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相约兖州,去赴一场文学笔会。
6月4日,乘K374列车,穿行在茫茫夜色里。5日凌晨,列车到达兖州站。车站附近短暂逗留,天亮后,找到不远处的兴隆宾馆。“相约夏天•走进兖州”中国文学艺术家笔会,以及《相约四季》《最美的风景》首发式,将在这里举行。
不过,我来兖州的目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兖州,中国著名佛都,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两千多年前,孔子、孟子等曾在此讲学;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此不期而遇……无疑都是让我向往的历史文化内涵。
兖州的地域文化内涵自不待言,而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杜的横空出世,是盛唐时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结果;他们有缘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则是天造地设的文坛佳话。这些佳话的许多章节,则与兖州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杜甫的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开元二十年(732)春天,杜甫到兖州省亲,登上南城楼。极目远眺,早春的齐鲁平原浮云飘渺,一片苍茫。兖州这个古老的地方,位于泰岱之阳,秦始皇东巡纪功碑犹存,铭刻着那一场壮举;东边不远处的曲阜,著名的鲁灵光殿遗址,记录着多少历史沧桑……感慨万千,文思泉涌,他现存最早的一首诗,跃然纸上——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眼前千里风光,上下千年岁月,意境开阔,大气磅礴。那年,杜甫只有20岁,却已经初显未来诗圣的不同凡响了。
杜甫登临赋诗的南城楼,此后成为兖州名胜。明初,兖州城垣扩建,城墙南移,兖州有意保留了这段城墙遗址,称为少陵台。
两年后的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也来到兖州。自开元十二年(724)24岁时,李白离开故乡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直萍踪浪迹,四海为家。李白到兖州时,杜甫仍然流寓这里,仿佛在等待那场历史的不期而遇。于是,在一个春夏之交的日子里,未来文坛最明亮的两颗星,在此交会了。仿佛与日月同光,辉映着兖州的山山水水,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璀璨星空。
是的,人生会有许多天涯孤旅,也会有许多相约或相遇。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那该是多大的人生期盼,令人温馨的心灵慰藉。李杜兖州不期而遇,看似偶然,却是中国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否则道不同,不相为谋,相互间缺乏志同道合的神韵,不存在心灵相通的感应力,那就只能擦肩而过。
兖州成为李杜双曜相会的地方,无疑是兖州的荣耀,也让我等无限神往与遐想。如果兖州只有这次最伟大的相遇,也足以著称于世了。而与某些借参会之机的游山玩水不同,我们若不参访兖州那些人文胜迹,就简直是莫大的遗憾。6日上午,我们先后参观了兖州博物馆,瞻仰了兴隆古塔,以及大兴隆寺西区和东区。
在兖州博物馆,倾听讲解员介绍,我们对兖州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不愧是千年古都,将兖州历史信手拈来一二,就让人刮目相看。
兖州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21世纪。那时,禹划分天下为九州,此地得名“兖州”。此后历代,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曾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四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至今,兖州依然沿用着大禹时代的古老地名,仅这一点,也足以给人沧桑之感了。
说起来,绝对令人想不到:一代枭雄曹操,最初居然做过兖州牧——东汉时兖州“市委书记”。上任时间,是汉献帝初平三年四月(192年5月),事见《三国志》。更让我好奇的是,在兖州任上,曹操有些什么建树与政绩?讲解员摇头说,不见于史籍记载。我想,大概属于平平一类了。平平的执政经历,居然成为一段历史传奇;人杰地灵的兖州,该有着怎样的魅力?
兖州著名人文胜迹,每一处都令人目不暇给:金口坝、玄帝庙、少陵台、青莲阁……,享有“兖州八景”美誉;天主教堂、贾凫西墓、观象台……,记载了一幕幕历史的活剧。
即使这些人文胜迹都可以视若等闲,而佛祖舍利子的惊世发现,却是绝对的无与伦比。兖州历史简介之后,则真正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瞻仰佛祖舍利等宝物。讲解员说,这个环节不允许拍照,请大家配合。于是按照要求,我们把相机、手机等设备,暂存于密码橱中,然后进入展室。展室的每一道铁门,都有保安值守,可见馆方的重视程度、保安措施的庄重严谨,以及佛祖释迦牟尼令人肃然起敬的盖世尊严。
2008年,“佛祖舍利”等一批国家级文物,在兖州兴隆塔地宫内出土,一时名闻海内外,也让广大僧众和游客,重新确认了兖州作为传统佛教圣地的历史地位。从此,我们也就知道,兖州何以会成为“中国佛都”了。
出土舍利的兴隆塔,矗立在博物馆之北,大兴隆寺之南,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距今已有近1400余年历史。这座塔以雄伟优美的造型,以及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瞩目,成为古城兖州的标志。
自由活动时间,一些文友去了金口坝——李白与杜甫相会之地。由于事先不知,且只顾观看画家作画、书法家写字了,让我后悔至极,竟没机会与他们同去。此时天色已晚,而且这次兖州之行再没机会——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兖州了。于是,禁不住由衷的向往——即使夜间,我们也打算前去瞻仰的。然而文友劝阻道:金口坝是一处水坝,晚上去会有危险的。还以传说中的李白、杜甫的“落水而死”,建议我们不要晚上去。我当然理解这番好意,也听从了他们的劝阻。无奈之下,也只能自我安慰了:既然已将李杜留在心中,融化在血液里,那么,去,或者不去,都不是遗憾了。
岂止是李杜,而齐鲁之地,向来令人敬重有加。毕竟,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根之所在。
晚宴正在进行,陕西文友已经买好了今晚的火车票,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不等结束,便微笑着向大家告别。我却打趣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对方马上接口道:
我轻轻地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轻松而友好的笑声中,让人感到无处不在的机趣。
我们把足迹留给了兖州,然而聚到终须散,各奔前程,却带不走一片云彩。想来,我们竟不如古人,可以住上若干年。所幸的是,相约兖州,我们毕竟来过。