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创作理论 > 安顺英诗词创作路径探究
安顺英诗词创作路径探究
作者:张炳吉

时时采风  笔下生风

                                                                  ——安顺英诗词创作路径探究                        

      安顺英的第一部诗集《草川女诗稿》出版两年后的今天,他的第二部诗集《草川女诗词》伴随着梨花的绽放与读者见面了。翻阅两部诗集,其高雅的格调、严谨的格律、老道的手法、巧妙的结构无不让我赞佩。掩卷之余我又想,顺英同志何以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创作诗词300多首并且每首都为上乘?由此我产生了探究他创作背后的东西的想法。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文艺观。把生活艺术化、把生活升华为艺术的人就是被称之为作家、艺术家的那部分人。安顺英与其他作家、诗人搞艺术创作的套路没有什么两样,他的作品同样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和提炼。不同的是顺英同志时时处处注意搜集艺术素材、发现艺术素材,并尽量在短的时间内把它们升华为艺术。也就是说,顺英同志注意采风,注重采风,正因为他重视采风,加上他的勤奋和才华,才使得他成为一名真正高产的诗人。

一说到“采风”,我们就会想到一大群人,手里拿着笔记本,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甚至提着摄影机、录音机,寻古访幽,游山看水,田间地头,访谈调查,等等。其实,这仅仅是采风的一种方式,这种采风方式在作家艺术家一生的采风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并不多。作家艺术家们更多、更重要的采风方式贯穿于各自的日常生活,贯穿于各自的吃喝拉撒睡,贯穿于各自的油盐酱醋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作家艺术家们留意了、记录了、思考了,那么,也就采风了、拥有了、收获了,也就积累了创作的原始材料。纵观安顺英同志的创作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几乎没有参加过专门的集体采风活动,但是,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艺术作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把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都当成了采风,时时处处注意捕捉生活的亮点和热点以及能点燃他诗意火花的焦点,这就是他本人所说的|立意的随意性,即兴为之,有感而发。

有感于时事而作是顺英的一个创作特色。近些年,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挑起事端,顺英同志非常气愤,他联想到钟馗捉鬼的故事,创作了绝句《捉鬼》:“瀛东狂吠急,时把晦风吹,小鬼休伸手,人间尽钟馗。”又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顺英同志认真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并写下了《学习十八大报告有感》的绝句。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机构的官员,顺英同志坚决拥护并写下了《赞党中央反腐风暴》的绝句。2013年12月2日,我国首台月球车发射成功,顺英非常高兴,夜不能寐,创作了《欣闻中国首台月球车登月有感》的诗作。马航客机失踪以及黑社会首要分子刘汉、刘维被处极刑等,顺英同志对这些能触动灵魂的事件都有感而发,即兴为诗。

利用工作便利采风创作是顺英同志的又一个创作路径。机关作家艺术家利用下乡、下厂、参观、调研等机会,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创作文艺作品,做到两不误、双丰收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毛泽东同志等很多中央领导就是这样坚持的。2013年3月,顺英同志到沙河市检查中职学生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工作中看到的很多情况都让他感动,回来后他创作了《题送教下乡农民学生》二首;他下乡时感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时“雨后新农似画轴”的情景让他陶醉,于是他写下了《雨后农村晨景》一首。顺英同志从事教育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教师们很辛苦、很负责,于是创作了《满江红·园丁赞歌》等一大批好诗、好词,颇受师生们的好评。

 “唱和”是我们中国文友们相互探讨学习的一种传统方式;“博客”是新兴的艺术交流方式。顺英同志在与诗友们的唱和中受到启发,在学习他人博客的过程中产生思路,发现题材,创作了不少佳作。例如,给博友“烛焰松”、“一海粟”、“青梅字十八”、“楚江闲鹤”、“小米的春天”等人的诗,写得都很有韵味:“铿锵文字紫瑰诗,酬唱吟和对影痴。楚水琴台声慢慢,隔江今患万重思。”

政治家读史意在借鉴前朝治国理政的经验,汲取其败亡的教训,更好地执政;作家读史,可以受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有所感悟并创作出文艺作品。顺英同志喜欢历史尤其是喜欢现代史,在读史的过程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有赞美、有歌颂、有痛斥、有批判,在最近出版的《草川女诗词》中,有20多首是他的读史感悟之作。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北伐战争》以及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等政治味道很重的诗歌。

     作家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不同,发现题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路径也不相同。古人说“文无定法”,不光是指写作的方法,也包括写作前期的采风方式和方法。顺英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采风之法、创作之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无疑可供我们借鉴学习。

                                                           (作者为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

  

                                                                             

 

[下一篇] 再释书法 与时俱进——我的宇宙书法观

[上一篇] 谈当今书法界的乱象——关于“丑极至美论”辩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