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大赛)大楼古宅几度秋
(大赛)大楼古宅几度秋
作者:颜如舜华
 大楼古宅几度秋

                    
                              胡芳芳

 

    秋阳明媚的日子,走进陆丰大楼村古民居,满目斑驳的墙体、古朴的雕花门窗、青石铺就的庭院、独特的建筑造型,你会有一种穿越是时空隧道的感觉。一些远去的破碎记忆,在这里拼接,一些苍白的往事,在此刻鲜活,莫名地陷入一种心绪难以自拔。我翻开了大楼村古村落这部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大楼村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已有520多年历史,现有2000多人口,林姓。建筑风格 “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大门推启的刹那,心门也随之洞开,呈现在眼前的是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风格的古建筑群。这处民居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乃林家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当朝王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不断完善,距今已度过400余年的时光。

 

    闽南民居和北方汉族四合院住宅布局相似,左右均齐配置,还有屋顶人斜面皆成凹曲线,两端为燕尾脊,翘起的飞檐有着说不出的优雅韵味。大楼村主建筑是包围式的整体,从正大门前厅进入,正厅两边各有巷道直通后面,共有三进,每进之间有小天井。一进是正厅,二进是客厅,三进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祠堂的后面是一座二层楼,楼前的天井,与四巷道相通,楼后背靠山,巷内有精致小巧的民居,70间房屋119个门户,整个村庄四面相通,遥相呼应。正门进出,四面展开,围绕中心,左右相照,分合对称,中庸大度。

 

    这处楼房雄伟高大,有点承德小布达拉宫的气势,这在闽南的古民居里亦是少见。楼房设计科学,结构巧妙,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主门上端设有消防用的螺旋下水口。楼上开启水门,各个门框上端立时有四五个水口喷淋而下,最为神奇的是水道都隐藏在墙体内,历经数百年风雨,循环水道依然通畅。因而大楼村历史上就没有火灾、水灾、失盗等事故,这不能不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房子都有后窗,南北通透,便于通风。南方多雨潮湿,但这里的房屋却没有古宅常有的那股霉气。庭院里、巷道边,贴着墙壁在石板路边凿了一条细小的排水道,一直蜿蜒到村旁的河沟里。虽是一个不起眼的设施,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减轻了妇女家务劳动的辛劳,并及时排除雨水,减轻房屋的潮湿。

 

    古宅多为木、砖、石等建筑构件,装修装饰花样繁多又精致;其建筑着色配以五行而为五色。院墙系用溪沙、红坭、糯米、红糖合成夯墙体,至今尚坚硬完好。阳光照在墙体的沙粒上发出绚丽的光泽,仿佛岁月里积淀的精华,又像无数的精灵在朝你眨着眼睛,让这座古宅焕发出勃勃生机。墙体上有规律地布着一些手腕大小的圆孔,那是当时砌筑墙体时搭起夯柱。这些小孔就像一只只岁月的眼睛,这些眼睛见证了古宅内外的兴衰与冷暖。夯筑墙体时为了增强黏性竟然添加了红糖,可见当时这个家族雄厚的物质基础,抚摸着墙体轻轻地嗅着,似乎嗅到香甜味,那是暖暖的家的味道。庭院之间的墙体上掏出椭圆形的园门,简洁又古朴,远远看去,重门相叠,仿佛穿越一个个岁月之门,在前世今生里徜徉着。

 

    南方多雨,植物生长茂盛。巷子里,庭院中,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花草,青苔给石墙砖缝绣上了绿色的花边,俏丽又别致。几户庭院里,云霄花从墙头瀑布般倾泻而下。门前须发如雪的古稀老人静静注视着我们,见是外地文人特意来此采风,老人热情地把我们让到屋里坐下,招呼着泡茶。打量着那套宽敞明亮的三居室,似乎回到久违的家。屋里的摆设很俭朴,除去生活必须的床、桌、椅子,再没有什么家具。老人用闽南话讲着,他们祖辈在这套房子里生活了三百多年,那套茶褐色的木质家具也有百年的历史了。他们培养了三个大学生,如今儿孙们都搬到城里生活,多次接他们去城里居住,可是他和老伴离不开古宅,只有在这里才睡得安稳。谈起古宅里曾经的人丁兴旺,说到家族里人才辈出,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了光泽,眼中流露出自豪与不舍。像他们这样的留守老人,还有七八户,古宅因他们而生动多彩。

