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腾飞的高邑 千古的刘秀——高邑县采风纪实
腾飞的高邑 千古的刘秀——高邑县采风纪实
作者:何永利


      近日,随省会一个企业家投资考察团队到石家庄地区最小的一个县去采风,按理说,我没有钱,不应插在这等财大气粗老板群中去滥竽充数,是因我的良师益友陈金锁于此县担任政协主席,所以当程总邀请我的时候,便愉快的答应了。

高邑是个小县,高邑是个名县。

说它是小县,通过一组数据对比便可明了。它地理位置在石家庄地区最南端,距省会51公里。辖3个镇、2个乡。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23.75公里,总面积211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

它的北邻元氏县下辖15个乡镇、208个行政村,人口约42万,总面积668.4平方公里;它的西邻赞皇县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 辖2个镇、9个乡,212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它的东邻赵县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南邻是属于邢台地区的临城,于此不再排比。

毋庸多叙,自然可以看出它的小。

说它是名县,因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于此千秋台登基称帝,开创了东汉的千秋霸业。并且,历史上两次震惊世人的战役曾发生在这里。那时,这里称为“鄗”。

“引水围鄗”事件,公元前332年,中山国趁齐、魏共同伐赵的机会,决槐水围鄗,迫使赵军龟缩在鄗城之中,直到齐、魏撤军,中山军队才离开这里。此事成为30余年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消灭中山国的导火索。

 “鄗代之战”。公元前251年,燕国派栗腹为将,率主力40万攻鄗。廉颇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燕军不能南下援救,自率军8万迎击燕军主力于鄗。赵军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其主将栗腹。廉颇追击500里,进而包围燕都蓟(今北京西南)。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这里也是明代散曲作家,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东林党的首领之一赵南星的家乡,至今还有他的祠堂保存。

因此可以说,它的小是面积之小,它的大是名气之大。

    上午10时半左右达到该县,县领导、财政局、招商局、以及开发区的领导,当然也包括我的好友陈金锁在新火车站迎接了我们,并举办了简单的欢迎仪式,金锁与招商局领导简单介绍了高邑情况。他们说:

未来三年,将投资近200亿元推进“一县两城”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化、园林化城市。着力抓好投资100亿元的西客站新区总体开发项目,着力打造省一流的现代化新城。 

眼下,确立了建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两年内,建成中国北方重要建陶基地,实现年产能、产值两个翻番,大力发展日用陶瓷和卫浴,丰富产品品种,实现技术装备、产品品质等国内领先地位,淘汰全部落后产能,实现零排放等。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瞄准高端市场,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将高邑建成中国北方最大建陶基地。

接着,领导们陪同企业家参观了被批准建设的地块,他们用详尽的资料介绍了开发布局。看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我能想象出他们描绘蓝图中的高楼大厦与成片现代化的工厂。但此时也在可惜着这些农民的庄稼地。

来到了县政府,很宏大,门前的两个狮子仰首蓝天,它们背靠权利,长时间受着熏陶,神情自然地呈现出一种衙门的傲气,我用相机将它们的神态复制了下来。

在会议室,老板们兴致勃勃的观看了效果图,并当场询问了不少问题。并观看了高邑的宣传片,听声音特别像我的朋友边疆的解说,但可惜,片尾没有注明,工作人员亦是一无所知。

在座谈会上,企业家介绍了自己需求后,提出了优惠政策、税收、办理手续等方面的问题。金琐与各领导解答的很细致、很耐心,很诚恳,赢得了企业家一致赞扬,有的当场拍定于此投资,有的表示留下考察,大都很感兴趣。

午饭后,我们参观了“刘秀公园”。“刘秀公园”在高邑县城南2华里的花园村村南。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登基称帝,开创了“光武中兴”的辉煌业绩,也给高邑留下了众多历史古迹和美丽传说。公园前身千秋台遗址乃汉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地,原还有观星台、点将台、四将台等。所以这里也是登基即皇帝位的告天坛,是建立东汉王朝的直接证物。东汉元和三年汉章帝曾诏高邑令重新修建,修建时建有光武庙和圭碑。记得前几年来时,周围是一片麦田,孤零零的土疙瘩上长着几棵老榆,我曾建议陪我参观的金锁主席把石碑收藏起来。

