为女寂寥深藏

忘了自己大爱无疆

青悠悠的北方

油菜花儿遍地香

我在梦里见到娘

殷殷期待笑容慈祥

多做善事路宽广

放开心胸无忧伤

泪水涟涟诗两行

娘啊,我的娘

答应孩儿来世还做我的娘

来世往生天伦共享


 

[下一篇] 临摹入骨 自成境界——评龙海波先生的书法作品

[下一篇] 有话要说与欲言又止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