 

     古宅里三分之二的庭院闲置着,木质的大门绘着精美的门神,虽然漆画已有些斑驳,但那流畅的线条,传神的造型,依然栩栩如生。每个门框边都有一个小佛龛,里面斜斜插着令箭样的彩镖,那是用来祭祖的神物。空屋台阶上撒落着鞭炮的碎屑,炮皮的红色尚未退去,似乎还沉浸在昨日的热闹中。

    每到年节,家族里的人们都汇聚在祖宅祭拜,看似衰老空荡的祖宅,却像母亲敞开的怀抱,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祖宅收藏着他们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刻下了他们的青春岁月,祖宅承载着乡愁,是游子与故乡最后的牵挂。

 

    穿行在空落落的庭院里,感到一种从未有的踏实与静谧,曾经纠结内心的琐事,不知何时已尽数涤去。似乎又回到童年的天真无邪,静静地坐在庭门前,就像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屋内传出煎炒声,仿佛童年里奶奶倚着大锅的炒菜声,此刻,那锅铲与铁锅的摩擦声乐曲般令人陶醉。朦胧中,似乎看到我们兄妹正围着爸爸大快朵颐。内心涌动莫名的感动,五味杂陈齐聚心头。

 

   中国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有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艺术品格,那些伟岸而俊秀、端庄而亲切、神秘而浪漫、宽博而优雅的特征,蕴含着天人合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建筑是首哲理诗,大楼村古民居有一种洗尽铅华、匠心独具,素朴宽厚的古意,细腻地再现了祖辈们的生活轨迹,让远古的意趣纠结在古典气息的光芒里。

     恋恋不舍地走出大楼古宅院,在村后边看到了一棵龙眼树,虽已六百余年,依然根深叶茂果实累累,在旷野里守望那份孤寂,村民把它奉为神树。五年前一场台风摧折了树右侧的枝干,大树就像劈去右臂的维纳斯,努力寻找平衡点顽强生长,终于挺过了那场劫难,依然树冠如盖郁郁葱葱,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着实令人敬畏。劈下的枝干巨龙一般卧在原地,就像孩儿守望着母亲,村民不忍再把它们母子分离,就让它默默地伴在母亲身边。龙眼树见证着古宅内外的沧桑巨变,它是大楼村坚强、勇敢、智慧、博爱的化身,它的豁达淡定乐观,还有那无言的骨肉深情,潜移默化中已融入村民的灵魂。

 

    古宅的沧桑,古树的美丽,惊艳了时光,在这里,我找到了都市钢筋水泥建筑中所没有的静谧。在这片宁静的时光里,在古宅深深的呼吸里,在古树葱郁的枝叶里,我沉沉地醉着,仿佛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风一样的自在,云朵似的轻盈,燕子一般流连着。


                         2015-11


    胡芳芳,笔名叶紫、青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 创作有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文学作品60余万字。在《黄河》《上海诗报》《中国海洋报》《共产党员》《廊坊日报》《关雎爱情诗刊》等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女性卷》等20多种文集。 曾主持陕西《安康电视报》美文专栏,河北《散文风》博客圈编辑。《千高原》杂志、《廊坊纪检网》文学版特约作者。30多篇散文、诗歌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荣获第三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大赛奖、首届林非全国散文大赛最佳单篇奖、省民俗调研征文大赛一二等奖,连续6年荣获河北省散文名作奖,被《中国文学》评为“十大散文家”。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哈尔滨的春天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