刘秀公园建设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400亩。该工程以刘秀一生为主线,由汉光武帝刘秀主题游园、游乐广场、人工湖等组成。目前,刘秀公园计划建筑有刘秀雕像、千秋台、光武大殿、点将台、四将台、观星台、碑林以及各种附属设施和配套建筑。

      门前的建筑壮丽豪华,在蓝天白云下矗立向天,似融入了一片辉煌,广场两排华表庄严肃穆,柱身汉纹缠绕,顶端的望天吼张牙舞爪,更是增添了几分威仪。

    在门口我们遇到了特别奇怪的现象,正对“千秋台”的位置,只要一拍手,就会听到清脆的鸟鸣声,声音传得更远,在距离三四十米远都能够听见。

金锁主席介绍道:“在整修前,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奇特现象。在刘秀雕像揭幕后,这种声音才出现。有人说跟土质有关,下面都是沙子而且附近曾有一口老井。有人说是因为千秋台的台阶回音加上刘秀石雕像反射的回音所致”

他还说:“当时这个现象出现后,他们把我喊来,我一听,与河南孟津的刘秀塑像前的奇怪情况一模一样,据说,所有刘秀塑像前都有这个现象。”我听了目瞪口呆,难道真是刘秀有灵,千年后还在与民同乐吗?真的不可思意。

金琐的话是无可辩驳的,他穷尽一生精力研究刘秀文化,已经写出了几本有影响力的巨著。而且,这个公园也是在他的力主下,并亲自策划、设计、建设的。可以这样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浸透着他的心血。他深情的看着公园对我说:我这一生什么都没有干成,只有这个公园是我的希望。”我听着他的话,心里酸酸的,一个领导,把全部的希望和努力融进了一种向往,他是把这里当作一种生命啊!

     刘秀塑像建立的栩栩如生,高大、威严,只有深深仰首才能看到他头上的旒冕,他身着披风,手持利剑,似在向苍茫大地,向着无垠苍穹高呼:“谁主沉浮——”我听到了阵阵的回响……

      是啊,这里是刘秀的土地,这里的每一缕空气都流淌着豪气干云的雄霸之气;这里的每一方苍穹都劲吹着摧枯拉朽之风。这千里如砥的广袤原野,在昨日的汉风里留下了鼓角争鸣。我似乎看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听到了金戈铁马的碰撞声,带着厮杀,带着呐喊,狂袭而来。

      刘秀塑像后便是名垂青史的“千秋台”了,千秋台高约三米,南侧有宽约八米的斜台阶供人上下,玉石栏杆,秋风萧瑟,更是为千秋之台增加了凝重和沧桑。

台上依旧是我几年前看到的那几棵老榆树,不过从七棵剩下了五棵,看来,他们还是承受不住历史的厚重,只愿在艰难中度日,而不愿接受优越条件的敬惠,自己悄悄的离开红尘了。老榆树以其奇绝壮绝的美,熏陶着每一个人。我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这就是红尘,这就是生命的轮回,即使是千年饱经风雨旺盛的生命,无人能改变。

老榆树伟岸挺拔,像顶天立地的巨人。苍翠葱茏,蓊郁勃发,它好像还记得我,纷纷向我热情的伸出巨臂,我也好似见到了朋友,心里有着难言的亲切和温馨。它们的皮肤很粗糙,凹凸不平,虬筋交错。从皴裂处似乎能看见里面的肉,我想它一定很疼,便用手去抚摸,很扎手,像父亲的胡碴。有谁知道,在老榆树坚强的外表之下,其实也会隐藏着一颗孤独,温馨、怀旧的心呢。

岁月悄悄流逝,老榆树将寂寞蹒跚于生命的长廊里,也没有人知道它曾经的故事,也许只千秋台才能了解它的心思。它屹立在台上,傲然向天,淋风栉雨,依然枝繁叶茂的擎起庞然树冠护卫着新居。望着它们的身影,暮地感到一种空落与几许悲凉,于心头久久盘恒缠绕,挥不去,化不开。

正中的石碑,前是“祝文”,后是碑记,触之犹觉秋温,仿佛是往事刚去,仪式方毕,不免浮现出当年情景,

更始二年秋(公元24年)护军督尉朱佑,大将军耿龠,先后劝刘秀称帝,被刘秀拒绝了。更始三年(公元25年)大将军马武利用大军休整时,进帐劝刘秀称帝,又被刘秀拒绝了。四月大军行至中山(今正定)时,诸将再一次进劝刘秀称帝,再次遭到拒绝。众将不解其意,原来刘秀认为时机不成熟,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众人的劝谏。后来,这件事传到了远在京城的刘秀的同学强华耳里,强华专程从京城赶到河北,并献上了神秘的《赤优符》,符上的预言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火是汉运的标志,意思是刘秀称帝是上苍之意。于是众将复奏曰:“受命之际,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若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刘秀见众将领再三恳请,也感到天命难违,认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遂命有司(官吏)设坛于千秋台。

    登基大典,虽然不很复杂,但是相当正规。《后汉书·祭祀志上》有清楚记载,所有程序,都是按照王莽篡国前的制度,依据汉平帝时的典章来进行。主要程序有:

首先,“燔燎告天”。燔燎,也就是烧柴禾,通过袅袅上升的青烟与上天对话:“老天爷,您已经通过谶语给我下了任命书,我借此青烟告诉您一声,我就任了,请您放心。”

其次,“禋于六宗”。禋即祭祀。六宗有几种说法,有说是“水、火、雷、风、山、泽”的,有说是“日、月、星、山、川、海”的。总之,它们的力量也很强大,得祭祀一下它们。

然后,“望于髃神”。髃本意肩前骨,一般理解“髃神”指群神。祭拜一下各路神仙,是必需的。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就算当了皇帝也一样。

进行完这一系列仪式,刘秀宣读了现碑上的祝文,其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更始三年六月己未,登基称帝,改元建武,谥号光武。

      物是人非,在历史长河中,刘秀的生命没有千秋万岁,汉家江山没有千秋永固,只有着千秋台千万年的屹立着,见证着当年汉家天子的豪气干云,见证着他的壮志宏图,见证着铁马兵戈,见证着时代轮换。看来,生命不是肉体的存在,而是历史的铭记。

走下台来,观览园色,环境甚美,秋色正浓,将园中的林荫、树木,花草都映衬的风光无限,千秋台北面汉白玉雕成的小桥,可惜没有流水。否则“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不止会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写出多少美丽的华章呢。

林荫深处,刘秀与他的臣下们正在消遣,虽然天气凉了,刘秀依旧悠然的靠在两个宫女举着的交叉日月伞下,使我感到瑟瑟发冷。臣工们有的在沉思,有的在答辩,有的在翻书,有的在倾听,他们都在专心的为国事操劳,我怕惊扰了他们,偷偷的在身后摄下他们的身影,然后悄悄的离开了。

天已向晚,日将落山,我看到夕阳挂在了千秋台的树梢上,一片朦胧,一片辉煌,我想,这轮落日可能正是刘秀登基那傍晚的一轮日,它肯定能读懂这历史,这里的一切。它不肯离去,依恋地与萧瑟千秋台融成一体,在恍惚间进入了一个久远的梦中。唉、这种历史的的荒凉美,这种久远的沧桑,这种疼痛的回忆,承载着多少历史的凝重啊!

此时,千古一帝刘秀也融进了一片金色凄艳中,在晚霞里,他的身影更加雄伟高大。夕阳在他的衣袂飘飘中紧紧依偎,我依稀看到云台二十八将率领的队伍英姿飒爽的跟来,旌旗猎猎,遮天蔽日,刀光剑影映彻万里长空,刘秀的呐喊在腥风血雨中一路风卷残云,驰骋的队伍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残阳如血,漫漫风沙哽咽着豪烈的话语,他的背影在瑟瑟的西风中猛然甩袖,渐行渐远。

朦胧夜色中,我回头向刘秀,向千秋台,向历史,向这片伟大的土地招手,以表示我的景仰与热爱。

用我的文字、照片与诗词记录下心情,与我的朋友们共赏。

[上一篇] 茶香里的母亲 刘臻作品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